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地域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淄博市临淄一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实
发布日期 : 2022-06-0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挖掘地域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
——淄博市临淄一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纪实
本刊特约通讯员 张新明 于国柱
教育是文化的事业。文化,只有融入教育之中,才能生发出长久的生命活力。同样,教育,只有融合了文化的思想与情怀,才能焕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
地域文化具有突出的育人价值。如何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丰富和提升教育品质,培育时代新人,应该成为每一所学校思考的一大时代命题。
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淄博市临淄一中地处齐国故都,学校充分挖掘齐文化这一地域文化优势,实现了对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所老校因为地域文化的融入变得隽永深厚起来。
一方文化沃土,孕育老校新貌
临淄,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前后历经800余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现象,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古齐国霸业、王业的辉煌历史,其兴盛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未随着齐国历史的结束而湮没,而是化作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了仍然生活在临淄一方厚土上的后人。如何挖掘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它服务于学校教育,促生新的教育增长点,成为临淄一中人长期深入思考的命题。
古齐地又称“东夷”。古代的齐国人是什么样子?我们从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答案。《说文解字》中说:“夷,从大从弓。”意指东夷人健硕尚武。齐地、齐国因“仁而好生,以仁为俗,好让不争,见利而让,以义为尚”,被称为“君子之国”。仁义礼俗,成为齐俗上源。《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齐)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地重难动摇……”是说传统的礼教风俗形成了齐人宽容朴厚、通情达理、足智多谋、好发议论的风气和乡土家国理念重、不肯游动外流的习俗,具有鲜明的地域个性。我们当下的教育应该从丰厚的地域文化精华中汲取营养。临淄一中从齐文化基因中凝练出了富有新时代内涵的育人目标:健康个性。健康,是一个人的身心和谐,“体壮为健,心怡为康”,健而不康则生困顿,康而不健则难持久。个性,是在共性基础上的良好个性,重在认知思维的独特性与成长发展的多样性。只有培养起富有健康个性的认知思维能力,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为搭建“地域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工程,孙正军校长和他的工作室团队创造性转化齐文化元素,建设了以齐文化元素为特色的“三进深、三主题”校园环境。第一进为学校门厅,两面墙壁镶嵌了“人文始祖”“管鲍之交”“孔子问礼”“义圣鲁连”四幅大型浮雕,每幅浮雕都配以五言长诗,以颂其事,以彰其德;第二进为教学园区,主要标志为“稷下学宫”和日晷,彰显着对千年文化的尊重与传承;第三进为古色古香的“闻韶书院”,内设“朱子家训室”和“溡阳文社”,布置以明清风格的书桌、条凳、屏风,墙壁张挂中国最早的学生守则———《弟子职》,书架陈列县志、家训等书籍,是学生体验书院文化、领略家风建设的场所。整个校园还有城阙台、蹴鞠墙等仿古建筑,徜徉其中,目睹耳闻,皆是文化。
城阙台的门墙上,刻着“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十二个遒劲大字。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齐文化,给了孙正军校长创新的思维空间和进取的改革力量。孙正军校长知道,地域文化要入眼入耳,更要入心。为了古为今用、活学活用,十余年来,依托齐文化丰厚人文底蕴,他先后主持编写了《稷下人物故事选粹》《徜徉在齐韵校园》等校本课程。用历史钩沉文化、由故事渗透教育,校本课程为师生开启了一扇丰富认知的大门,使学生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古圣前贤的鸿谋睿智。2020年12月,孙正军校长主编的“齐鲁文化与中小学教育丛书”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包括《齐鲁文化与教育论稿》《齐鲁文学叙事谈》等9册,是学校近年来地域文化育人模式实践探索的成果之一。学校建立以书籍、影视资料等为主的齐文化“资料库”,并通过专家系列讲座等在师生中普及齐文化。
孙正军校长喜爱读书。他认为,学校是读书的地方,教师、学生最应该成为读书人。学校积极引导教师深入研读齐文化经典。在教师群体中开展“3+3”读书活动,要求全员研读《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三本必读书目,选读《管子》《周易》《黄帝内经》等书目。利用“一中讲坛”交流读书心得,激励广大教师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他大力倡导教师挖掘《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典籍中的教育因子,渗透于课堂教学,推动齐文化主题学习系列活动。语文学科的“吟诵齐风”、历史学科的“话说齐国”、道法学科的“稷下争鸣”、音乐学科的“齐韶乐舞”、体育学科的“蹴鞠古今”等课程都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校以地域文化为抓手,以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的中学生为育人目标,构建了“一三三三一”地域文化育人模式。“一三三三一”即:《临淄一中齐文化课程实施指导纲要》;环境、文本、活动三类课程;“生死利齐、社稷是主的家国情怀”“隆礼尊贤、重法爱民的规则意识”“变革开放、务实包容的未来眼光”三个育人维度;春之韵展演、春秋课堂和博物馆学校三大育人载体;建立成长激励性评价机制。此举取得了地域文化育人的突出效果。学校据此先后申报多项省市级相关科研课题,以课题为抓手,以课堂为主渠道,助推学校教育改革,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内趋力。
临淄一中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齐文化特色活动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创设了广阔平台。学校精心选取齐国故城遗址、姜太公祠、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等研学景点,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教师与博物馆解说员采用问题解答式、项目学习式等现场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接受课程教育。学校坚持活动育人的序列性、全员性、长程性,定期举行序列活动,涵养学生的人文审美素养,使学生感悟地域文化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学校倡导学生读写结合,陶冶文化性情。学校制订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计划,以《荀子》《管子》齐文化经典语录为读本,以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为动力,以促学生陶性情、塑人格、长见识为目标,以编写的齐文化校本课程为依托,大力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学生在校刊《稷下风》发表课程学习作品共计300余万字;齐文化社团成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跟着课本去旅行”的节目录制。
师生走过学校门厅的齐文化大型浮雕,常常会伫立良久,凝思怀远。学生徜徉于校园“稷下学宫”“闻韶书院”,漫步于高高的日晷前,在古风韶韵中领略圣贤的睿智,酝酿扬帆的梦想。
稷下学宫、闻韶书院、槐荫廊厅、愚岭遥盘……古雅的名称承载着厚重的文化,齐文化的沃土使临淄一中这所老校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五大教育中心,放飞学生梦想
校长孙正军是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首期成员。他博采众长,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学校的教育渠道,拓展学校的教育内涵,建设了五大教育中心,以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发展。
临淄一中以“健康个性”为育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聚力涵育时代新人。按照现代学校的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学校建设了阅读、科普、艺体、成长健康和生活指导“五大教育中心”。每个中心配备一名主任,负责该中心的活动组织与开展。阅读中心的读书沙龙受到师生的广泛喜爱;科普中心的航模、海模等活动使学生在兴趣勃发的同时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艺体中心以身怀一技、幸福自我为目标,教授学生艺术、健身技能;成长健康中心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个体案例三个层面的活动,积极介入学生的健康个性成长;生活指导中心本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从做饭、缝衣等日常“俗务”中让学生感受生活,感恩父母。其中的成长健康中心,在心理咨询、道德法庭、行为纠正等设施之后,还开设了一间“惩戒室”。孙正军校长认为,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适时、适度的惩戒有利于学生清醒、深刻地自我认知。
临淄一中人深知,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多元智能作基础。培养锻炼学生多种能力,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才能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大教育中心就是五大教育主题,临淄一中希望学生们从中感受到更多的教育内涵。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结合五大教育中心工作,学校开发并实施了健康成长、感悟自然、生活科技、走向社会、艺体人生、生涯规划、我爱我家、齐风流韵等“八大行动”。学校还建设了“空中农场”“无土栽培室”,让学生在读书学习之余,通过辛勤耕耘、播种和收获,了解了植物习性,掌握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学生眼里,参与积极性最高的当数学校创设的“齐文化体验—浸润—成长式探究”和博物馆学校。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以齐国人物、重要事件、文化典籍、名胜古迹为主要内容,涵盖7大类45小类。在探究活动中,师生结为联盟,评说人物事件,赏析成语典故,吟诵古文诗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探究过程成为心灵交融的文化之旅。
学校以“让学校成为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学校”为理念,以“博物馆学校建设”为途径,将齐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融合于课程。学校通过开展校本课程、创意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来放大博物馆教学价值,加大挖掘地域文化精华、涵育时代新人的广度和力度。
学校利用“春秋课堂”这一平台资源,推动齐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坚持“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拓宽“齐文化体验—浸润—生成”的育人路径,让学生充分感受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春秋课堂”以齐文化中的变革创新、爱家爱国、礼义廉耻、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孝老爱亲等为专题教育内容。课堂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齐文化传统美德为主旨,安排教育内容和进度。以齐国人物、稷下学宫、蹴鞠、临淄非遗研究等7大类45小类为探究载体,师生共同研究、教学相长,达成教育学生系统认知、知行合一的目标。
学校通过升国旗、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隆重仪式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精神受到洗礼。同时学校开发了《齐国历史故事》《齐国历史名人》等齐文化校本课程、“二十四节气”四季课程,并与特色活动课程有机融合。精心选择研学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引导学生热爱地域文化,培养他们对家乡的亲和感和自豪感。
每年的阳春三月,学校都要举行“春之韵展演”活动。沐浴着浩荡长风,师生一起游春赏春,流连于大好春光。临淄一中“春之韵展演”活动已经持续了11届,齐国历史博物馆、管仲纪念馆、太公广场等齐文化场所都留下了师生的足迹。“春之韵展演”活动主要以吟诵齐国诗词歌赋、表演齐文化情景剧、“我讲齐国故事”等形式集中展示学校的齐文化育人成果。当年的情景剧编者,如今就读于大学中文系;当年的活动主持人,如今成了播音主持……人人都参与,个个出成果,届届都出彩。“春之韵展演”成为临淄一中学生的共同记忆,甚至引导了某些学生的一生追求。
学校建立了成长激励性评价机制。所谓成长激励性评价,即将评价与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评价,旨在促使学生自我教育,激励学生自主成长。为完善地域文化育人模式,学校建立成长激励性评价机制,主要采取“课堂包容、课程促进、评价激励”等措施。课堂包容,就是实施差异化教学改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分类评价;对教师实施捆绑评价,实现教育教学的效益最大化。课程促进就是尊重差异,努力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真正地满足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的发展需求。评价激励就是不用传统观念中的“分数”“名次”等简单评价学生,而以方式灵活多样、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量化和质化相协调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
实践出真知,激励促成长。徐嘉伟,2016级7班学生,上初中时虽然学习成绩较差,但是对无人机非常感兴趣。学校提供平台,让其参加了学校的无人机、机器人社团,参加山东省创客大赛等比赛,受到学校表彰奖励,激起他浓厚学习兴趣。上高中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寒暑假到青岛学习进修,考取了无人机机长证等,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并多次获奖。由于他在无人机方面的突出表现,毕业后,消防队、公安局都向他抛出了用人的“橄榄枝”。
四十载实践探索,成就教育品牌
自1982年建校伊始,临淄一中就秉承“变革开发务实包容”这一浸润着齐文化精髓的自主发展思想,进行自主办学的育人实践。经过长期潜心钻研,结合办学要求,临淄一中确立了齐文化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三个育人维度“家国情怀、规则意识、未来眼光”,培养初中生科学、人文的文化基础和有责任担当的社会参与能力。
孙正军说,八百余年的古代齐国,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去芜存精,创造性转化,培育时代新人,是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生死利齐、社稷是主”的故事体现在齐国贤相管仲和晏婴身上,表达了爱国之士不拘小义、勇于担当的深厚的爱国情怀。临淄一中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初中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一是从爱家、爱校开始培养家国情怀。学校以姓氏文化为题,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姓氏的起源、变迁,寻找本姓氏中的历史名人及其生平与贡献,再由姓氏文化拓展到“寻找家风、家训、家谱”的调查,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身的血脉史,增强家族凝聚力,更好地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树立“大我”观念。二是从尊重传统、了解民俗开始培养家国情怀。学生通过办手抄报、写感想,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唤醒共同的民族记忆,激发民族认同感。通过调查本地区的民生民俗,特别是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习俗,用文字、图片展现家乡人在语言、生产、生活中的特色。三是从感受时代精神、树立责任意识中培养家国情怀。组织学生开展“爱家、爱校、爱社区”活动,从每天干家务、为班级做一件好事、为社区做一次公益活动等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学生克服狭隘的自我中心观念,积极融入家庭、学校、社区生活当中,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维护集体的利益。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新面貌,感受时代变化的新景象,树立发展自信,培育爱国情怀。
“隆礼尊贤、重法爱民”是齐国的治国策略,其特点就是注重规则,这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契合。临淄一中抓好“三个立足”,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一是立足于班级的道德公约,提升初中生遵规守纪的意识。每个班级、级部都成立了“自主互助管理委员会”,制定班级公约,强化自主互助管理。让学生从行走、坐立、集合、人际交往等日常学习生活中懂规则、守规则,争做“谦谦小君子,堂堂小公民”。二是立足于学习的认知规律,提升初中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校要求教师不断总结学科特点、知识规律与思维特质,注重智慧生成,引导学生探索本质、发现规律。学校在各年级间推行“学长制”。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与帮助。三是立足于人生的成长规则,提升初中生自我规划的觉悟。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发放《成长的脚印》,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每一次成长与变化,感受成长的节奏,接受来自同学、老师、家长的督促,遵守好班级公约、校规校纪、社会公德、法规法纪,在学习中找方法、循规律,制订好自己的成长规划。
“变革开放、务实包容”是齐文化的一大特点。《管子·正世》中的“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意思是不要依恋过去,不要局限在今天,要与时代一起进步,要与世俗一起改变。这是与时俱进的最早出处。临淄一中从这一文化特点中提升出培养学生的未来眼光这一教育要求。学校建设了“未来学校”,购置了机器人、虚拟空间室等设备,旨在构建学习共同体,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预测未来、发展自我的能力。学校重点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初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学校需要做的是引导他们沿着好奇与想象,打开思维的闸门,“大胆假设,仔细求证”。课堂上鼓励学生疑问,实践中鼓励学生敢想,保护每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和苗头。学校建设了“空中农场”“无土栽培室”, 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场所。一年四季里,学生在“空中农场”耕耘、播种和收获玉米、小麦、花生、西红柿、地瓜等粮食和蔬菜,观察其生长状态,了解其生长习性,培养观察、记录、比较等科学实践品质。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和专注力。“教是为了不教。”学习兴趣、思维方式、专注与意志,是衡量一个人学习力的重要指标。学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力的养成。学校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同时,要观察、调整学生上课的专注力,通过树立榜样、互助合作、提醒引导等方式,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三是培养学生的适应力和创造力。“未来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未来世界对现在的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人要具有一定的适应力和改变力,才能使自我发展与科技、社会的发展同步。对于初中生来说,适应力和改变力主要表现为不断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和新挑战。能够预测未来并适应发展,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虚拟空间”和“创客室”,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技,发挥自由想象力,在未来的天地里遨游,用文字、图画等方式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未来世界、未来生活。
“做教育,既要有情怀有梦想,又要重现实、重成效。临淄一中的地域文化教育已有四十年,“四十不惑”。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齐文化在临淄一中扎根,更庆幸于齐文化给学校、师生带来的变化。”谈到齐文化与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成效,孙正军欣慰地说。
孙正军说:“地域文化精华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育人成效更加明显。初中学段处于学生人生‘拔节孕穗’的成长关键期,引导和教育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锤炼道德品行,增强文化自信尤为关键。我们发现‘生死利齐的家国情怀、隆礼重法的规则意识、变革开放的未来眼光’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恰好吻合。家国情怀主要体现为强烈的爱国意识;规则意识是指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未来眼光主要体现为人生选择、规划与创新能力以及面向世界的视野。将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化基因熔铸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必定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地域文化教育的开展使临淄一中学生家国情怀更为强烈,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学校班级文明建设优秀率达90%。参加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从2012年参与率不足20%上升到2020年的93%。先后有10名学生被评为“淄博市好少年”。学生升入高中后发展潜质更强,显示出成长的后劲。如学校优秀毕业生赵慧婵,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研制出世界首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2021年荣获“达摩院青橙奖”。
地域文化教育进校园,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临淄一中的教师们投身于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将地域文化精华融入学科教学教研,教学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先后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共计150余万字。有60余名教师分别承担了省市级科研课题,坚持教中研、研中教。教师编著了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稷下人物故事选粹》《徜徉在齐韵校园》等校本文化课程。教师教学实践经验被评为淄博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有了质的跨越。
地域文化教育擦亮了临淄一中齐文化教育品牌。从校园环境到校本课程,从文化研究到教育实践,临淄一中打造了浸润传统文化底蕴、洋溢现代生活气息、充满未来梦想追求的学校品牌。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校园”“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教学基地”等省市级荣誉达40余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实践的结果。”孙正军校长说。
地域文化教育发挥出了名校长示范引领作用。2015年,孙正军校长工作室被遴选为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作室。他把“挖掘地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挖掘地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研究成果被教育部评选为典型案例。孙正军校长工作室先后在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班实践研讨会、“教育部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汇报会等会议上介绍工作室研究成果。2020年,孙正军校长工作室团队派出的四川凉山支教团队,成效突出,被中宣部、教育部授予“最美教师团队”称号。
孙正军校长在回顾课题研究的历程时说:“每一段过去的光阴都值得回味,每一个未来的岁月都值得向往。对过去心存敬畏,对未来胸怀激情,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
近年来,一大批“理念新、肯钻研、善研究”的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成长起来,为涵育时代新人提供了师资保障。有10名教师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有50余名教师在省、市级执教观摩课和教学比赛中获奖。临淄一中《挖掘地域文化精华,构建技术先进校本德育体系》成功入选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探索地域文化育人意义重大,任重道远。开发、研究地域文化,让学校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洋溢现代生活气息、充满未来梦想追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必会生长出全新的教育风景!前路漫漫,临淄一中挖掘地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实践正高扬风帆、踏浪而行!
(《山东教育》2022年6月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