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梯度写作策略试论

发布日期 : 2022-10-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宁津县第一实验中学   卢红霞

梯度写作是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的写作方法。它融入课堂生活的点滴,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梯度式片段训练,是直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笔者在语文课堂上适时穿插梯度写作,坚持下来,学生在课堂上写作成了习惯,也由原来的“要我学,要我写”变成了“我要学,我要写”。

一、品读课本语言,梯度打造写作技巧美

技巧式梯度训练。不必说全文语言,单是课本开头语言就很精妙。课本中的开头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寥寥几句,或妙语连珠,或鞭辟入里。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每学习一篇精品文,我都要求学生注意文章开头的语言,看看有什么特点。语言上运用是长是短,是生动是平实,是开门见山还是设置悬念。在深入理解之后,以课本开头为抓手,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想法,创意改动。久之就会解决学生写作时的开头难问题,如品读朱自清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样精妙的开头,学生早已是熟读成诵,对作者所传达出的盼春的急切与欣喜把握到位,并且这个开头精炼生动,以极少的笔墨开门见山,反复和拟人修辞运用恰当。我在让学生拟写《春》的开头时,要求他们进行第一梯度训练,即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学生在我的指点下,写出了“期望的东风已悄然走近,春的脉络正清晰可见”的片段。第二梯度训练,即用对称的句式。学生则写出“心,在一缕东风中翩跹;春,在姹紫嫣红中着色”的新颖开头,写完后眉眼里都是写作后的喜悦。多次练习之后,学生写作时都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开头,可谓百花齐放。

二、品析人物情感,梯度打造写作真情美

翻转式梯度训练。课本中的真情实感使文章具有灵性。真情实感是写作的灵魂,写作如果没有灵魂,就会变成一潭死水,就会平淡无味。真挚的情感来源于生活,更确切地说,来源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语文教材所选文章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课本中真挚的情感恰恰是学生写作中要注入的灵魂。鲁迅先生的《故乡》,文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文中开头利用描写和抒情方式写出了“我”见到故乡时的悲凉及震惊。在学生反复阅读后,我让学生即兴写作,以《故乡》这段开头为例,调换段落语言顺序,恰当运用抒情和描写进行片段写作,写出对故乡热爱的情感。邓雪同学是这样写的:“啊!那不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天边大片的流云穿过稀疏的暮色,在渐变的暮色里与村庄一起美成一首小令。村外一排绿柳顶着渐重的雾气,站成老兵的姿态。谁家的屋顶上,在烟囱里憋足了劲儿的炊烟袅袅升起,在屋顶上空盘旋、飞舞,晕染在渐暖的暮色里……”她很好地利用了《故乡》的开头,把描写和抒情调换了顺序,写出了自己对故乡的喜爱。如果没有课本开头的借鉴,短时间内,很难有这样精彩的开头。

三、寻找课本美景,梯度打造写作意境美

多维式梯度训练。课本中自然美景锦上添花。寻找文言文中的美景,不仅有利于理解内容,更有助于写作。文言文虽难理解,但自有一种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那些被贬的文人墨客,所到之处无一不摄取眼前美景进入文章,如柳宗元,如欧阳修,如苏轼。学习他们的文章时,细读之后,留于眼底的精彩之处首先是自然美景,在深奥的文言文中犹如夜空中的璀璨之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仅仅18个字,就把天与地、大与小、冷与暖写了个淋漓尽致。如果不细读,只会停在表面,僵硬地翻译出来,那种天地间皎月的光辉,天幕下别样的风景,作者所处环境的清冷与内心短暂的欣喜,是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熟读,然后找自己喜欢的文字,多数学生选了这一段描写的文字。反复阅读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这18个字写成片段,本着先少后多、先粗后细、由景及人的梯度,先让学生把这一段文字变少,变成几个关键词———月亮、庭院、竹柏、人,再变多,变成50个字左右,变成100个字左右甚至更多。学生立足于文本围绕几个关键词写作。当然,学生的这种多维片段式写作形式不限,句子可短可长,可文可白。学生在热情激荡中写出一个个精彩小片段。而在他们兴趣正浓时,臧晓楠同学以一首小令作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相与闲庭信步/一轮秋波落入/轻推庭下空明/竹柏清辉相顾/何处何处/吾心月华无数。”在学生雷动的掌声中,我们慢慢向文本的更深处推进,去走进作者心灵深处。这样一步步由浅入深,学生不但深入理解了文本,还提升了写作能力。

四、欣赏课本结构,梯度打造写作建筑美

立体式梯度训练。课本中的大多数文章是有章法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犹如牢固而庄重的建筑,一砖一瓦皆有其特定位置及特定功效。因为每位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情感表达不尽相同,有人喜欢一线串珠式结构,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全文以“背影”为线索,按照“点出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的写作顺序,起承转合,结构严谨。有人喜欢并列式结构,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按照“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先后顺序,主题由浅入深,由思乡到家国情怀,并列组合,章法严谨。有人喜欢对称美,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全文1100多字,只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抓住密集的意象———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第二段回忆“我”在故乡春天、秋天成长的足迹……两段文字一气呵成,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具有对称美。文章无定法,但“出彩”当有规律,我们理当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写作时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细察,观察得多了,就会模仿;模仿得多了,再加上反复琢磨,冥思苦想,写作自然就会日臻成熟,就会渐渐掌握“文无定法”的规律,从而抵达写作的至高境界。

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感受梯度式评价美

语文课堂中,“提问—回答—评价”是必要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得到老师评价。如果把激励方式有梯度地从简单的表扬提升到一段深入内心的评价,在让学生对问题作出反馈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那么学生会被教师的智慧打动,进而受到影响,产生写作兴趣。

在学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很快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和答题的神态作出相应语言评价。这种语言评价最好按从少到多的梯度,让学生一直保持新鲜感。几次渐进之后,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把答题内容描绘出来。

另外,在讲新课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答题的思考时间,这一两分钟的短暂停顿如何度过值得认真安排。有时比较尴尬,我就会组织语言来化解这种不和谐的局面。如在需要回顾曾经所学知识时,见学生露出迷惘神情,我会笑着用一段生动而幽默的语言来调节僵硬的氛围,让生动的语言如缕缕春风吹入学生心田。

六、从教师的课堂姿态,挖掘梯度式形象美

课堂生活中,教师的课堂姿态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皆可入文。用真实的材料写真实的生活,真情便会从文中溢出。平时在人物片段训练时,我让学生写熟悉的老师片段,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写老师,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笔法不落俗套,选点独到有个性。学生们则从老师的脚步、老师的手指、老师的眼睛、老师的背影,或粉笔、或讲台、或黑板选点,或正面、或侧面、或正侧结合,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法有梯度,使老师的形象纷纷跃然纸上。这些课堂片段积累起来,在写大作文时稍微加工,就可以成文了。

如刘姿麟同学对老师的描写:“好看的日落总出现在那个炽热的晚自习。老师正用他略显枯瘦的手在黑板上擦写着,手指所到之处,一个、两个、一串串的知识链横向纵向铺满黑板。一阵阵热风窜进闷热的教室,眷顾着老师的脊背。老师挥汗如雨,滴遍了那方没有风扇的讲台。讲台上总是放着记满笔记的教案。教室里是专属于六月的气息,头顶的老风扇吱吱作响,却总扇不起凉意……”

而车枫娇同学则从粉笔角度进行选点:“你不诱人,却也细致别样。你用力地伸展着修长,释放着你的魔力,旑旎出爱的霓裳,跳着动人的华尔兹,滑出长长短短的弧线,结成灿烂的生命之花。你倾倒在攥紧黑板的热情款款,摩擦出白与末的智慧飞旋。你不美丽,却有一颗多彩的心。你奉献了自己,却随风轻扬,镌刻成同学们翘首的希望,凝结成孕育桃李的赤诚光芒。”

七、从师生的有效互动,分享梯度式人文美

语文课堂是教师的课堂,更是学生的课堂,师生之间你来我往的交流方式除了问答式以外,还可以进行写作交流。这种写作交流能够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写作差距,让教师以写作榜样的姿态激励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教师在学生写作的同时动笔来写,同样的写作要求,同样的题目,不同的笔法、不同的高度、不同的内容展示出来。教师作品有梯度地展示,可以优先于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差距,并努力提高。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作品会与教师作品持平,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欣喜。教师只要做到与学生交流时张弛有度,多加激励,言意相生,学生就会踊跃学习,奋力前行,师生更会亲密无间。

庚子年伊始那段特殊的线上课堂,让我牢牢记住了钉钉群里新增的九年级七班语文学习群。群里有学生的一个个片段、一笔笔练习、一句句询问、一本本笔记。我在屏幕这端讲课,学生在那端听课,不时地有写作片段的交流,或者说是心灵上的相互安慰更恰当。有的学生写道:“此时,我们正在上课,我们与您,被病毒阻隔在屏幕的两端。虽不比平时,但如火的热情却没有中断。看呐,我们的作业雪片一般地飞舞,飞舞出一束束火热,飞舞出一抹抹色彩,飞舞出一朵朵绚丽,似与病毒在争夺春天,似把希望的种子撒播在春天。您就藏在屏幕里,只让熟悉的声音伴着窗外悠悠的风摇荡着记忆。您拿着笔的样子,都嵌在我们的印象里……”而屏幕那端的我,早已泪流满面,快速传递出我的心语:“此时,我们正在上课,我与你们,正端坐在屏幕两端。我正在检查你们的作业,就如平时一般。我的手中没有紧握着笔,不能写出端正的楷书激励你,但我还是能在晨曦之际递出一缕清风,给你插上翅膀翱翔;在正午时分递出一张画布,任你涂抹出独属于你的色彩;在黄昏来临递出一缕晚霞,让你的剪影美丽成一首抒情诗。”

“日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只要笔耕不辍,用好语文课堂这块阵地,用心去感悟生活,梯度式记录生活,学生的写作就会有章法、有真情,能力提升就会水到渠成。

 

 

 

(《山东教育》202210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