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作文教学以本来面目

发布日期 : 2010-04-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济南市外国语学校 袁东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仿佛就是现在中学作文教学的写照。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为使学生得到一个理想的作文分数,可谓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然而,作文教学离其真面目正渐行渐远,作文教学越来越令人担忧。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只教学生如何运用现成的作文材料,不教学生如何让作文贴近生活


  从漫长的历史中寻找名人,寻找材料,美其名曰“有文化内涵”,这种作文指导一时蔚然成风。于是,在学生作文中,我们经常读到的是项羽的垓下被围,屈原的纵身投江,王昭君的幽怨回眸,韩信的胯下受辱,李白的仗剑远行,杜甫的忧国忧民。学生戏称,写作文让以屈原为代表的“五虎上将”轮番上阵,准能成功。批阅高考卷的老师戏称,屈原简直成了“跳水运动员”。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有些老师对作文教学的指导不无关系。把学生的眼光仅仅引入历史,而不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作文就会失去鲜活的血液。请看下面一段有代表性的文字:


  于是屈原来了。


  他带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与惆怅,峨冠长衣,徘徊在汨罗江边。他想寻找一个印迹,来证明存在的价值。滔滔的江水在喃喃轻语,于是径自投入她的怀抱倾听河水的答案。人生的浪花化作江波的光辉,屈子的夏花没有凋谢,而是随水流向永恒。


  于是司马迁来了,踏着屈原的印迹。


  他知道历史给了他一个责任,他也知道他该给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但他只恨人生的脆弱与短暂,那朵夏花只为她盛开一季。于是太史公在遭遇重创后却依然操起了笔,写出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经过暴风雨的夏花才更坚强,才有更震撼人心的美丽。


  于是李白来了,头是高昂的。


  毫无疑问,这位盛唐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为了寻找一个印迹而来。他一路高歌,带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与豪壮。他是中亚的一朵奇葩,香气浓郁,那笔下倾吐出的过人才气,让后世久久地为他陶醉。


  这段文字不可谓不美,气势不可谓不壮,材料不可谓不丰富,但文字缺少一种血脉,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血脉。偶读一篇,尚可赞叹,类似的文章一再出现,读来则味同嚼蜡。


  2.只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不教学生如何观察、感受、思考生活


  最近听了很多作文教学课,概括起来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如何引用古代名人做例子,有两种写法,单例则要详举,多例则要排比。2.如何引用名言,这些名言各说明什么,要求写这个题目要引用五条以上名言。3.如何利用教材上的例子,巧用教材好举例。4.如何运用写作手法,如对比论证(正反对比举例)、比喻论证等等。5.如何联系现实,国际的、国内的、自身的现实生活,在何处联系等等。教师讲课头头是道,学生听课索然无味。学生真的有收获吗?这样的指导会不会有负面的作用呢?高考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写作中有篇作文《风景这边独好》:


  有一种风景叫巾帼不让须眉。女子如水至清至纯,至情至性。是贵妃醉酒的风情万种,是西施浣纱的美丽动人,是昭君出塞的大义凛然,是黛玉葬花的淡淡忧愁。“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那位女子娇柔而坚强,义无反顾地追随自己的爱情而去。当垆卖酒救夫的镇定与沉稳,让人心生感动,也正是她的至情至性,成就了“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万里求其凰”的千古佳话。“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美得令人心醉,她的心至清至纯,只为了“木石前盟”的约定,她执著地追求着,直到化作了那“世外仙姝寂寞林”,她始终不悔……她们用心在生活,她们用灵魂洗涤着生活的尘埃,她们让我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永不磨灭。于是明白,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只会让它更加鲜亮。看啊,风景这边独好。


  这段文字实在看不出与高考题目之间的关系,很多文字是在卖弄文采,它美则美矣,但只是一朵很美的塑料花,并不是一朵芬芳的鲜花。再美的塑料花也比不上鲜花。


  3.只教给学生现成的作文模式,不教给学生作文思维的方式


  过去写材料作文,有老师这样指导作文思路,引—议—联—结,引材料,析材料,正反举例证明观点,联系现实,结尾呼应。引材料不超过多少行,在第几句要表明观点,在第几段要联系现实,可以说是八股文再现。后来又形成话题作文的模式:套用和宿构。话题作文,其行文的宽泛性给作者留下较大的写作空间,同时也给作者留下“宿构”的机会。同一个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同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使用,同一个思路可以反复使用。甚至有老师这样指导学生,不论什么文章,一律以屈原这一材料开头。这样荒唐可笑的作文指导,怎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和生命力的好作文呢? 


  以上的作文指导,形成了作文新的“假大空”现象。


  “假”首先指感情的虚假,材料是陈旧的,是预设的,思路是套用的,是模式化的,连写作的技巧都是公式化的,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生活,也就没有真实的感情。其次指思想虚假,学生对生活缺少真正的思考,只对材料生拉硬拽,重复一下书本上概念化的东西。这种情况同时也造成学生做人的虚假。


  “大”指题材大,动辄历史,动辄文化,十几岁的学生大谈文化,几百字的小文章要讲文化韵味,对于生活、对于细节,缺少细致的观察,也缺少细腻的感受和思考。


  “空”不仅指内容空,还指文章离开了鲜活的丰富的生活,悬在半空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样的文章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实际上,大多数高考范文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二、还作文教学本来的面目


  1.走进生活,选择贴近生活的作文题目


  比如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定,文体不限。朋友这个话题很大,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写起来比较困难,要把文章写好,就要选取小的角度,让题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指明主旨,指明范围,指明问题。题目越具体,文章越好写。离生活越近,文章越好写。


  假如要写记叙文,我们可以拟定这样的题目:


  《我的三个铁哥们》《记忆深处的朋友》《助我成长的两个朋友》《匆匆而过的一位朋友》《朋友,在那个下雪的日子》《朋友不在身边的日子》《窖藏的友情》


  假如要写散文,我们可以拟定这样的题目:


  《与你携手,苦也甘泪也甜》《我的交友足迹》《朋友,我对你说》《珍重友情》《好友如茶》


  假如要写议论文,我们可以拟定这样的题目:


  《“多个朋友多条路”辩》《靠朋友不如靠自己》《慎交网友》《水至清则“无友”》《谈古论今话朋友》


  这些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完全不用生拉硬扯,下笔则汩汩滔滔,文章也会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2.观察生活,教给学生一双真诚而善于观察的眼睛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例如学生做《为流行浪潮所覆盖的》中一段文字:


  不知从何时起,追求时尚已蔚然成风,从最早的“洛阳纸贵”的典故里,我们依稀看见“流行”的影子。而今,从韩剧收视率一路飙升,成为影视界的“宠儿”,到“超女”现场的火暴景象,再到“哈迷”为了购买《哈利·波特》的结局而踏破书店的门槛儿,我分明看到,流行的浪潮,势不可当地犹如摧枯拉朽一般席卷天地而来。而广大的青年们,“毅然”担当起时尚弄潮儿的重任。他们争立潮头,为眼前琳琅的流行文化欢呼雀跃,追逐不停。直至耳塞周杰伦,口咬《长安乱》,手捧日本漫画,不亦乐乎,颇有“手把红旗旗不湿”之气概。


  这段文字对当今青少年学习、阅读中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读来就能让读者真正产生共鸣。


  3.思考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对写作过程的三种境界,有过这样精辟的表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写作的观察、探索过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深思过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豁然开朗)。对来自生活的各种素材,广泛分析、研究、思索、联想,从而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选择,最终发现其本质。再如《为流行浪潮所覆盖的》中一段文字:


  易中天先生在接受王志采访时说,自己之所以成名是因为契合了当今社会的某种心态。“流行学术”如此,其他亦如是。魔幻小说使人们在虚幻的世界里找到了自信与依托,流行歌曲道出青年们懵懂而悱恻的青春年华,韩剧则对现代生活中少有的浪漫与情趣进行夸大。可见流行文化是现代人的心理代言,但不是人格塑造。真正教人刚毅的,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人高洁的,还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教人大义的,还是“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段文字充满了作者对生活、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思考,有深度,有力度。


  4.积累生活,让学生形成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素材库


  学生是否对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过一番回顾和审视?很少有学生是怀着丰富人生经验的目的去积累写作素材的,有人文价值的素材严重不足,素材层次普遍较低。


  这种积累可以从阅读中取得,多读一些历史性的书籍和名人传记类作品,但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生活中,有些人有些事,总会牢固地留在记忆里,遇到合适的情景,就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这个用于写作的生活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一是学生实有的生活。比如学习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这是我们写作教学必须充分利用的生活。二是学生关注的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也必须去观察,去思考,去表现。三是学生向往的生活。理想,抱负,美好的愿望,人生的希冀,社会的乌托邦,这也是学生应该思考和表现的内容。第一类生活是学生亲自参与或者随意留心就有的生活,第二类生活是通过阅读报纸、浏览网络、听取广播电视新闻等途径获得的生活,第三类生活就是学生心目中的生活。


  5.写真实的生活,写真诚的感情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我出过这样一个题目:《已逝的哭与笑》。一个平时写作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迅速写出了下面一段文字:


  十二岁


  小学马上就要毕业了!想象着六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但还有初中高中等着我去上呢!那一年,我拿到了很多竹笛方面的奖项,济南市的一等奖、山东省的金奖、全国的银奖等等,这些都是我的辛苦换来的,这些都是我的荣耀。当别人还在傻玩的时候,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练笛子八个小时,虽然累,但是我很开心。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因为被数学老师称为“潜能生”而哭了很长时间。他所谓的潜能生,就是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整天说“你们潜能生怎么怎么样”。这话很是伤人,很伤我的自尊。那个老师整天用不屑和鄙视的态度对待我,他的言语和眼神到现在都还记得。


  那时的我,已经懂得为了荣耀和尊严而牵动笑与哭。


  一个平常的话题,学生竟有说不完的话。所以说,没有平庸的话题,只有平庸的思想。真实的生活,切身的感受,真挚的感情,写出来就是感动人的文字。文章切忌端架子,说假话。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真实,才是文章的生命所在。


(《山东教育》2010年3月第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