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走进学生心田的语文教师
发布日期 : 2010-06-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沂水县马站初级中学 刘玉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步入青春期,其心理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学习生活中常常有较多的心理矛盾,既想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又不想跟家长老师敞开心扉,因此很多同学会产生孤独郁闷焦虑逆反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为他们发展的阻力。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发出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呼声。因此,努力调控好学生的心态,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语文教师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任为基础。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笔者粗浅地认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得极为宽广,凡是人类的各种文化都可以用人文涵盖,它包含思想性、情感性,也表现为一种普通的人生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与塑造。承担着这一任务的语文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理所当然地承载着人世间的真善美,他们在心里便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信任有种神奇的力量,有了信任才有了欧阳修的“酒逢知己千杯少”,更留下了“白帝城托孤”的千古美谈,甚至佛家的五体投地也是建立在高度的信任敬仰基础之上的。同样,师生之间一旦有了信任便会产生许多奇迹。巴特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着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教学成功的源泉。
日记作桥梁。日记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途径,更是师生沟通的一座桥梁。日记是一方温馨的心灵港湾,是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它记录成长的喜怒哀乐,是学生观察社会、积累生活之后付诸笔端的心灵感悟。教师及时、到位的批改,不仅能使学生及时纠错,及时巩固,而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日记批语是师生间心灵的对话,学生对教师的批语,最关心的往往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看教师对自己的态度。学生会在不同时间的日记中倾诉不同的心路历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评语要有极强的针对性。教师在学生日记中,发现情绪低落的,要写上鼓励其乐观、坚强、自信的话;发现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的,要提醒其戒骄戒躁,永葆虚心;发现自卑、自怜、自怨自艾的,要在评语中鼓励他,必要时提供励志书籍给他看,讲成功奋斗事迹给他听等。日记的批语不需要长篇大论,要的只是危难时那一声平淡的慰藉,成功时那一句真诚的赞赏,哪怕是简短的鼓励,哪怕是绵薄的微力,以及那一刻那时时挂怀的心意,还有那满腹的苦语,他都愿意静静地听你诉说。在日记的批语里学生会体会到师生间并不应是恩与怨、愁与恨、师道与尊严,更多的是关爱、理解与沟通。在日记的批语里学生会顺利解决成长路上的一个个烦恼。
文本是载体。语文教育不是一般的学习语言,应该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去认识和反映现实,表达思想和感情,提升人格和素养。中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成长教育素材,特别是其中的很多文学作品,表达了真善美的主题,诠释了人性美的内涵,直指人类的道德核心。教材中还着力阐扬了民族文化中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洁身自爱的高风亮节,持之以恒的顽强毅力,容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尊天重地的敬畏意识。这些材料都蕴涵于叙事写景状物抒情的作品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住这些精神,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去透视作者的思想,进而将作者的思想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形成一种个性品质,以此浸润滋养学生的灵魂,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样,学生的心田里注进了健康向上的精神品德,那些消极悲观的心理便无处藏身了。
总之,学生的心灵之旅上离不开教师的拨云见日。语文教师在其中更要发挥其“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为学生的成长指点迷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