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密码——临沂第九中学开展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发布日期 : 2022-03-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探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密码

——临沂第九中学开展高效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本刊特约通讯员   刘金松   王维礼

中学时期,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折时期,此时的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了美好憧憬,但也容易与外部环境发生矛盾冲突,内心世界经常面临许多疑问和困惑。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减少学生极端行为发生,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个教育课题,也是一个社会课题。近年来,临沂第九中学坚持“和融教育”办学理念,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共成长”的课程目标,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学校也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共同经历生命成长、收获喜悦幸福的地方。该校的家校共育案例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案例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介绍。

 

坚持问题导向,让教师成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中的相关数据表明,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纷纷浮出水面。而在学校的相关问卷调查中,提到自己学习压力很大、人际关系障碍、沉迷手机游戏等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由于缺乏相应的心理学常识以及行为指导,许多学生错把一些成长中的常见问题当成了自己的特殊问题对待,也不愿与老师、家长主动沟通,最终使得自己的情绪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再加上进入中学后,家长们对于成绩的过度关注和焦虑,也使得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往往很难落实到实处,最后导致学生成了家庭中表面最受关注、实际备受忽略的一员。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全面成长、全面发展,就需要教师的专业指导和引领。

基于对学生常见问题的梳理和汇总,临沂第九中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坚持以小课题研究引领心理校本课程的建设,以初中生心理发展常见问题为主线,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构建课程体系、搭建学习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举措,深入推进“共成长”心理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共成长”的核心,其实就是让每一个九中人打造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质,一种无须他人提醒的自觉。

成立心理名师工作室

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重视,但同样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心理教师数量较之其他学科不仅少,而且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各个学校之间也很难打通脉络,互通有无。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成立了李丽心理名师工作室,由临沂第九中学的李丽老师带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研发课程、学习专业、共同成长。对培养对象来说,工作室既是学习的课堂、展示的舞台,也是攻坚克难的阵地。为了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临沂第九中学充分发挥了李丽心理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强了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培训,有力促进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构建三级课程体系

家庭教育改革最大的挑战是教师。家长带着困惑前来求助,遇到的班主任常常缺乏心理学、家庭教育专业素养,或者很多教师不愿意参加这项工作,是因为它带来的成就感没有像考试成绩那样立竿见影或光鲜亮丽,对评职称无益。该项复杂而又艰难的工作,似乎很难在教师队伍中得到真正的认可。


为此,学校组织研发了以“提升教师家校指导能力”为目标的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课程体系:

初级课程夯实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功。该课程以初中生常见问题及对策为课程开发主线,内容涉及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帮助各位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并梳理学生成长中的常见问题。

中级课程重点是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能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性,如何结合规律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仅仅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教师的专项能力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去验证、去提升。为此,名师工作室打造了“读懂”系列课程,由工作室成员和学员共同磨课、备课、试课,在实际落地中提高自身专项能力。

高级课程重点是打造个人教育品牌。“共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不仅仅包含了学生课程,同时还有教师课程以及家长课程。在日常的课程实践中,名师工作室也在尊重教师个体特征的基础上,和教师们一起制订个人成长三年规划,帮助教师从一名专业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搭建学习平台

师资队伍是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力量。面对学校教师缺额严重的状况,学校实施了“魅力家长进课堂”工程,汇聚了校内外的心理学专家力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攻关;通过家委会,吸引和选拔宣传、政法、交通、科技、卫生、文艺创作等领域的家长,鼓励和引导他们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作用。


每年开学季都会有一批新生迈入初中大门,如何帮助新生入学适应,不仅仅关系着每个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启初中生活,也关系着接下来给自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目标。而入学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上好开学第一课,假期里,教师们就开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学习。

刘倩和张凯玉是2020年新入职的老师,经过一年初级课程的学习,这次上课就是她们小试牛刀的最好机会。当两位教师把课件发到成长团队微信群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第二天,面对会议室里将近1000名新生,两位教师不仅把课程上到了学生的心里,也上到了自己的自信里。下课后,两位老师谈起自己一年的成长,脸上满是喜悦和骄傲。而两位教师的成长也正是整个名师工作室搭建学习平台后的最大成果。为了引导教师们成长,学校不仅利用每周一班主任例会的时间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心理学,还组成了阅读团队共读一本书,共上一节课。每月一期的专家培训也着实让教师们夯实了自己的基本功。

“自己教了20多年书,忽然有种无力感,现在的学生的确和过去不一样了,真想知道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学校为教师们量身定做的‘教师学点心理学’课程,不仅让我关于学生的许多困惑找到了答案,我还尝试把这些所学运用到班级管理和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学点心理学’系列课程不仅提高了我的班主任能力,我自身的心理状态也得到了调试。”八年级班主任孙仲琴老师在教师成长分享会上谈到了学校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对自己的影响。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化、系统化,学校建立了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确定了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教育目标和内容,编制了适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满足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

每周三下午,是学校固定的心理辅导开放时间,许多有困惑的学生都会主动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希望在老师的帮助下寻找到答案。

“老师,我喜欢上了班里一个女孩子,可是对方不喜欢我。我很难受,这几天上课也听不进去,睡觉也睡不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一个九年级的大男孩两手搓来搓去,小声说着自己的苦恼。

“那你今天来是希望老师帮你解决目前的情绪问题还是情感问题呢?”李老师真诚地看着对面坐着的男孩,并投上了鼓励的目光。

“都想。”男孩声音大了些,身子开始前倾,手也不再搓来搓去。

“那咱们先聊聊你看过的和情感有关的电影或者书籍可以吗?”李老师再次把话题交给了男孩。这个话题并不陌生,男孩也变得轻松起来。

就这样,李老师运用“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的心理学叙事技巧,帮助男孩看到了情感的迷茫其实也是给他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一个机会。后来男孩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了。


情感话题是初中生们较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除了利用心理辅导的时间进行相关话题的团辅、个别咨询,学校还在八年级开设了男生课堂、女生课堂,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至关重要的一步。类似的考试话题、情绪话题,都已然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好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保障学生课程的有效开展,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成立心育团队,进行课程开发,建立心理咨询档案,为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能量。学校投资20余万元,建立了近300平方米的心理健康中心,学校的三个校区均设置了心理功能室。

赵同学现在已经是北京大学大三的学生了。她曾经用“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来形容自己在九中三年的成长经历,而她自己也完成了从一名懵懂少年到有为青年的转变。如今她还经常会提起相伴三年的心理课程。

开设常规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常规课程,纳入学校日常课程管理。课程设置结合学生年龄以及心理发展规律,以通识课、专题课为主要开课模式,课堂形式多样化,体验课、绘画心理学、观影课等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课堂有效性增强,学生对心理课更感兴趣。“进入初中后,我觉得自己发生了很大变化,情绪上经常不稳定,和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很多时候也知道自己有些做法不对,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可能这就是逆反吧。后来在一次心理课上,我明白了其实我只是用逆反的方式表达我不喜欢什么,但是却不知道用哪种方式表达才会真正解决问题,一节节心理课上下来,我不仅读懂了自己,也开始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开启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九年级的刘广闻同学在一篇作文里提到了心理课带给自己的变化。

开好成长阶梯课

525日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525取其谐音“我爱我”之意,其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每年的525日也是临沂第九中学师生的大日子。去年学校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一朵小红花,寓意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还有印有“好好吃饭、好好长大”“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的主题书签,以此纪念袁隆平院士,同时鼓励每一位同学向阳生长。书签背景为一片稻田,同时有稻草人守候,寓意为每一位老师都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陪伴同学们共同成长。

结合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总目标“三大步”发展战略,临沂第九中学研发了成长阶梯课程,如七年级的入校课程、八年级的男女生课程、九年级的离校课程等,结合常态心理课、专题心理课和自助心理课,面向全体学生授课。出版校本课程读本《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即初中三年期间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学校期望达到的目标,据此总结出了每个年级36个课题方向,立体化地呈现并解决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困惑。在执行方式上,每周设置一节心理必修课,由心理老师给学生上课;针对个体或者团体,学校围绕每个年级的课题方向,开设选修课,并在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辅导和讲座,以此形成体系化的心理健康教育。

 

精心开设“相约周三心理沙龙”

 

学校利用周三下午选课走班时间,开设学生心理沙龙系列活动,沙龙内容涉及生活、学习、心灵探寻等领域。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自主研发了“宅在家里也成长”系列课程,每周一节线上开课,通过钉钉直播的方式,和学生们共同探讨疫情期间的学习、亲子关系、情绪管理、手机使用等话题。疫情防控期间兰山区开辟了心育大课堂,李丽老师是核心成员,她开讲的第一课有80万受众,后又陆续开播多期,其授课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选用。她也被多所学校邀请给师生、家长作报告,为改善区域家庭教育生态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一系列心理课程的开设,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一是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自觉。二是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基于学生常见问题的“三步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推进了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引发了学生的互动、反思、感悟和分享,自主意识得到显著增强,自我管理、学习规划、同伴交往等有明显进步,学校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成绩处于区域内领先地位。

 

注重家校合育,让家长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家

 

要把学生教育好,单靠学校或单靠教师是不够的,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协调一致,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因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以前开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的目的是看看孩子的成绩,知道成绩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实在是“有会无议”,益处不大。这种做法已无法满足家长学习和参与学校管理的迫切需求。如何实现家长学校和家委会的和谐运行、有机相融?临沂九中把家长学校和家委会融合为“家长教师联盟”,每年召开年会,负责人调度工作,审议课表,列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现家长、教师育人目标的同心与行为的同向。每学期,家委会参加学校的期末总结会议,调整课表,评选优秀家长课程和“十大星级优秀家庭”,让“家长教师联盟”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指导者,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家长代表强强联合,增强教育的合力。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临沂第九中学构建了家长学习及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三步走”校本课程体系。学校以初中生心理成长规律和常见问题梳理为核心,结合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规律,确定了适合每个年级的家长学校学习内容,研发了针对初中三个年级的家长课程,即开设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修课,实现了家长学习内容的课程化、体系化和规范化。

必修课是家庭教育的通识课程,主要解决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学校以初中生家庭教育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中心,围绕初中生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规律,每个年级确立两个不同的主题,3个年级共6个主题。该课程主要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展开,每个年级每学期举行一次,全体家长参加。学校还出版了《初中生家长必修课15节》,为家长精准学习助力。

同时,学校以初中生常见问题为主线,结合初中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规律,确定了108个初中生教育案例,并正式出版了《初中生快乐成长的108个密码》,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还从家庭构成类型、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发针对初中3个年级的家长学校校本课程。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避免了传统家长会的随意性,有的家长感慨,终于补上了“父母上岗证”。

选修课是根据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年级确立12个不同的主题,3个年级共36个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开展,满足不同家长的不同需求,该课程家长自愿参加。家长沙龙分松散型和系统型两种。

松散型沙龙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家长自愿报名,人数预先确定,各抒己见。有的是同时开设46节选修课,家长们根据各自需求自由选课;有的则是每周组织一次。家长自愿报名,自主选课。为真正实现“按需配置”,学校开发了“家长线上平台”,每周不定时在线讨论、开发“空中课堂”,实现家校间的“多元互动”。

系统型课程主要针对有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需求、自我成长意愿强烈的家长,开设儿童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等系统课程,学员相对固定。学校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达到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该项目家长自愿报名,需要提前预约,按时、完整地修完所有课程。

自修课作为家长学校固定课程的补充,利用周末、节假日,通过体验式亲子互动和红色研学、生态考察、亲子体验等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感情。主要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在家委会建议下自行组织。目前,众多家长与学生共同走进了台儿庄、孟良崮、马牧池等红色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与山区孩子开展手拉手,到福利院献爱心,培养乐于助人的品德;到户外参加拓展训练、野外生存训练,磨炼坚强的意志……每次活动后,各班都留下了体验式教材。

必修、选修、自修,家长会逐渐由家长学校演变成了“家长学院”。热心于自我成长和育子艺术提升的家长,持续修习课程,积满学分,可获得“优秀家长证书”。很多“家委会”的家长,本身就是业界精英,他们走进学校执教学生选修课程,还可获评“卓越家长教师”。家委会的功能,从过程监督走向深度参与,与学校教师队伍形成了家长教师联盟共同体。

“老师,儿子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响应国家号召,学习芯片设计制造。感谢家长沙龙教会了我如何做家长,这个好消息我一定要分享给您。”今年720号,高同学的爸爸用微信的方式告诉了临沂第九中学家庭教育专职教师这个好消息,而高同学的爸爸也是一位家长沙龙忠实的听众。从孩子入学第一天,他就每期必参加。孩子从九中初中毕业后,高同学的爸爸又变成了“蹭”课一族,一直坚持听课到孩子高三毕业,这样的家长在九中其实数不胜数。

家长沙龙并不总是和谐的,常常充满了家长们的焦虑和不安。

“‘双减’政策实施,孩子不上辅导班,成绩跟不上怎么办?”一位学生的爸爸着急地问。

“我们也知道辅导班会破坏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可是我们又不会教孩子,这可怎么办?”一位学生的妈妈眼含焦虑地说。

“双减”政策的实施,着实让很多家长和学生有些不适应。怎样帮助家长理解“双减”政策,重新确定家庭教育目标是家长们都比较关注的话题。第157期家长沙龙正是围绕“双减”政策展开的家庭教育相关话题。

“我来帮助大家解答!”丁同学的妈妈举手示意,表示这些问题她可以帮助家长作答。

丁同学的妈妈已经在沙龙听了五年课了,如今的她除了是家长沙龙的学员还是家长教师,很多家长也愿意听她分析一下。用他们家长自己的角度解释就是有很多共鸣。

家长沙龙目前已经开设了158期,家校合育的种子也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

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家长。通过参加家长沙龙,一些家长在分享心得时感言:“真正的沟通不是用嘴,而是用耳朵用心”“教育更多的是陪伴是等待,是担责而不是指责”“陪伴就是最好的爱”……通过连续的课程学习,家长的素质和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老大青春期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想让他少玩手机,于是就唠叨他,甚至还摔了好几部手机,最后不仅手机问题没有解决,老大的成绩也从此一落千丈。现在想想都后悔,那个时候用的方式太简单粗暴,现在老二也上初中了,孩子还没开学,我就听说临沂第九中学有家长沙龙。从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这次要好好学习怎么当家长。现在孩子各个方面发展得都很好,阳光、向上,我觉得我还要继续好好学习,否则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了。”八年级丁俊博的妈妈在家长沙龙上谈起了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学校以“魅力家长进课堂”活动为载体,广泛征集家长意见,评选“魅力家长”;通过邀请家长入校担任“家长教师”,面向各年级学生开设“生活技能类”(七年级)、“常识类”(八年级)、“社会类”(九年级)等校本课程,发挥家长的个人专长,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以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为宗旨的家长课堂,构建起家长“三级”学习课程体系。每周一期“家长沙龙”,提升了家长的心理学基本素养,营造了初中生健康良好的家庭氛围。

临沂第九中学基于“共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探索出的从理论到落地的可操作、可复制的路径,既丰富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又突破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驱动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新期待、新要求作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教育》20223月第1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