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运河之滨的快乐学园

发布日期 : 2022-10-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孔孟之乡、运河之滨的快乐学园

——写在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建校70周年之际

本刊特约通讯员   高照金


在孔孟之乡、运河之滨,有一所美丽的学校———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当你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就能强烈地感受到她的与众不同。植根于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浸润着大运河畔的桨声灯影、葱茏烟雨,济宁学院附中秉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文化积淀,一路走来,春风化雨,滋兰树蕙。多年来,济宁学院附中一直秉持继承优良教育传统与教育改革创新并举,随着学校红星校区建成投入使用、高新区崇文学校加入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教育集团这个“大家庭”,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一校十区”集团化办学新格局。

七十载芳华璀璨,九万里风鹏正举。从1952年到2022年,济宁学院附中已经走过了70年的办学之路。20224月,有着30多年教龄的济宁市劳动模范、首届名校长李敬东,从济宁市第三中学调至济宁学院附中,成为学校新一任校长。

李敬东到校第一天,教师们发现校长办公室的门“敲不开”。原来,李校长并没坐在办公室等待听取各科室工作汇报,而是一大早就出发前往附中“一校十区”调研。他一边在各个校区调研,一边和同事们探讨一个问题:今天发展到拥有十个校区、近万名师生的附中教育集团,如何在继续发扬学校优良教育教学传统的基础上,更上层楼?

“我们要不断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坚持特色办学理念,重视传统文化浸润,打造高品质课堂,走好学校优质育人之路。”这就是李敬东给出的答案。

 

擦亮党建品牌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打造党建品牌是创新中小学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李敬东说道,“我校的党建品牌创建,就是要发挥支部建在级部上的优势,开展融入式特色教育。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名师、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同时培养更多的党员教师成为‘名师’‘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刘忠是一名参加工作近三十年的老教师。他说:“以前学校党支部给人的印象就是发展几个党员,搞几次活动,现在可不一样了。学校创建党建品牌,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多点开花,线线联动,促进学校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济宁学院附中始终坚持党建领航,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引路人”讲话精神,以“我们是学生的引路人”这一党建品牌为引领,建阵地、树标杆,引领党员教师擦亮身份,安心从教,精心育人。所有教师都是育人者,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导师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

“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爱’必须是忠诚的、发自内心的,党员教师‘爱’的程度要更深、更浓。这种‘爱’,要把它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青年党员教师张青这样说。张青到附中工作仅仅三年,就迅速成长为学校班主任新秀,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青年党员教师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学校实施的党建品牌战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尤其是长期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党员教师,他们是学校工作的一杆标尺、一面镜子。党员教师倡导什么,追求什么,思想状况如何,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如何,对周围的教职工有极大的影响。“所有党员教师一定要永葆先进性,时时处处率先垂范;所有党员干部要用身影引领人,不用声音指挥人,要与同志们干在一处、汗流在一处,而不是背起手来指手画脚、评评点点。”这是李敬东校长开学初对所有党员教师、干部的要求和期许。

老党员教师安仰玲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身要有一潭水,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学识素养,对于党员教师来说更是如此。要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在业务上能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业务比别人精一点,工作效果比别人做得好一点,贡献也就会多一点、大一点。”

青年党员教师寇敏是学校的“听课达人”。为了上好语文课,她坚持每周都听结对师傅以及其他有经验教师的课,反复琢磨学习,不断促进自身教学基本功提升。她的课堂也越来越受学生喜欢,还在优质课比赛中喜获第一名。

2019年岁末,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武汉,蔓延全国。在全市疫情防控战打响后,党员教师常超主动提出申请,加入了市直机关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他深入观音阁街道东营社区,与社区的同志们一起,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值守期间,常超被市直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53分队推举为疫情防控先进典型,收到了来自观音阁街道东营社区的表扬信。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全员全面育人

呵护学生幸福成长

 

济宁学院附中坚持“人本关爱,因材施教”,落实“做一流教师,为学生幸福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济宁学院附中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以班主任为核心的任课教师负责制。班主任是班级导师组组长,是导师制工作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任课教师要为班主任负责。在学生和导师之间双向选择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合理确定导师,并填写班级《全员育人导师制分工明细表》。每位导师既面向全班学生,又要具体承担510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个性化的指导工作。通过一名班主任带动整个班级教师团队,在常规教学中,要求每一个教师关注一个“优等生”的巩固工作、五个“中等生”的发展工作、一个“潜能生”的开发工作,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让优秀的更加优秀,让不优秀的最终都能跨进优秀的行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师程敏班里曾经有个特殊的学生———他身体瘦弱,脸色发白,智力不比寻常孩子。为此,程敏召开“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主题班会,树立良好的班风,营造了团结友爱的氛围。这个特殊的学生得到了特殊的关爱:他口齿不清,有人耐心倾听;他着急生气,有人热心安慰;天气变化,他身体不适,有人关心呵护。学生们在学校很开心,整个班级充满了爱和温暖。评选“班级之最”时,那个特殊的学生被评为“最热爱劳动的人”“最乐于助人的人”。如今,毕业之后的他已长成一米八多的大小伙子。他和爸爸妈妈组织的旅游团,从省内走向省外,从国内走向国外。他,成了健康快乐的旅游大队长。每个重要的节日,都会向程老师发来问候和祝福。和济宁学院附中的所有班主任一样,程敏始终用爱耕耘,静待收获。她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称号,20177月荣获全国“百佳班主任”称号。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导师制的前提和基础。导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随意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要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亲人般的关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校纪委书记邵长瑞这样强调。

班主任教师刘凤在工作中偶尔给家长、学生写信或者借用短信、微信跟家长交流,给学生送去鼓励。这种看似不经意的交流,却搭起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个主体间稳定的三角关系。

刘凤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这样说:我给班级群起了个温馨的名字,叫做“幸福爸妈”,给自己起了个暖心的名字是“静心等待每一朵花开放”。建群之初我在公告栏中给家长写下这样一段话:“不管孩子的成绩如何,这里没有什么优差之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有生命的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绚丽绽放;而有的花,却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只看见别人的花好,要相信自家的花终会绽放。细心呵护,看着他一点点地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些真切的话语让家长对刘老师有了可贵的信任。班级群的建立,让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多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随着全员育人导师工程的深入开展,“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人人受关爱”的育人机制日臻成熟。学校通过心理疏导、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和生活指导,启发学生自信,启迪学生智慧。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浸润当代学生心灵

 

济宁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人杰地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中国的京杭大运河经过济宁,李白也曾寄居济宁任城 23年,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如何挖掘当地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它服务于学校教育,促生新的教育增长点,成为济宁学院附中长期深入思考的课题。

李敬东校长强调:“使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落实到学校、课程和课堂,构建教育教学新模式,需要传统文化教师静心教学,加强自我学习,内化修养,真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

济宁旅游资源丰富,有“南水北佛,东文西武,中古运河”之称,研学游有着丰富的资源。地理老师赵文英精心设计了“基于儒家文化的跨学科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设计”的研学课程。赵文英的研学设计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主线,一共设计了起源篇、生活篇、终结篇、祭祀篇、荫泽篇、弘扬篇、风俗篇、体悟篇等八个研学主题。从历史典故到民间传说,从文字结构到建筑形式,在研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了儒家文化。依托赵文英的研学游课程,学校申报的传统文化课题研究和研学旅游项目被济宁市教育局批准为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工作坊参与校项目。

为大力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全面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学校决定在全校语文学科开展精品课程———“诵读儒学经典,传承优秀文化”的儒学教育活动。学校成立“精品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中心”,于20156月启动“儒学经典教育精品课程”的研究。由儒学经典教育中心教师组织专人收集整理诵读内容,精心筛选融入语文教学内容的儒家文化篇目,编印成册。学校为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落实并细化教学内容,建设高效语文课堂,从儒家经典中精选篇章汇编成校本教材,作为诵读、积累的必修内容。以《论语》《孟子》等内容为主,兼顾古代蒙学的一些经典篇章,分年级编成课程读本,分年级固定时间和场所并确定主讲人开展“精品校本课程———儒学经典教育”大讲堂活动。

学校还开展“儒家文化教育六个一”常态活动, 即:每日一读———学校统筹安排一名语文教师或班主任负责督促指导学生每天进行10分钟集体诵读;每周一背———在每日诵读基础上,每周要求每生能按要求背诵相关儒家经典名篇,各班要指派专人负责检查,确保人人过关;每月一会———各班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可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成果展示、演讲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感受;每期一赛———结合学校工作安排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成果展演或竞赛活动,节目力求做到知识性、表演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可采取吟、诵、唱、弹、舞、书等多种表现形式,节目风格、体裁不限;每年一评———“精品校本课程教育教学中心”定期(每年期末)对各班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比,实行量化评分,组织召开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评选出一批“文明礼仪之星”“师德标兵”“文明班级”等先进典型;每届一展———在全校范围内动员全体师生参加每年国家省市级有关比赛活动,比如“全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活动”“国学小名士”“诗词大赛”等,集中展示活动成果。济宁学院附中开展的儒家文化校本课程被确定为济宁市级儒学经典教育精品课程。

教师程敏指导学生先后参加济宁市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暨山东省第三届“国学小名士”选拔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本人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聂琳、杨卫彤、程敏、闫慧、秦晓燕等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中小学生戏剧比赛,荣获省级二等奖;教师盛楠、侯媛媛指导学生参加2021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参与学生荣获“十佳双语传诵人”称号,两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学校积极倡导“书香校园”建设,倡导全体教师每学期读一本书,制订教师整体读书计划。各集体备课组成立学科读书小组,结合学科特点,制订适合本学科教师的读书具体计划,从书中汲取适宜教师成长发展的营养。各校区、学科教研中心分别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共同分享读书带来的收获。教师马清华、宫辉、韩峥等主创的短视频《春诵夏读 传承经典》在济宁市教育局开展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短视频大赛中获好评。

 

聚力课堂增实效

推进“双减”促发展

 

“双减”背景下,为实现“课内增效,课外减负”,济宁学院附中开展“人人公开课、节节优质课”活动,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平台。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全部进行公开课展示。每一位教师都十分珍惜这次相互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常常下午放学后,办公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教师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教师苗琳特别看重学校的公开课展示活动。在备课阶段,她广泛收集教学资料,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对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认真推敲,确保能为学生带去别开生面的课堂。她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编演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担任“编剧”分析“剧情”,感知情节构思美;让学生充当摄像,聚焦环境意蕴美;让学生扮演演员,感悟人物精神美。亮点突出而又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围绕重点而又灵活多变的过程驾驭、活动丰富而又高效的课堂效能,使苗琳的公开课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

所有中青年教师上课,人人可随手推门听课。英语教学团队确定的听课原则是,每一位教师、每一天的英语课堂都全面开放,实行相互推门听课,提倡跨学科听课。2021年秋季开学伊始,初一年级英语教学团队就确定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方向,达成了三项共识:爱岗敬业,精诚团结,开心工作,愉快生活;钻研业务,用心教学,开放课堂,推门听课;扎实教研,不走过场,互学互助,资源共享。从去年97日初一开学第一节课,英语教学团队就已经实现了每位教师、每天的英语课堂的全面开放,实行相互推门听课和跨学科听课。

济宁学院附中还根据不同学科,选择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公开课评委。评委们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为主讲教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学校还组织相关评委利用“问卷星”小程序对教材解读、师生互动、板书设计等赋分量化,促进执教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思想的升华。这一“强课提质”的做法,被济宁市教科院作为“双减”优秀案例推荐交流推广。

校长李敬东很喜欢走进教室听教师讲课。他提出了“学科活动重落实立规范、公开课重过程提质量、研讨课建模式出精品、智慧讲堂汇名师引发展”的目标。学校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提倡领导推门听课、参与评课,听课后还要认真填写听评课记录。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中层干部每学期不少于30节,级部主任、教务主任和业务校长听课不少于40节。

学校开展的公开课、研讨课、青年教师入门课、汇报课等活动丰富多彩。学校要求听课教师填写《学科活动座谈研讨评议表》,并将授课课件、教案和讲稿等过程性材料收集成册。课后座谈评课环节,人人发表意见,对所听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细节展开热烈讨论,激发教师们思考,让授课教师和参与教师都有所得、有所思、有所进。在学校,听评课已蔚然成风,课后的座谈、研讨作为一种常态,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剂。

针对作业管理与设计,物理学科教师张润别出心裁,以沪科版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光》为例,进行物理作业设计的探索。他的作业设计采用“单元作业设计”的方式,进行全章规划,整体把握课时作业之间的衔接性和递进性。根据作业的时间和形式,设计“课堂生成作业”“课后巩固作业”和“主题实践作业”三种类型作业。通过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真正落实“减量”“提质”,再生成一个“增趣”的目标,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真正实现育人的全面化、个性化、精准化。

“双减”下,如何高效地布置英语作业,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是附中全体英语教师一直探讨的主题。青年教师周淑琴认为,英语作业设计要新颖,体现出设计者的用心。她以七年级下册Unit 8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为例,设计了整个单元各个模块作业的布置。作业设计采用的是单元主题作业设计,对单元内容和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有利于避免碎片化教学。该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志愿服务与慈善活动,并通过多种语篇形式展现了“援助与关爱”这一主线,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探索“人与社会”这一主题。经分析后,将本次作业设计分Section ASection B两个部分,共5个课时,涵盖听说课、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每个课时包括基础巩固型作业、能力提升型作业和主题实践作业,前两类作业通过图文结合、跟读、趣配音、思维导图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培养同学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各个课时下的主题实践作业则是通过一条线,即为“向日葵志愿者协会”成立提活动建议、制作宣传海报、制作活动月历表、制作会徽,将整体串了起来,通过情境,让学生们输出所学、学以致用。此外,整个单元主题作业设计,还涵盖一个主题综合实践作业,通过此方式将整个单元所学输出。此作业形式多样,内容上也与分课时主题实践作业相呼应,以母校七十年校庆为背景,让同学们通过自己喜爱的方式,介绍向日葵志愿者活动的情况,为校庆献礼。该作业设计荣获山东省英语学科作业设计一等奖。

在校园里,《青华风》《教科研通讯》《心灵季风报》《德育报》等校刊校报陆续创办,成为师生们喜爱的精神家园;山青户外体验营淬炼学生意志、未来作家夏令营大展青春风采;寒暑假研学游,让学生感受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快乐;“与生命对话”心理健康教育、“让生命与诗歌同行”特色课程、“形体艺术教育”等系列校本课程,满足了学生多元化需求,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梦想篮球、快乐足球、印象青华摄影室、学生模拟法庭、心向未来合唱团、舞动生命腰鼓队、行云流水太极扇等社团,拓宽了学生视野,为学生素质培养和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每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节,极大地拓展了学生施展才华、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为学生打开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快乐世界。

2007年至2019年,济宁学院附中先后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外学校结为友好学校。22批共300余名师生先后走出国门,在开放的视野、平等的对话中,落实“培养全球公民”的育人理念。学校在不断发展中,尤其注重硬件及软环境建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室均达到国家一类配备标准。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书法教室、茶艺室、教师办公室、电视演播厅及千兆校园网络,实现装备先进、国内一流。学校配备的国内领先的天文台和天象馆,填补了济宁市中小学天象科学与研究的空白。校史展室、德育展室、心理健康教育展室等专门展室全员共享,为师生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实现了校园布局和人文的和谐统一。201711月学校被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七十年栉风沐雨,从小荷初露到芳华灼灼,如今的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已是遍地桃李,芬芳四溢。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在高质量育人之路上,将一如既往地实施特色办学理念,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携手同心、行而不辍,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办好让老百姓满意的优质教育!

 

 

 

(《山东教育》202210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