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的展开》课堂教学实录

发布日期 : 2019-09-1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北京市十一学校   史建筑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上一堂作文课,刚才跟同学聊,同学们在高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在写记叙文,有一些时间是在写议论文,刚才我也看了同学们带来的作文,同学们之间也作了交流。现在我们做一个调查。

师(指电视看投影):请同学们看投影。如果你在考场议论文写作中有以下经历,请举手。

 

 

 

学生看屏幕,陆续开始举手。

师:列举的这些问题,大家是可以提取出共同点的。

师(指屏幕):那就是文章的架构思路。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试着解决以上问题。

教师出示课题:观点拆分———展开论点的基础动作

师:今天呈现的是一个基础动作,就是你能学会拆分你的核心观点,慢慢在这方面不断地训练,有了自己的思维模型,以后会做得越来越好。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能够按某个标准合理地分解所要论述的中心论点。

 

 

 

师:这节课干什么?围绕着什么来做?要达成什么?接下来是同学思考提问环节,你对老师投放的这个目标哪里不明白,请发言。

生:按某个标准去解释,具体是什么样的标准呢?

生:这个目标会不会固定我们的思维,没法展开思路?

师:你的担心我知道了,怕这个标准可能框住大家的思维,是这个问题吗?

生:一篇文章具体的中心论点怎么判断?我怎么确定找出了题目中要求的中心论点?

师:我们先进入目标解读,同时回应一下同学们关切的问题。

 

 

师(出示目标解读一:中心论点:切题、规范、简明):第一,中心论点有一个基本要求,大家会发现,在所有的考试说明和要求当中,“符合题意”永远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你的论点是这个题目或者材料之下的,是你能力范围内最准确的一个。当然你的能力范围内的准确,不一定等于这一道题最合理的解读或者立意,但是我们慢慢靠近,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会做得越来越好。

师(出示目标解读二:确定拆分标准):还有一个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是你自己根据题意确定的标准。比如,按照逻辑顺序展开,这是你的标准;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展开,这是你的标准。所以不会对大家造成较多的束缚和困扰。先来做的就是确定标准以及严格执行的问题。

师(出示目标解读三:合理地分解、拆分、符合逻辑常识):这里面藏着一个词,而这个词可能每个人对它把握的尺度不一样,它就是“合理”。“合理”的主观性比较强,我们如果给一个统一标准的话,那就是你的拆分要符合逻辑常识。

教师出示写作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绘事后素”,意思是先有白色的底子,才能在上面绘画。油画创作中,第一层着色被称为底色,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我们的人生发展又何尝不如此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师:同学们前几天写过这篇作文,我们再来看一遍,温习一下。大家可以进行一次复盘,把写作路径再摸排一遍。如果让你提取出这道作文题的核心论点,如何出现才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你的论点非常明确,呈现在文章当中,请同学们把你文章的核心论点标画出来。

师(出示要求:写核心论点):如果你感觉自己的核心论点散落在文章中,无法独立呈现,你就用一句话把观点写出来。

生低头作业。师巡视,并观察记录学生写作情况

师:好,现在请同学把你标出的或写出的论点读一下。

生: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是与其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

生:人生基色决定了人的发展。

生:自信是取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生:孔子所言“绘事后素”,人亦是如此,只有正确选对了人格底色,人生的画卷才会绚烂多彩。

生:个人成长需要底色,国家发展更是如此。

生:人生的底色是自信。

师:好,我们暂不评价,请大家看一套学习“工具”。(出示课件提醒:请勿轻易陷入“思维舒适区”)在用这个工具之前,老师提醒一下,请勿轻易滑入“思维舒适区”!同学们都有一定的写作储备,对某些内容比较熟,然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就是甭管什么作文题,他都会特别巧妙地转到以前写过的东西里去,因为感觉写它最顺手,材料也比较熟悉,这就滑入了“思维舒适区”。请记住:是这道题,就得从这道题的实际内容出发。

师:我们来看“核心观点呈现校准器”(出示课件)。

 

 

 

这个校准器分两个方面:内容和呈现方式。第一个方面,先来校准内容,也就是符合题意。大家看,这个作文材料中间的部分,就三句。第一句,看红色字体,我们提取出来意思是———素净的底子是绘画的前提。

学生全神贯注。

师:第二句话,底色会影响整幅画的色调。第三句话请大家注意,“又何尝不如此呢?”一个反问加一个否定,转换出来之后,它相当于双重否定,那么你再转成肯定,那就是———“底色”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密切相关。这是校准的第一个方面,也就是内容方面的符合题意。

师:第二个方面,是表述方面,表述规范,你的论点应该自始至终围绕“底色”。底色,是这个材料的关键词,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意义和影响,那么,应该是底色和人生发展的关系性的表述。第二,看句式,可以是一个一般判断句,比如,底色是什么?底色可以做什么?

学生认真记录

师:也可以是一些关系复句,比如,只有拥有什么样的底色,才能怎么样等等,用这样的句式。

师:第三,你的论点,让人拿来读,拿来一看,很规范、简洁,没有歧义。我把这个校准器给同学们,请同学们进一步完善修改,甚至可以重写你文章的核心论点。

学生低头写。教师准备小纸条,记录学生情况

师:同学们就近交流一下,把你改后的结果以及修改的过程跟同学说一下。同学之间讨论。

师:请部分同学在全班范围内说一下。

生:底色与人生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请把你以前的论点也读一遍。

生: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与其时代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师:为什么作了以上调整?请说一下。

生:刚开始觉得这个时代背景和底色差不多,有相似之处。但是没有扣紧底色的这个题目,所以后来我把“背景”又改成了“底色”。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底色”,在这个语境中用的是修辞,同学们发现了没有?

生:是比喻。

师:对,虽是关键词,但它是个“喻体”,我们要还原它的本体。这位同学的第一次理解,他理解的底色是那个时代的东西,他可能把底色跟背景、环境等混到一块去了。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我没有改中心论点,我的中心论点是“人生的基色决定了人的发展”。因为我觉得我这个中心论点还是符合校准器要求的。我对这个题目的理解是:先是人生底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它符合了第一个校准内容;第二个就是人生底色与人生关系。我找的校准点一共两个,“决定”和“影响”,我觉得“决定”比“影响”层面可能要更深一点,所以我就用“决定”。

师:说得好。这篇文章不是一篇话题作文,不是让你只谈底色,最后它收尾要收到我们的人生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上。这是文章中应该出的是“关系”。这是文章的基本动作。此外,还要提醒部分同学,你们把“底色”偷换成了“自信”“诚信”“善良”等,这些同学的逻辑是,你们认为“自信”等就是人生的“底色”,然后大谈“自信”等话题就可以了。

学生陷入思考

师:以上所说的写作逻辑是有问题的,你这样的话稍微一转就转到你想要的那个东西上去了,可以称得上是“万能立意法”了,一定要警惕这种思路。回到这道作文题,我感觉他们的关系是这样:“底色”里面可能包含一点你说的这些内容,但你说的那个内容却不等于底色,所以不能这么简单地转换。好,我们进入写作的核心动作———观点拆分。

师:前提是你的观点现在坐实了没有?请再复查一遍。不然,待会儿的动作可能沿着错误的方向继续分解下去。

教师巡视。出示课件:写出文章分论点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这节课的重要技术动作,写出你文章的分论点,就是将你刚才的核心论点,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层次展开。(出示课件)

 

 

 

师:你认为将中心论点拆成几个比较合理。建议同学们画一个思维导图,把核心观点写在那里,然后思考可以向哪几个方向生长你的分论点。好,开始。

生:我的论点是,自信是人生的底色,分论点首先是想弄清楚自信的来源,然后讲一讲它的重要性,最后再因为这个重要性而成功了。

师:来源、重要性、成功,基本是个递进关系。拆分没问题,但基本内容是否忽视了“底色”,而大谈“自信”。请思考。同学继续。

生:我写的是底色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先写“底色在人生发展中的体现”,然后写“怎么在人生发展中选择底色”。

师:先说外在体现,再说如何去做。好!

生:我的论点是,底色可以塑造不同的个人品格。分论点一是,正确的底色可以塑造绚烂的人生;分论点二是,错误的底色可以为人生抹上阴影。

师:好。正确的底色会怎么样,错误的出问题的底色会怎么样,沿着这么两个方向走,这是一种思维模型。

生:我的核心观点是,底色需要一个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后面写该怎样脚踏实地地发展,然后类似于坚持不懈之类的,还有保持本心,再说一下现代社会的那种比较浮夸自我崇拜的人生观,最后是如何真正地做到脚踏实地。

师:好。我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特别用心地听同学发言,这位同学确定的中心论点,直接到了如何去做,所以你会发现,只要这么来确定文章的重心,你接下来的分论点几乎都是做法,在议论文尤其是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当中,解决问题一般来讲不是我们文章的重点,我们的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分析问题当中去,但是你突然之间绕过了那一个,把中心论点确定在怎么做上,你发现接下来都是做法。

师:每位同学都在你现在写作的起点之上,接下来如何发展,有的需要提高,有的需要修复。好,同学继续。

生:我写了人生很重要的两点,一个是肩负责任,一个是感恩。

师: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中心论点就是责任和感恩。

师:现在又转回来了,好多同学不愿意放弃直接赋予底色的那个内容,有的赋予一个词,有的赋予两个词,待会儿我们再慢慢修复,不必急着要改正,因为我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是长时间形成的,要改变这种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我还是说底色里边可能包括这些内容,但你用它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替代整个底色,可能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好,思考一下,同学继续。

生:我的中心论点是,一个人具有或选择怎样的底色与人生发展密切相关。根据自己的理解,我把底色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谦虚、正直、宽容和坚忍。

师:从两个变到四个,是吧?好,请坐。

师:目前,一、二、四都有了,慢慢来吧。但不管怎样,我认为这也叫拆分,你们认为的底色包括这么多内容,依次阐述,也算是分论点,是一种拆法。至于如何跟底色的内涵严密对应,然后你再举例子,比如什么是底色,你先把底色说明白,再跟上刚才这样一些内容是可以的,但你直奔这个内容而去,直接用它来替代底色还是有问题的,大约有一半的同学仍是这个思路。

学生沉思

师: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数学上的“集合”概念,你可能用一小部分的“真子集”替代了整个“集合”。

师:我们进入拆分的另一个要点,就是你分出来的下一级观点之间有没有交集。我为大家准备了观点拆分的量规,先给大家做一下解读。

师出示观点拆分量规PPT

 

 

 

师:我给出大家两个级别的量规,首先是达标级,你确定的标准就是你统一的标准,然后进行合理地拆分,标准+合理。(略微停顿)

学生思考

师: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分论点一是从某一个标准拆分来的,但你又用另一个标准,拆出来所谓的分论点二,那么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不是有点儿不对了?所以,首先就是你几个分论点须是按照同一标准拆分出来的。第二,核心观点拆分后拿来让读者一看没有重要内容遗漏。反过来讲,你的拆分如果把核心论点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拆没了,这可是大失误。

师:(指课件)第三,分论点之间的内容基本无交叉。不然的话,比如你文章的第二段与第三段80%的内容是重合的,那么写这个第三段有什么用呢?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所有分论点按照一个标准拆出来;第二,核心观点没有重要信息遗漏;第三,拆出来的分论点之间基本没有交集。这是达标级量规。

师:如果同学达标的量规已经符合了,我建议你可以看一看优秀级量规是什么样,就是在标准级的基础之上加入两点:所有分论点均在核心论点的统辖之下;所有分论点纵向自成序列。我给大家释放这两个级别的量规,请同学们依据量规有针对性地再完善一下你的分论点。

学生低头修改答案。师巡视,并及时记录学生情况。

师:刚才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提醒同学们:发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分论点两分法的同学,一正一反,这是一种呈现方式,这样拆分没问题,但是建议,可以再往下走一下,关注每一个分论点里面的层次。第二个问题,有同学的分论点是用否定句写的,我建议用肯定的语气来写,不要用否定,因为用否定不一定能转换成你想要的跟它相对应的那个肯定的内容。

师:比如,我问同学,今天中午你吃什么?你回答,我不吃馒头。严密来讲,你要吃的东西,是这个世界上除去馒头之外所有的能吃的东西,所以尽量不用否定句。还有,我见到了特别好的一种调整,刚才有同学把刚才的那些,谦虚、善良、自信,他现在开始转换,其实这个办法不复杂,往上找上位概念,这些都是什么?

生:美好品质。

师:对,是美好品质。这就基本接近精神底色了。

生恍然大悟。

师:好,现在给大家提供一套工具,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我们来看。(出示课件)

 

 

 

师:向大家推荐五种方法。第一,这种方法从范围的角度,影响力的范围来说:底色之于个人,可能是你的三观;底色之于家庭,可能是家风;底色之于国家,是我们的共同价值观。从影响力范围的大小来讲,对于底色的阐述,人生发展如此,社会发展也是如此。

师: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大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对。首先,是什么,也就是“定义概念”。底色的内涵解释,中心观点的解释说明都应在这一部分中完成,并且建议开篇就认真完成,接着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就是“意义价值”,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底色对于人生发展或者其他方面,它的意义价值何在?这是你最需要费心思的地方。

师:这是分析问题。那剩下的一个问题呢?

生:可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路径来保持底色。咱们说,素净的那个底子,可能是你一开始就有的,这叫拥有,还有的是你后天选择的,还有的是你的底色可能有问题,需要你来完善。

师:很好。还有,设问归因法,就是在观点中添加一个设问,然后再寻找不同归因用来分解观点,这也是一种方法。

师:(指屏幕)底色对人生发展来讲,为什么如此重要?添加这个设问。我们来看,底色决定了人生发展的方向、质量、境界等。它还有一个功能,发现了没有?就是当你处在一个充满诱惑、价值多元的环境当中,好的底色可以是人生发展的防火墙,它可以抵挡诱惑排除干扰,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活出精彩。这也是一种思维模型:归因一是对内的,归因二是对外的。

生:老师,我说底色怎么很像背景呢?底色是往里走的,背景是往外走的,就是底色是内,背景是外。

师:好。思维方式的问题,先意识到,再慢慢提升。再来看对比法,刚才这位同学基本是用的这一个,还有很多方向,比如说主动取舍和被动接受,也是一种对比,自我和他人也能作一些比较。还有按照时空标准来分的,大家看,底色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与作用,底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表现和作用。这是时间维度,还有空间,不同的国度区域,底色的表现又不一样,同样的底色在这个区域就行得通,在另一个区域就可能有问题,等等。现在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看一下以上拆分方法,哪一个与你的拆分方法较为接近,你把要点记下来,并再作完善。

师:好,同学们,回到我们这节课的核心动作,观点的确定与拆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审题、立意、提取、呈现等方面入手。凡事都是原则很少而技巧很多,今天老师提供的一些方法虽然比较具体,但我个人感觉它仍然是原则层面的,不是让大家照搬照抄的,是让你明白了之后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我们最需要的,这个能力将陪伴同学们一生。好,下课。

 

 

(《山东教育》201978月第29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