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发布日期 : 2022-10-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育英中学   陈爱萍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教育科学体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教学不仅承担着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大量繁重工作,而且也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义务和责任。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思维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将数学教学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作为重要课题,选取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结合日常教学实践,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作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 教学理念上求“新”,以“畅所欲言”的课堂启发思维

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新课标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化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初中阶段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但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重点放在“教”上,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听讲、机械学习,阻碍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新理念,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持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要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扮演好“知心人”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总是板着脸书写、训斥,要放下姿态,尊重学生,多关心学生,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给成绩不好的学生提供大胆发言的机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二是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应变能力还比较差,这限制了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三是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时,教师不能当一个旁观者,要全程参与学生学习,及时抛砖引玉,指导学生发言,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作出调整,促进课堂高效学习。

二、教学方法上求“变”,以“趣味横生”的情境拓展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改进教学方法,适当引入情境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科学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好数学、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热情。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要创设“三个情境”。一是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难度适当、主旨明确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与x轴有几个交点?交点坐标是什么?通过这样难度不大的问题,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感受函数知识的特点。二是创设生活情境。相对于问题情境来说,生活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中,真实感受到学习内容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三是创设趣味情境。要适当采取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利用其集文本、图形、图象、影视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同时,要注意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课程内容,忽视学生实际,否则就可能起不到情境教学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三、教学过程上求“实”,以“举一反三”的解题强化思维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概括、选择判断、数学探索能力等,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学生的数字敏感程度和想象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衡量标准。作为教师,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针对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讨论,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总结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关注每个解题步骤,开展系列的分析、总结、归纳,由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二是通过课后反思,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到问题所在并提出见解主张,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反思中提升批判思维能力。三是通过探讨研究,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讨和研究中思考、探索、发现,启发学生联想、创造,遇到问题能够有意识地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举一反三、层层深化,培养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实践上求“活”,以“身临其境”的实践优化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的获得有学习、请教等很多途径,但通过观察和实践获得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数学学科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年龄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式的学习中,学到知识,增强思维能力。一方面,要组织学生在课堂实践操作中,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学习所需的实物、模型、教具等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亲自实践、实验,真切地感受、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用到的数学知识、数学常识、数学思维,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利用随处可见的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既是深化新课标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数学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培养策略,更好地指导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实现从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领会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内在升华。

 

 

 

(《山东教育》202210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