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发布日期 : 2022-03-0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做越来越好的自己

——记蓬勃发展中的枣庄市第四十中学

本刊通讯员   胡乐彪   张   帅


翼云山下,紫云湖畔,静静地矗立着一所初级中学。它,就是枣庄市第四十中学。作为枣庄市山亭区的一所区直初中,它曾是当地百姓心目中一所值得托付、为之骄傲的学校。但到2009年之后,资源整合,多所学校合并,学校师资参差不齐,学生流失,硬件匮乏,士气低迷,这所学校转眼之间陷入发展困境,与日渐崛起的山亭新城区相比,四十中在人们心中黯然失色。

20153月,正值南风暖窗、樱树花开的阳春时节。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获得者陆繁伟临危受命,从山亭区徐庄镇教委主任调至四十中任校长,成为学校第七任校长。

六年来,陆繁伟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努力,从困境中奋起爬坡,合力推动着学校渐入佳境,书写了一个“起死回生”的教育传奇。这个在校生曾不足400人、濒临倒闭的薄弱学校洼地崛起,很快实现华丽转身,短时间内便发展成为拥有五个校区、近万名师生的教育集团校。

“我们不断践行‘做越来越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依托‘隔代家庭教育’,专注‘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探索后进生转化路径,实施个性化教育,蹚出一条薄弱学校发展之路。”这就是陆繁伟给出的答案。

 

“隔代家庭教育”———提升家长教育水平

 

20155月,枣庄四十中组织召开全校家长会。会前,虽然学校作了精心准备,班主任也给学生家长全部发了通知。但令人想不到的是,仅有60%的家长到会,而到会者绝大多数是连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会上,这些老人完全不当回事,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互相聊起家常,整个会场气氛非常尴尬。

还有一次,两个学生因调皮打架,班主任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处理。没想到,双方来的都是学生的祖辈。对此,老人们十分无奈,不停地唠叨:“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这可怎么办呀?”平时,老人们只是负责孩子吃饱穿暖,对于教育孩子也没有太多方法。孩子犯了错,又舍不得惩罚,宠溺惯了,造成难以管教的后果。

针对这些现象,枣庄四十中进行了一次调研。调研数据显示:56.4%的学生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他们中很多人没有文化、不识字,更不懂如何教育孩子,“隔代教育”现象十分普遍。

近年来,由于工作压力、社会竞争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父辈养育,这在农村更加常见。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父母长期与孩子分离,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辈承担,这种‘完全隔代教育’,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陆繁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隔代教育’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陆繁伟说。学校在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隔代教育”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是过分关注型。孩子本来能自己做到,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隔代家长”却呵护备至,代为操劳。二是严厉惩罚型。这种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如何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关键还是加大力度在“隔代家长”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与方法。基于这一认识,201510月,枣庄四十中便成立了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制定具有本校特点的《枣庄四十中学家长委员会章程》《家校联系制度》《进班助学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在成立大会上,建立起了班、年级和学校三级家委会。通过选举,分别选出相应的家委会主任及成员,并设立专门的家委会办公室。学校家委会履行学校发展和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家委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培训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职能,形成了凝聚教育合力的良好局面。

一时间,一位位学生的祖辈家长,主动走进学校,或进班助学,或与任课教师沟通学生在校表现,或听取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建议。

“以前看到孩子在家里不能好好完成作业,管也不听,教也不理,真是束手无策,只能干着急。今天与老师这么一交流,感觉找到了方法。”学生王博的爷爷高兴地说。

20173月,枣庄四十中第一期“家长学校”正式开班。“家长学校”的开办,迅速得到了家长们的响应,第一期培训就吸引了460名家长到来。

培训班上,专门邀请了枣庄社科院心理研究院院长胡玲,围绕中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及疏导作专题报告,指导“隔代家长”跟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没想到,我在60多岁的年纪,又开始‘上学’了,而且学得还真不少。”学生陆宽的爷爷兴奋地告诉记者。

“家长课堂”每学期举办两次,邀请在家庭教育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给这些老年人讲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教育案例,举一反三,并帮助“隔代家长”分析原因,找到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隔代家长”的教育水平,枣庄四十中在开办“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隔代家长班”,定期开班,并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项课题进行研究。

“‘隔代家长班’实行学生与祖辈家长捆绑积分制,两学期积分如果达到100分就准予结业,发放‘合格家长结业证’。”分管德育工作的校长杨学强介绍说。家长参加一次家长学校的活动可积10分,进班助学一次积5分;学生每学期完成一次“听爷爷、奶奶的故事”积5分,完成一次“我和爷爷、奶奶共劳动”积5分。同时,为了让学生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学校引导学生父母和爷爷、奶奶商议并签订一份教育协议,由父母放权给爷爷、奶奶……

学生郝兰兰的爷爷是“隔代家长班”的追随者。坚持一段时间后,他感到自己很受益,让他体会到不少好处。在“隔代家长班”上,他听到马拉松选手阿赫瓦里的故事后很受感动。想到自己的孙女成绩平平,但也喜欢跑步。就这样,在爷爷的“唤醒下”,郝兰兰周末回家也不睡懒觉了,早早起床坚持跑10公里。最后,在体育教师李广乾的精心培养下,郝兰兰顺利地考进了重点高中,改变了发展命运。

“过去几年,因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与孩子父母意见不一而感到特别困惑和苦恼。在学校的帮助下,‘家长课堂’让我打开了心结,在‘隔代教育’中,作为祖辈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孩子的父母共同护航他们健康成长。”学生韩悦的外婆感慨地说道。

与此同时,枣庄四十中为让“隔代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还优选了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的“义工教师”,分到学生家中帮扶老年家长教育孩子。其具体做法是:在筛选出“隔代教育”的具体人选后,按乡镇、村庄分类,由“义工教师”分别深入到户,给老年人出点子、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学校规定,每位“义工教师”还要做好义工记录,撰写心得体会,实行家长、教师捆绑和跟踪帮扶制度。

“义工教师”刘凡增多次为张晴晴同学家送去“爱心资助款”和学习用品。得知张晴晴父亲身患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刘凡增在农忙时节还主动帮忙采花椒、干农活。他表示,将一直资助张晴晴,直到她大学毕业。

为适应家长自身成长的新需求和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迫切愿望,枣庄四十中家委会还定期举办“家长沙龙”,家长就教育孩子出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交流讨论,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开展“家长沙龙”,分享家庭教育的新观点、学习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交流个人教育孩子的心得体验、反省错误的教育方式,家长树立了科学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

几年来,枣庄四十中已举办各类家庭教育专家讲座、隔代教育培训或家长会20余次,6000多个家庭从中受益。

“隔代家庭教育课堂”的开展和“义工教师”的帮扶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明白,代管孩子的责任“义不容辞”,是“分内事”,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要么溺爱、要么惩罚的极端的、简单的教育方式,真正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助推剂”和“润滑剂”。

“隔代家庭教育课堂”成为枣庄四十中德育工作的特色活动。很多学校听说后,纷纷打来电话,“希望学一学”。

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教育。为实现共同育人,既要把家长“请进来”,也要让教师“走出去”。为此,枣庄四十中制定并实施了“双百分百工程”,即让100%教师参与,访遍100%家庭。

2020年,学校组织430余名教师进村入户,对山亭区十个镇街6200余名学生进行家访。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了学生真实的生活、家庭情况,从而透过所见到的‘不一样’,为每个学生找准‘教育起点’。”八年级九班班主任马涛说。

“双减是做‘减法’,同样也是做‘加法’。我们在给学生的书包减重、给家庭教育经费支出减压的同时,更注重增加家长的责任意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以及家校之间的配合度。”陆繁伟进一步解释说,“养育孙辈不只是享受天伦之乐,更要引导家长遵循章法,在教育孩子上科学适度地用心用力。”


 

“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刚任四十中校长时,新七年级就创历史地招收了600余名学生。我们要提升教学质量,对得起老百姓对我们的信任。”陆繁伟回忆道。

陆繁伟认为,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最大的天职和良心。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陆繁伟明白: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才是提升质量的“主阵地”。

来到四十中后,面对学生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陆繁伟开始倡导教学改革。经过几年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枣庄四十中的“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渐趋成熟。这个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首先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而且要求每一堂课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实现基本的质量标准。这也与20219月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强课提质行动实施方案》中的要求不谋而合。

“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中,“三环节”是指三个部分:课前、课中、课后。“十一步”,即课前三步,自主备课、合作研展、个性完善;课中五步,目标引学、预习展示、合作探究、巩固检测、总结评价;课后三步,教学反思、学情反馈、学案修订。

“我们要求教师课前三步做到同课同构、分合有法,课中五步做到目标引领、和而不同、学教有度,课后三步做到化茧成蝶、提升有法。”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兆楼说,“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说到底,其实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过程。”

20209月份,在完成暑期业务培训后,枣庄四十中新入职一年的教师陈雪,正在筹划自己的开学第一课。课前,陈雪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分析学情,设计了学历案,并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脚手架”。同时,通过教研组内合作研讨,再一次优化课堂结构后,陈老师自信满满地踏进课堂。课堂中,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新知;教师适时引导,以生教生,让每个学生意识到“只有小组所有同学都会了才是真成功”。在生生交流中,整节课陈老师大胆改革评价方式,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采用“小组加分”过程性评价和“优秀小组”的结果性评价,以及量化表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她根据上堂课学情反馈情况,及时修订教案设计,最终确定教学案。

2019年,枣庄市教科院开启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新课堂达标活动,将提升教学质量的着眼点放在了每堂课是否达标上。借助新课堂达标的春风,枣庄四十中再次强化了“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内涵,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学科课程标准为基础、学习目标为引领、学历案为载体的课堂模型。

在枣庄四十中,学历案的学习任务、检测评价和作业设计均指向目标,通过随堂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是否达标,提升课堂效率,从真正意义上减轻了学生负担、强课提质,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家常课、常态课成为高效课。

为提高教师对“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运用的能力,强化教师的展示意识和精品意识,枣庄四十中还组织各教研组开展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模式达标课、跨区域“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

2021914日,枣庄四十中集团校各学科教研组“晒计划周”序幕正式拉开,吸引近700名学科教师参加。活动中,五个校区的学科教研组长,分别汇报本校区的本学期学科组教学计划。各校区学科组长依据校情、学情分析现状,也分别制定学期目标,确立本学期计划推进策略,明确节点进行评价检测。

像这样的教研论坛,枣庄四十中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即学期初晒计划、学期末对标总结。

“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教师过去惯有的在网上抄一抄,上交一份虚空的教研计划的做法。我们将新课堂达标的思想运用到教研管理中去,即在学期初,明确目标,拉出流程,工作细化到周。明确目前在哪里,将要去哪里,怎么去那里这三个问题。”业务校长张敏说,“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规范了教学流程,尤其让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有抓手,同时也促进教师干工作时具有目标意识、流程意识。

青年教师单晨就是一个受益者。刚入职两年的她,便在全市举办的“初中语文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中崭露头角,拿下全市一等奖,从而也成为学校这一殊荣最年轻的获得者。而她获奖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参与活动中,及时总结了经验、弥补了不足。

2021年上半年,在全市优秀课例展评中,枣庄四十中有8名学科教师参评,其中5名获得全市一等奖;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中,有两位老师获得省级优课奖项。

“‘双减’背景下,枣庄四十中的‘三环节十一步’教学模式,专注课堂质量,当堂学好、学会和学足,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得到快乐成长。”枣庄市教科院副院长单波评价道。

高效的课堂质量,必须不断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就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基于这样的理解,枣庄市第四十中学秉承“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人说,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枣庄四十中是舍得花钱的。

2018年至2019年为例,枣庄四十中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硬是挤出30万元,组织80名青年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骨干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在首都的讲堂聆听专家的声音。

“刚一入职,学校就能拿出这么大的气力培训,开阔教学视野,我们一定学以致用,将所学落实到工作中去。”青年教师李远激动地说。据她介绍,近年来四十中先后组织300余人次北上北京、辽宁,东到潍坊、烟台、青岛,南下江苏、深圳等地,让教师们“充电”。

“我们每年都会拿出50万元专用培训经费,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让山里的教师跳出山亭区反观自己的职业,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陆繁伟介绍说。

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提升,更离不开对班主任队伍的培养。“班主任论坛”活动已经是学校每年的“常规操作”。20217月,枣庄四十中组织东西两个校区的53位班主任开展论坛活动,以身边最真实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方法作为学习材料,交流自己的工作方法,讲述工作亮点。

“我有着近20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但都是凭经验走一步、看一步,很少与其他班主任交流经验。论坛让我看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很多班主任老师的经验确实值得借鉴。”九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李涛说道。

此外,枣庄四十中还大力推行“班主任坐班制”、班级管理与教育教学成绩捆绑量化等制度,以此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才能。

教师顾伟是一位出色的班主任。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她既要照顾好自己年幼的女儿,又要关爱好班里的50名学生。繁重的工作,造就了她坚毅的性格。2020年,她凭借出色的班级管理能力,荣获“山东省优秀班主任”称号,2021年在全市英语优秀课例展评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她还引领着更多教师不断成长。

尝到师资培训甜头的枣庄四十中,在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上奔跑,办学声誉越来越好。


 

转化后进生———实施个性化教育

 

“咚咚咚,咚咚咚,嘿哈,嘿哈……”2016年,在枣庄市中学运动会开幕式上,枣庄四十中700余名腰鼓队学生表演的团体操《亭台鼓韵》一时惊艳四座。

变幻的舞姿、铿锵的鼓声,鼓借人威、人借鼓势,将生命与力量合二为一,也让“枣庄市第四十中学”这张名片,深深烙进人们心中。谁又能料到,这些不为人知的小演员们,都曾是被贴上后进生标签的学生。现在,他们一个个活跃在全市的舞台上,对外呈现昂扬的斗志,展现精彩的表演。

“我们之所以选择表演腰鼓,就是要大家齐心协力,鼓舞士气、鼓舞人心、鼓舞教师、鼓舞那些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一改四十中近年来的消沉之势。”对此,陆繁伟这样来解释。

“真为这些孩子感到骄傲!短短三周的腰鼓训练,就磨炼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收获了自信。尤其是回到教室后,他们对学习更加专注,脸上露出更多笑容,学习成绩也逐渐提升。”指导老师李迎回忆说。

由于大多数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经济上的欠缺,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情绪低落,心理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缺乏信心。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他们学业差的根源,那就是欠账太多。

“家长们将孩子送到四十中交给我们,我们绝不能让这些孩子再欠新账!”陆繁伟饱含深情地说。如何尽快地解决这一难题,也成为他坐思行想的首要问题。

经过近百节课的随堂听课,以及与教研组长、一线教师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还有那一组组数据、一项项调研结果,陆繁伟渐渐地明白,由于学生自身巨大的学业差异,导致课堂上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于是,陆繁伟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开启转化后进生教育的探索之路,寻找冲破后进生教育“藩篱”的方法策略。

一切先从习惯抓起。枣庄四十中将每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月”。通过新生军训、会操比赛等一系列活动,破除假期生活养成的慵懒散、慢推差的不良习惯,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时刻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四十中以“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为原则,通过向低一年级知识延伸的方法,以“引桥课程”为支撑,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将小学阶段99个数学知识点归类汇总,开展数学知识补差补缺工作。

“刚入校时,我数学只考了23分,经过学校的‘引桥课程’补齐了短板,我现在能考到80分了,越学越快乐。”原七年级十班学生姜红梅说。经过三年的努力,她成为学校补差的成功案例之一,最终以优异成绩考进高中,改变了人生重要的成长轨迹。

“枣庄四十中是个负责任的学校,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到这个学校后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们村里都想让孩子来这里上学。”姜红梅的爷爷动情地说。

枣庄四十中非常注重各种活动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同时总会特别注意给后进生搭建展示自己靓丽一面的舞台,鼓舞着他们怀揣着自信投入到学习中。

走进教室,可以看到每个班中都有学生独到的构思和设计。小剪纸、小发明、小制作……各种创意如繁星点点,不可胜数,既美化了班级,也彰显个性。走在文化长廊中,墙上挂着的烙画、粮食画、水彩画等一幅幅作品,别开生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吸引着来来往往的师生驻足欣赏。

赵高科同学平日在班里默默无闻,学习成绩一般,但动手能力较强。一次,他在学校举办的“小制作、小发明”大赛中,两件作品均获得了一等奖,让很多人意外地发现了这粒埋在沙地里的“金子”。

“这个学生有优秀的特质。”陆繁伟兴奋地指着赵高科同学的作品《觉醒战士》说,“小小年纪会利用废弃的一次性筷子,做成这么有张力的人物像,肯定与平时勤动手、爱琢磨密不可分。”

美术老师史良营告诉记者,虽然有的学生成绩在班里稍有落后,但在艺术方面却很有天赋。把他们的作品挂在墙上,就是让他们有成就感,借此不断地激励他们成长。

教育,是点燃一团火。枣庄四十中教师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始终把这种差异看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力量,并利用小组合作竞学的方式很好地利用着这种能量。

对此,他们的体会是: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成长,而不是逼迫学生成长”。在四十中,他们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唤醒、挖掘与提升;他们会最大限度地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最大限度地还时间、空间给学生;他们会最大幅度地释放学生间的差异势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兵教兵”方式,是枣庄四十中成功的探索之一。他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依托,以合作探究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班主任为主导,将468人编成一组。根据每个学生学科成绩差异不同进行组合,既组内帮扶,又同时在组间进行竞争,转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

同时,枣庄四十中还打破传统的“先进”捆绑“后进”的“结对子”兵教兵方式,确立了一种“双向性”的“兵教兵”:即先学的可以教后学的;原来学习好的教学习差的;“后起的尖子生”可以教“原本的尖子生”;某一科强的可以教这一科弱的;某一点好的可以教这一点差的;一人可以教多人;多人也可以教一人。

这样,既发挥优秀学生对小组整体的影响带动作用,也关注后进生在部分知识学习上形成的局部优势。在建立后进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后进生带动全组同学进步。

“小组合作竞学的有效使用,使过去沉闷压抑、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课堂;一改过去封闭的、缺少灵性的、教师包办控制的课堂,成为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师生共同学习探究发展的空间。”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宋兆楼感叹道。

“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标志是学生不再是课堂里的‘消极存在’,而是成为‘积极存在’。尤其是后进生,找到存在感,成了‘后起的尖子生’。小组合作竞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育人的成就感,闪烁在七年级二班班主任王天侠的言语之间。

近年来,“一手抓薄弱,一手抓特色;整体抓规范,重点抓示范;先雪中送炭,后锦上添花”的办学思路,让枣庄四十中成为在省内有影响的高品质学校。2017年,枣庄四十中被山东省文明委授予首批“省级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021年,枣庄四十中被选入“山东省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202111月,枣庄四十中承办了枣庄市强校扩优行动暨学校结对帮扶工作现场会,这也是对枣庄四十中多年来办学成绩的肯定。

“做越来越好的自己!”透过四十中西校区东侧的栅栏院墙,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记者欣喜地发现,在温暖灿烂的阳光中,枣庄四十中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已经来临。

 

 

 

(《山东教育》202212月第3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