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师,带学生走向诗和远方

发布日期 : 2020-07-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师,带学生走向诗和远方

——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肥城一中教师张宗健

本刊特约通讯员   王   亮

一米八多的个头,身材魁梧,满头银发,满面红光,热诚、健谈,这是他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叫张宗健,肥城一中地理学科教师、班主任。“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师”是他的座右铭。

从教三十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教学和带班上,潜心治教,爱生如子,因材施教,成绩斐然。个人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泰山功勋教师、泰山名师、泰安市学科带头人,2019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2019年所教毕业班一本上线38人,60名学生考取本科;累计带出李天旭、孟咏然等数十名考入北大、清华、复旦和浙大等名牌学校的优秀学子。

 

亦师亦友,永葆为师初心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和朋友,与他们心贴心地交流,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作为班主任,张宗健深谙此道。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为师从教的初心,每天把学生装在心里,用“交流百分百”打开了每一名学生的心灵。

郭安琪同学,是他带出来的得意门生,201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那年春节前,她因身体不好,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寒假和开学后又全力准备自主招生考试,致使3月初的一模考试成绩很不理想,情绪一度十分低落。张宗健察觉后,对她说:“安琪,你316日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两天后接着参加本次考试,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备考上,都难以取得理想成绩。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更不是你的最高水平!”一语点醒梦中人,郭安琪重拾信心,回到正常的复习备考中去了。

高中学业繁重,竞争激烈,学生压力大,经常和学生交流,就更加重要。尤其是学生努力之后而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非常伤心苦闷。所以每次大考之后,就成了张宗健最繁忙的时期。他一定要和全班同学逐一谈心,做到“交流百分百”,帮助他们尽快调整情绪,以饱满的热情重新投入学习。对这件工作,他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2019年毕业的小君同学,性格内向,高考前压力极大,一度到了经常看心理医生的程度。张宗健经常和她谈心,说她的优势,了解她的困惑,倾听她的诉说。一开始,真的很难,转了一圈,她的观点又回到了原点,几乎没有效果。但张宗健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谈的次数多了,慢慢地孩子的心态有了好转,笑容多了,性格变得开朗了,成绩也好了起来。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海洋大学,并获得了葱郁集团颁发的奖学金。

面对班里的学生,甘心做一个倾听者。当一米八多的张宗健安静地坐下来,认真听一位学生的倾诉时,他已经成功了一半。学生倾诉之后,压力随之释放,为人师者的爱,就这样一天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16考入复旦大学的王洁同学,中考成绩是肥城一中50多名,来自菏泽农村,父母在肥城的一个镇上做小生意。王洁查出高考成绩后兴奋地向张宗健报喜,由衷地说:“老师,没有您的指导和鼓励,我绝对考不这么好!”考入南开大学的李晓雯同学在微信中对张宗健说:“老师,感谢您高中三年的鼓励,使我变得自信,这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如果没有您,可能我只能勉强过一本线。”

张宗健细心观察,真诚交流,洞悉学生们的喜怒哀乐,分担他们的忧愁,解除他们的困惑,在人生最关键的高考征途上当好他们的心灵导师,让暖心的搀扶伴随学子们一路前行。高中三年,虽然只是一个人漫漫生涯的一小段,但这一小段对于一个人来说,又是何其关键。亦师亦友,悉心陪伴,不枉行程,是张宗健教育人生始终不变的初衷。

 

身体力行,打造阳光班级

 

一直以来,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竞争激烈,课业负担过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只要学习好,一俊遮百丑”的现象。张宗健认为:我们的教育是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为民族的明天做准备。成才先成人,立人先立德,德育理所当然地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他曾教过一个非常难驯服的学生小强,初中时经常打架斗殴,进入高中后,仍经常违反纪律。但他体育特别好,在学校组织的一次秋季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张宗健就及时抓住这个难得的教育契机,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小强,你真棒,我和全班同学感谢你!”小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从此,小强的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在其他方面也有了明显进步。

张宗健总是说:“其实每个孩子在内心里总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同的。我们当老师的,就是要善于拿起表扬的武器,让每一位有闪光点的学生都及时得到肯定。”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表扬,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育能量。正是这种隐形的能量极大地强化着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强化着学生对完美道德的追求。

只要接手一批新生,他都会在入学主题班会上给学生们讲:“同学们,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应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不仅要学习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强烈的责任感,有互助意识,有合作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他更清楚:当老师抓德育,光靠引导是不够的,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学生。比如,大扫除时,他就和学生们一起干;平时,哪里脏了,拿起笤帚,打扫干净……每逢重大节日,他总是指导班委成员精心策划“爱国明礼”“青春励志”“孝亲感恩”等主题活动,而他总是与学生们快乐在一起,奔跑在一起,兴奋在一起,欢呼在一起……

多年来,他带的班级,始终充满着满满的正能量;他带出来的学生,积极而向上、亲和而阳光。同行和家长纷纷称赞,他班里的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卓越的精神风貌、强大的战斗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各种常规检查中,他的班都名列前茅。

     

以爱育爱,用爱心温暖学生

 

“爱是教育的灵魂。”从教以来,张宗健一直坚持“爱”的原则,真诚地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爱可以使顽皮的学生变得听话,使内向的学生变得开朗,使笨拙的学生变得聪明。

2007年冬天,正上高三的小宁同学,家中突然传来噩耗,她父亲去世了。家中来人简要地说明了情况:小宁来自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父亲想利用冬季农闲时间挣点钱,供孩子上学,在外出打工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小宁在回家奔丧五天后回到学校,当时的她脸色憔悴,神情悲痛。失去亲人,任何人都是极为悲痛的,更何况是一个尚未成年、身体瘦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张宗健感同身受,把小宁叫到办公室,对她说:“孩子,坚强些,有老师和同学们,任何困难我们都能战胜!明年,你考上理想的大学,你父亲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的!”他向学校汇报了小宁同学的情况,学校为她减免了学杂费;自己每月拿出200元钱资助她生活,其他老师在学习上更加关心她。班内同学知道后,也为她捐款,并处处帮助她。大家的爱心温暖了小宁那颗冰冷的心,鼓起了她生活的勇气,激发了她的斗志。2008年,小宁同学以超出重点线2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张宗健不止一次地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赏识引领成功。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安慰、一个赞许的手势,都可能让被赏识的孩子终生难忘,进而改变他们的性格和命运。

多年来,张宗健始终把家访作为与家长、学生互动的最好方式。走入学生家庭,走近家长,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与家长、学生促膝交谈,缩短心理距离,走进学生心灵。

班里有个女生父母感情不和,家庭出现了危机,她非常痛苦、情绪极其低落,用书信告诉了张宗健。张宗健立即找她交流,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跟进家访,经过多次坦诚的交流,与家长达成共识:在高考冲刺的关键时期,父母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纷争平息了,这个女生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最终,也以优异的成绩踏入大学的校园。

问题孩子需要帮助,留守孩子需要关爱,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温暖。对这些孩子,张宗健更多了一份特别的关爱:贴心的关怀,经常的问询,学习的激励,生活的照顾,总是时刻伴随左右。这些年,张宗健家访的特别的孩子,已数不清,只要门铃响起时,就是他的家访育人之路在延伸……

他对学生施以无私之爱,换来的是学生对老师的理解和体谅之爱:嗓子哑了,学生给他送来了金嗓子喉宝;感冒了,学生给他送来了感冒药。每到教师节,学生从全国各地打来电话,祝他节日快乐;每到新年,学生从四面八方寄来贺卡,祝他新年愉快;每到寒暑假,从各高校归来的学子总是不约而同地到他家里,与他促膝长谈,汇报自己的思想表现、学习和生活状况。

张宗健曾在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这样说道:“正是为了这些爱我和我深深爱着的孩子们,我爱上了教师这份辛苦而清贫的职业。如果说教师是蜡烛,我愿我的生命为我的学生而燃烧;如果说教师是园丁,我愿用我的心血和汗水培育出更加璀璨的花朵。如果我老了,走不上讲台了,我愿步履蹒跚地漫步在校园中,陪伴着孩子们成长,因为,只有他们的青春生命,才能赋予我永不衰竭的动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身为班主任,张宗健把每一届的每一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爱呵护,让逐梦的翅膀更加强健有力!

 

自律自治,强大成长内驱

 

张宗健认为,自律是最好的管理。他更愿意站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把班级管理看作培养学生能力的平台,让学生以民主与法治意识管理自己,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他律”走向“自律”。

班委会是班级的核心,他一直都是通过民主选举组成班委会。他把班委会民主选举的过程看作贯彻民主精神的过程,每次选举,他都搞得热火朝天,个人报名、竞职演说、“施政”答辩、民主投票样样不能少,他就是要借这样的契机,弘扬民主精神,为构建“自律班级”创造条件。他还坚持设立值日班长,人人参与轮值,强化角色换位体验,做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

他会对照《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班级管理目标,仔细査找班级工作存在的不足,让同学们思考对策,建言献策,共同制定班级“法规”。经过全体学生讨论,举手表决,形成《班级公约》。班级“法规”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奖惩分明,公开公平,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和“法规”相对照,自我约東,慢慢地由“法规”的“他律”过渡到个人的“自律”,形成了习惯,成为了自然。

他还坚信:信念,可以给人无穷的力量。他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同学们的自信和斗志,使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从高一入校时,张宗健就强化尖子生冲击名牌大学的意识:必须拥有冲击名牌大学的信心和决心———要气势如虹,信念如铁。同时,为实现良性竞争,他经常提醒学生们:放眼全省几十万考生,你们首先是合作伙伴,其次才是竞争对手,在合作中竞争,自己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为了鼓舞孩子们的斗志,他曾自己口占诗词与同学们共勉:

久有凌云志,此志可问天。丹心只慕象牙塔,魂系梦亦牵。百万学子竞渡,扁扁小舟几叶,风急浪无边。遂了心中愿,何惜衣带宽。

志高远,行更坚,是好汉。一十二年将去,弹指一挥间。可去北大赏月,可到清华游园,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因成绩波动等原因,同学们容易出现信心不足、信念动摇等问题。张宗健以《清华学子对高三学生的忠告———刻苦拼搏,攀登人生理想巅峰》为材料,召开以“坚定信念,突破极限”为主题的班会,并将最精彩部分摘录贴在教室内:信念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东西,当你从骨子里认定自己是清华的水平,在行动上就会处处表现出准清华的素质;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时候,往往再坚持一下就会突破自己的极限,唤醒自己的潜力;只要你心里有着不考名牌誓不罢休的信念,我相信,以你的智商,绝对具有冲击超一流名牌的实力!

熟悉张宗健的人,都知道他所带的班从来都是秩序井然,学风浓厚,成绩优异,有口皆碑。

 

因材施教,成就每一名学生

       

张宗健认为,优质的教育是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让每位学生享受最适合的教育,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面对从认知基础到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的学生,他总是因材施教,分类推进,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科学指导,让优生更优

尖子生基础好,自学能力强,最需要的是宽松政策。让他们有选择地听课、做作业,使他们有自主的时间;给他们提供自修室,使他们有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组成互助小组,使他们有合作的伙伴……同时,通过习惯纠正、单科补弱等方式,培养他们优秀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除了给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以宽松的政策、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关键时刻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更加重要。

现在就读北大的李天旭同学每每谈到个人的成功时,总是深有感触地说:遇到张宗健老师,是他的福气!

李天旭同学3月初泰安一模考试成绩不理想,压力非常大。张宗健帮他分析原因:“一模考试前,学校自己组织了一次模拟考试,你考得很好。但由于两次考试间隔太近,你又属于体力相对不足的人,成绩出现起伏并不意外……”一席话,打消了李天旭的困惑,鼓起了他的信心。

孟咏然,平时成绩一直很稳定,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和春节后3月份的泰安一模考试均是泰安市第一名,但是,5月初的泰安二模考试考砸了,压力很大。回到家痛哭:“我都这么努力了,成绩还不好!”妈妈安抚,效果也不好,张宗健帮他分析问题,找出症结所在,就是压力太大了,太想考好了,反而考得不理想,并坚定地告诉他:“孩子,老师坚信你一直是最优秀的!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最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

精准帮扶,让弱生不弱

很多人说“老师喜欢好学生”,对此,张宗健并不完全认同。学习中等的同学,恰恰是他讲课和布置作业的基准。排名靠后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则是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因为决定一个班学习氛围的,不是成绩优异的尖子生,而是成绩差、习惯不好的孩子,要改变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帮助他们,需要用更多的爱去感化他们。同时,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亮点,善于肯定他们的进步,哪怕是发现一点点亮点、取得一点点进步,都毫不吝啬地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赏识的力量。

几年前,张宗健半路接手了高三的一个班级,班里有个女生,上课经常交头接耳,张宗健批评她,她却倔强地说:“你知足吧,老师!原来我经常逃课,现在起码坐在教室里了!”尽管孩子的回答出乎意料,甚至令人气愤,但听得出孩子在自己当班主任后确实进步了,张宗健非常自然地顺应孩子的口气说:“谢谢你,孩子,这么给我面子!”那一刻,女生的表情发生了变化,眼角湿润了……之后,张宗健经常和她谈心,并协调其他老师帮助她。最终,这位女生考入了一所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进入北京某医院做了一名白衣天使。有一年621日她给张宗健发来电子贺卡:“老师,今天是父亲节,祝你节日快乐!师恩似海,永志难忘!”

对于每一名学困生,张宗健从来都是不离不弃,与搭班老师集体会诊,全面了解,找准症结,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扶。正因为这样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他们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201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秦艺媛同学,原来只学文化课,但由于基础不好,成绩较差。在高二即将结束时,她告诉张宗健自己想学文化管理专业。因为这孩子喜欢美术,班内的板报主要是她办的,张宗健在仔细分析了她的情况后,对她说:“孩子,你学文化管理,不如学习美术,因为这是你喜欢和擅长的。为了喜欢的东西而去追寻,这种动力更持久,人生也将变得不一样!”就是这样的一次谈话点醒了她,在经过和家长深入探讨、慎重抉择后,她义无反顾地转学了美术专业。经过一年的拼搏努力,“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秦艺媛成功被美术界的最高学府录取。

同样在2019年考入山东大学音乐学院的宋澍昌同学,专业课很好,但是文化课成绩特别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张宗健不断地开导他,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小宋专业课顺利地通过了山东大学的分数线,但由于文化课基础不好,一度压力巨大,几乎崩溃。这时,张宗健及时出场:“孩子,既然你专业课这么优秀,就说明你很聪明!宜将剩勇追穷寇,我坚信,经过你的艰苦努力,你一定能考入理想的大学!”最终,他如愿考入山东大学。

“全部学生上大学,大部分学生上本科,尖子生上名校”,在张宗健所带班里早已变成现实。

 

孜孜以求,做专家型教师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视野开阔、思维灵活,要想成为他们心里真正佩服的老师,可不是件简单事儿,必须拥有广博的文化储备,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张宗健坚持阅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让他学会了怎样与学生交流,《爱心与民主》让他知道了怎样做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静悄悄的革命》让他了解了如何打造学习共同体。

他利用一切机会,不断充实提高,先后参加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进修班,逐渐形成了寓教于乐、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他用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睿智的思辨、风趣的问答,为学生们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学生们都说,听张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天道酬勤,在泰安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命名中,张宗健被评为唯一的地理学科领衔人。

“联系实际接地气,知地究理重逻辑,激发潜能可持续。”针对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在教学中,张宗健立足主干知识,培养学生全面、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爱生如子的高尚品格、高效愉悦的教学风格、特别突出的教学成绩,让张宗健收获诸多荣誉,有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泰山功勋教师、泰安市优秀班主任、泰安市学科带头人、泰安市教学能手、泰安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泰安市新道德教育先进个人等。主持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差异教育,促进学生异步发展的研究”并通过鉴定,《中学环保课怎么上》发表于《中国环境报》,并被聘为泰山学院兼职教师。一张张证书的背后,是张宗健三十年如一日潜心教研、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师的体现。

张宗健说:“享受教育,便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了一份快乐的心情,多了一股创新性工作的激情,工作中也就多了些许诗意。”他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过失,用期盼的目光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情绪赞许孩子们的每一个成功,用不老的童心参与孩子们的每一次嬉戏……

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宗健更愿意称自己的学生为“孩子们”。孩子们进步,倍感欣慰;孩子们成功,同享幸福;孩子们失误,成长出现偏差,不离不弃,关照爱护……这份师长般的真爱和信任、理解和支持,陪伴孩子们走过高中三年。此心可鉴,此情难忘!

一段路,照亮人生未来,碰上这样的老师,何其有幸!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童瑶同学,在去北外报到的路上给张宗健发来短信:“老师,高中三年,我从您身上学到了无数宝贵的品质———理性、乐观、坚持、永不服输,这远比高考成绩更重要!您无法体会我对您多么感激与崇拜!我曾设想,如果没遇到您,也许几年之后的我仍是平庸之辈。但现在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坚信:现在的我们因您这样的老师而骄傲,几年后,您会为我们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在平凡中坚守,在坚守中不凡,做学生信赖、家长重托、社会好评的好老师,用心给孩子们适切的教育,用爱给孩子们有力的托举,张宗健一直行进在通往诗与远方的路上。

 

 

(《山东教育》20206月第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