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高中数学预习策略

发布日期 : 2022-08-18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旅游学校   吴金革

高中数学内容抽象程度高、逻辑性强、容量大,建模、运算、分析能力、空间直观与想象能力要求高,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有较大差异。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预习是有效方法。预习的好处不言而喻,那么预习应如何规划?预习有哪些妙招?预习的误区如何避免?

一、预习规划

(一)规划预习目标与方式

预习是一场战斗,先制订好打击目标(内容),再确定打击时间。作战目标已经明确,部署完成,下面就看执行。如果在战斗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就要适当调整计划部署。打击的目标即预习的任务,应该具有针对性,预习任务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1.常见的预习任务有:预习新授课、预习复习课、预习试卷讲评课

预习新授课,先阅读课本,预习例题,再动手实践,回顾反思。回顾反思是预习效果的自我检测,可设计任务单落实。如预习《指数函数》,回顾反思预习任务单:①举出生活中与指数有关的实例;②指数函数如何定义?注意什么?③会作指数函数图象吗?④指数函数有何性质?⑤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常用方法是什么?⑥自己学习的困惑有哪些?

预习复习课,先回顾课本,梳理知识,再动手实践,整理归纳,后应用提升,触类旁通。

预习试卷讲评课,先分析试卷,尝试改错,再寻求帮助,反思体会。

2.常见的预习时间有:课前、周末、假期

预习要有规划,规划要符合实际,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微调预习计划,以期学习效率最大化。

若预习时间较长,我们一定要制订出预习计划,并要按计划严格执行,保证预习效果。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若你理解快、效率高,就调减学习时间,如果你理解慢,就增加时间或调减预习内容。

若预习的时间比较短,你预习的内容是下一周要学习的知识,要规划好在周末用多长时间,根据前几周的预习情况,总结调整,提高预习效果。

若预习的时间是课前几分钟,你就要预习新课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例题等关键问题,尽量做习题,加深印象。

(二)规划预习内容与措施

1.预习概念、定理的要求

在数学学习中,概念学习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非常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生活实例,直观感知   数学概念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很多概念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如学习函数概念时,加油机金额与升数变化可帮助理解函数概念两个量变化的对应关系。又如出租车行驶里程与费用之间关系可以帮助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三元理解,多向思维   我们在预习数学概念时要对概念中的关键词加以标记,从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个方面理解概念。

如对直线l与平面?琢平行概念的理解,自然语言:直线l和平面?琢没有公共点;图形语言:如图1;符号语言:l?琢;再从不同角度理解概念,如变换概念的条件、逆向思维等。如把直线l和平面?琢没有公共点改为有公共点,直线l和平面?琢可能相交或直线在平面内,这样对直线与平面平行概念的理解得到强化,理解更深刻、准确。

关注转化,注重推理   对定理的预习,首先要根据文字语言,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条件和求证的结论,这实际是从自然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个方面理解定理;其次探索证明定理的过程;最后分析定理应用的条件,得出定理适用的范围、注意应用定理时易犯的错误,根据定理能得出什么结论,实现了怎样的转化等。

如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自然语言: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图形语言:如图2;符号语言:m??琢,n??琢,lmlnmn=A?l?琢。此定理是通过一条直线l和一个平面?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mn垂直,实现了线线垂直到线面垂直的转化。学生用定理时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是忘记直线mn相交这一重要条件。

在预习定理时,既要理解定理的三种语言表达,又要把握定理应用的条件和结论,还要弄清应用定理实现了怎样的转化、解决了哪一类问题、定理使用的不同角度等。

2.预习例题、习题的要求

例题、习题是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强化重点内容的。预习例题、习题是对新知识点应用与实践,是巩固落实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预习例题   首先回顾新知识讲了什么?新旧知识之间有何联系?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有哪些疑问?通过这样的回忆,初步检查预习效果。其次在做例题时先把分析和解答过程用纸盖住,自己独立做;解答完成后,核对解题思路和答案,如果没有解答出来,要分析原因,清楚自己的学习漏洞。如果解答出来了,就要比较思路、方法与课本中的有何不同,哪个更优。最后小结例题,思考在这里出现此例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查哪些知识,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

预习习题   课后习题是检查学习效果的,通过解答习题确认哪些知识已经理解、哪些还不懂。对能独立解决的习题,学生通过听课加深理解,争取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对解决起来有困难的习题,做不出就停下来想一想,分析原因,或重新预习课本,再尝试解答,实在做不出来的,先做好记号,然后请教别人、请教网络或留待上课时去解决。解答习题的关键是要检验出自己的知识或技巧方面的欠缺,调整和改进预习的方法,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明确听课重点,力求通过老师的讲解攻克难题,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预习时,是否能全部解答出问题并不重要,真正进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才是关键。

二、预习方法

(一)一心一意法

只学习教材知识,把知识点、例题仔细研究,对思考与讨论、练习、习题等问题认真解答,达到对知识的初步理解,这种预习方法叫一心一意法,简称直线法。教材是学习知识的源泉,我们若预习好教材、理解好教材的知识内容,就能为学好数学奠定好基础。本法适用于所有学生,适合预习时间短、内容较少的情况。

(二)左顾右盼法

既学习教材知识,又阅读其他有关课外辅导书,通过参阅其他教辅书籍,理解知识点、多方理解知识应用,通过典型例题的应用,寻找到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达到思维开阔的效果,这种预习方法叫左顾右盼法,简称左右法。教材和参考书相结合的预习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深刻,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应用更灵活,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预习时间较长。

(三)乘胜追击法

预习不仅学习教材、教辅等有关书籍,还要挑战一下有一定难度的题,在做完习题的基础上,做一些达到高考要求的强化训练,这种预习方法叫乘胜追击法,简称上下法。直接瞄准高考,在知识广度、深度上一步到位。直击高考,虽有挑战,但对有远大志向的学生是搏击长空、立志成才的激励性预习。本法适用于基础扎实的优秀学生,预习用时长。

(四)教师协助法

有些教师会利用课后延时,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方式方法,每天布置作业,巩固知识,这种预习方法叫教师协助法,简称师导法。此法的好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预习,学生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学生遇到问题及时与老师、同学交流解决,能尽快理解、把握知识。

三、预习落实

预习不是简单的“读”书过程,要体会数学学科的“阅读”特点,每读一段内容,就要分析其中的意图,归纳总结相关知识,若遗忘已学知识,要及时回顾复习。新学知识又分为定义性知识和导出性知识,对定义性知识要仔细理解其规定,对导出性知识不仅要记住结论,还要掌握其发生、发展过程。

预习要注意例题的应用,现在考卷中经常出现自定义题目,令很多学生不知所措,其实预习中的每道例题都是一道自定义题目。所以既要 “读”例题,又要“做”例题,尝试着用阅读学习的新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是自定义题目训练。

以下是一位高考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预习方法:高一、高二时,首先看教材的知识点,利用各种途径整理注意事项和规律要点等重要内容。其次独立试做例题,若能做出来,分析一下自己的思路与教材中的异同,达到初步理解知识的目的,若做不出来,仔细分析课本解题思路、解答过程,思考为什么自己没有想到这种思路、方法,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达到再遇到此类问题能解决的目的,把例题中的解题思路、方法、规律整理到笔记本上。再次独立做课后练习和单元习题,借助有关资料核对答案,遇到做不对或不会的题目,借助网络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最后在预习完教材后,每个模块做适量的高考基础题,加以巩固提高。

进入高三前的暑假,首先用一周时间,把教材通读整理一遍,完善以前的笔记(知识点、注意事项、解题思路、方法、规律等),完成对高中数学的整体认识,构建知识体系。其次用三周的时间,做一部分当年高考试题,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要涉及高中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有的一个小题能涉及24个知识点,题目不超过200道为宜,解答题就是三角函数、数列、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函数6个题型,每个题型做6道就行,提前感受高考中考查知识的侧重点、应用的数学知识方法,从实战中发现解题思路、规律。最后用一周时间做4套数学高考模拟试题,看看自己离高考的知识要求还有多远,做到心中始终有数。由于预习充分,该生高三的数学学习十分轻松,成绩遥遥领先。

预习的目的是为上课扫清学习上的知识障碍,弥补知识缺陷,对教材知识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为听课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奠定基础,提高课堂听课效率,绝不是有些学生认为的“预习可有可无”“预习就是在书上画画标记”这么简单。预习质量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预习质量高的学生在课上有备而来,抓住师生、生生的互动机会,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体会到更多学习的快乐。

预习是一种学习习惯,也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大多数知识无法只经过一次预习就能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需要多次预习和分散学习。让科学有效的预习成为你通向优秀的助推剂。

 

 

 

(《山东教育》202278月第282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