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之海洋,师生共游
发布日期 : 2020-12-13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美之海洋,师生共游
——我的课堂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 苏美荣
作者简介
苏美荣,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美术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科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核心专家,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库专家,山东省初中兼职美术教研员,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山东省教育学会美术教学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市初中兼职美术教研员,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青岛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青岛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青岛市教育学会初中美术学科组“首席专家”。回首我二十多年的从教历程,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头脑中萦绕,带着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且行且思。这个问题就是:“教书育人”,除了育人,“教书”究竟教什么?在学科教学上,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的是什么,什么才是学生放下课本、走出校园后仍然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东西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思考和创造,充分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让美术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下幸福成长,是我的教育追求;与学生共同遨游美的海洋,是我的教育理想。
不知不觉,在美术教育的道路上已行走了28年。28年来,见证了祖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体验了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感受到了生活在祖国温暖怀抱的幸福!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是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美育的重视。
2001年国家启动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年12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颁布。美术课程标准从研制、实验、推行到修订经历了十多年历程,凝聚了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智慧。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本意见的发布更是体现了国家对美育的重视。
2018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明确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同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各级对美育的重视不断加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但从整体效果看,美育的育人作用发挥得还不够。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家长,仍然把应试所涉学科作为首选,把美术等学科当作可有可无的“副科”,挤占、停上等现象较为普遍。中考、结业考试、平日的各种测试,周末、节假日的各类辅导班,让当下的初中生负担繁重。日渐沉重的书包,让许多学生对学习厌倦、对生命漠视、对生存环境漠然。每周一节的美术课往往成为多数学生赶写作业和放松的课堂。
针对这种状况,我以华师大周彬教授的“争取让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为目标,以梅贻琦先生的“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为指导,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力求带领学生们走进美、感受美、创造美,让美术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美的浸润下幸福成长,从而也实现笔者与学生共游美育海洋的教育理想。
一、优化、整合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青岛市初中美术学科除在2005年使用过一轮江苏少儿版的教材之外,一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部分课程对于我们大班额、缺乏场地的学校来说,实施起来较为困难;而一些应该传承的中国优秀文化领域,所占篇幅又较少。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如下做法:
首先,将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版、江苏版教材中的一些较好的课程补充到教学中,然后结合学校地处青岛老城区,优秀老建筑环绕学校周边的特殊地理位置优势,将家乡的建筑、美术馆课程、大自然课程等引入美术课堂教学,让美术课学习内容既丰富多样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其次,将教材中分散的、课时安排较少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时间调整和学习课时拓展。例如:人教版教材中,中国画的学习,只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设置了“活动二:写意花鸟画小品”,按照课时安排,最多能上二节课。且本单元不仅设置了中国画、还有版画、铅笔淡彩、装饰画等的学习,仅从材料的准备,学生就感觉很麻烦,而且一个门类只安排一两节课,也让许多老师感觉蜻蜓点水,不好实施。针对此,我将该单元“活动四:铅笔淡彩的学习”提到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活动一:优美的校园”之后,引领学生从铅笔校园写生延伸到铅笔淡彩。将“活动二:写意花鸟画小品”,提到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之后,而且将其扩展为一个单元的学习。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小学学过的笔法墨法之后,学习中国花鸟画,而不仅只是学习教材中的写意花鸟画小品知识。这样集中课时完成一个美术门类的学习,解决了美术课不同门类学习需要准备的学具品种太多,且即使材料备齐,又因使用次数太少,学生容易遗忘和应付的问题。让材料数量适当而又物尽其用。在中国画等需要学生准备画具较多的课程学习时,为避免学生遗忘和应付,我采取了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工准备材料的办法,因有小组成员互相提醒监督,学生的责任心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效果很好。
二、创编校本课程,拓展教学资源
我所任教的青岛实验初级中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青岛市市南区前海之滨、人文老街大学路的尽头,东临鲁迅公园,西接海上长廊栈桥,南倚青岛的象征———小青岛,北望著名的小鱼山。大学路周围馆舍林立,是青岛传统的文化中心。始建于1934年的青岛市美术馆,是青岛市的历史优秀建筑,三进布局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阿拉伯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集于一地,不仅富有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厚度,更是一处极具浏览价值的观光地。
“走出教室、走进美术馆”已是我校日常美术课程的必修内容,“美术馆看画展”“美术馆写生日”系列校本课程的开设,得到历届学生的喜爱。早在2014年,学校就与青岛市美术馆签订了“校外美育实践活动基地”的协议,青岛市美术馆也于2016年3月启动了“星计划———青岛市美术馆艺术校园行”活动。该活动以艺术教育为核心,以艺术家为主要资源,以青少年为培养对象,走进学校普及美术知识,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开创性地搭建起美术馆、艺术家、学校多元合作交流的平台。青岛实验初中成为首批“星计划”项目学校。近两年,我带领学校美术组三位老师与青岛市美术馆公教部合作开发了“琴岛水墨”“‘印’象家乡”国画和版画校本课程。利用周二选修课时间,美术馆的艺术家们为参加这两个校本课程的同学提供最为专业的美术指导。青岛市美术馆的郝麒馆长、薛波总监、公教部禹丽倩主任、书法家李海涛、版画家候放等艺术家倾情付出,手把手指导学生们学习。在美术馆专业艺术家的悉心教导下,版画选修课的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制版、雕刻、拓印等版画基础技艺,还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铜版直刻等高难版画制作方法。国画选修课的同学们,更是在处处美景、四季应时花开的美术馆对景写生,真正践行了《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行动计划》提出的“在美育中滋养心灵、纯洁品德、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育人功能”。
三、转变课堂模式,与学生共同成长
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的发达,使我们的学生不仅视野丰富,而且个性鲜明。如果我们还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去过明天的生活”,那我们的学生怎会对美术课感兴趣?所以我们应像梅贻琦先生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为了能引领学生在美术海洋中更好地遨游,这些年,我通过书籍、网络、请教专业人士、听讲座、看展出等方法,恶补了许多在大学没有学过的知识。例如对当前学生们感兴趣的动漫领域,自己首先查阅大量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请众多学生当小老师。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究,而且将漫画创作与教材中的人物写生、服装设计等学习领域相链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很好地解决了初中生不易掌握透视知识、人体比例知识等问题。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将美术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近几年我还将一些绘制简单、寓意深刻的绘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只要运用学过的美术技能,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你就能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将绘本学习引入美术课学习,调动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找到了语言文字之外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加喜爱上美术课。
四、分层作业,多元评价,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多年沿用苏联美术教育家契斯恰柯夫的一整套美术教学方法。此教学方法用严格的科学程序训练学生精确摹写事物表象的能力,虽然培养了学生准确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等,但因单一的精确标准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很多学生给自己判定“我不会画画,我将来不当画家”,认为美术课就是那些将来想当画家、画得好的同学的课。在此观念下成长的几代人也都认为美术课就是画画课。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是: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当下各个版本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材,都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而成,均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将学习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也就是现在的美术课。美术课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画画,设计、欣赏,美术课程特别设置的“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更是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通过认真学习领悟课程标准,研读美术教材,我在这些年的美术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在布置美术作业时,都是布置两个或三个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自选作业。通过分层布置作业,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我的美术课上都能学有所获,且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能否让学生保持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多年来,我在评价方面尽可能做到多元化。首先是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溢美之词、赞许的眼光,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一个学生美术学习的转折点,甚至可能是他终身的发展契机。例如前年我任教的初一某班,有一位个子很小的男同学,刚开学的几节美术课他从不抬头听课,还经常随便转头与同学说话,美术作业也不做。我找他谈过一次话之后,虽然上课有了好转,但作业明显是应付。在上《描绘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我讲完课让学生课堂练习,他旁边的男生问我:“老师,画什么?”我刚要回答,他快速转头告诉那个同学:“临摹教材30页风景写生的步骤图一二。”我立刻轻轻地拍拍他的头说:“看看小张同学,上课多专心!”然后我就去巡视其他同学的作业去了。等我再走回这个同学跟前时,他已经画好步骤一,而且画得还不错(与他以往作业比)。我立刻拿起他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到他充满自豪的得意表情,我很高兴。从那以后,美术课上他一改往日的习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做作业。虽然他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他在美术课上找到了自信,这也是一种美。
其次是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我尽量挖掘作业的闪光点。不仅评价作业的最终效果,更注重评价学生创作过程的态度。这种重过程、轻结果、提等级的作业评价方式,让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最爱。他们在学校走廊或校园看到我,经常跑来问我何时补美术课(因我外出学习,其他老师代课,学生觉得不是我上课,就不算)。
近些年,教育部启动美术学业测评。为了消除学生们对美术考试的畏惧,我将这些年尝试使用的学习任务单进一步改进,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了美术学习的效率。
以上是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一些探索和实践。因自身学识的不足,还有许多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引领学生乐学美术,享受美术,与学生共同畅游美的海洋。
(《山东教育》2020年11月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