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文化结硕果 生命教育谱新篇

发布日期 : 2021-12-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善水文化结硕果   生命教育谱新篇

    ———临沂外国语学校校长张再河访谈

本刊记者


临沂外国语学校是临沂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一所国际化寄宿制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师资雄厚、设施完备,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

学校立足于生命教育,推进善水文化,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文化学校、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命名单位、山东省首届家校协同名校长培养工程学校等称号。近年来,学校在课堂改革中大力推行多维度生命大课堂,总结出了一套有特色的做法,成为当地一所课堂改革窗口学校。一年来,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国第九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全国红色教育现场会、全省“非遗”文化主题校本课程展示现场会、教育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启动培训会议等市级以上现场会30多场。

校长张再河是一位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创新的校长。他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有实干上进的作风,对教学和管理的根本问题作了深入有效的探索。为此,本刊记者走进临沂外国语学校,走近张校长,就张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实践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访谈。

记者:走在校园里,听着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看着老师们奋笔疾书的身影,欣赏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楼一亭,感觉到处洋溢着生命的光彩和昂扬向上的气息。短短几年时间,学校从一所普通的乡镇学校变身成今天名声远播的外国语学校,您一定有很多的感触和体会。

张再河:2015年,我担任临沂外国语学校校长。我深知,要办好这所被众人寄予厚望的新学校并非易事。临沂经济开发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留守儿童多,当时学生厌学、教师管理松懈等情况较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提出了“尊重、欣赏、成就”的教育理念,从师生之间、家校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欣赏开始,到实现互相成就,最后实现师生成长与学校发展。不到半年,学校校风、学风有了很大改观。从这一朴素的理念出发,我们进一步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理念———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自然生命,即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从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二是精神生命,挖掘生命的意义,学会欣赏生命;三是社会生命,要认识到生命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从而成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生命教育”为特色,一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很快在学校拉开序幕。


记者:思想决定行动。有没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是衡量一个校长水平高下的试金石。有什么样的思想和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团队和学校。对此您是怎么做的?

张再河: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就是要靠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引领。所以,从走上校长这个岗位开始,我就将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建设作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结合工作实践和学校办学实际,我们提出了新的办学理念。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要有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又要根据世界教育和中国教育发展的潮流,进行与时俱进的变革,才能使这种思想不断地引领学校发展。

记者:很多校长往往会陷入繁忙的事务之中,而忽视了先进理念的引领和渗透。您是如何处理这一方面的矛盾呢?

张再河:“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深知,每天面对繁杂的工作的时候,内心很容易受到干扰。而学习,特别是阅读一些中外哲学大师的著作,与他们对话,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己心灵深处的那一份宁静。宁静才能致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拥有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心态,才能真正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记者:2017年夏天,是临沂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另一个起点。当时,您提出了发掘善水文化,打造生命教育。尽管当时还是一种设想、一种理想,也面临一些争议和质疑,但是,事实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复。这个过程中,相信您也有很多酸甜苦辣。

张再河:学校办学思想的建构有一个过程。在2017年秋季,我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目标“打造国际化、幸福化学校”,办学理念“润泽生命、播种智慧”,办学特色“生命教育”。正如你所说,当时这些思考和行动引起了广大教职工的争论,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这也正反映了我们创新的历程和探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时空的转换中,我们不断引领学校走向未来。

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一定来自它的文化。正是我们对办学思想的不断提升使学校形成了一种尊重、欣赏与成就的文化氛围,使学校不断地突破传统、超越自我、跨越发展。

记者:提到文化,学校文化建设应当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采访您与其他教师的时候,我的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学校的善水文化已经内化到了教师以及学生的心里。这种文化今后还会不断地迁移,融入师生的家庭,从而继续熏染他人,悄悄地起着“以文化人”的作用。请您谈一下善水文化的教育特色。

张再河: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有根有魂,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深知,生命教育必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力。学校地处三河之滨,自然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水是生命之源,水有一系列美德,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灵感。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孔子曰:“水有九德,是故君子逢水必观。”受此启发,学校以善水为切入点,提出了“善以养德,水以育人”的核心理念,倡导“上善若水”的品德、“海纳百川”的胸怀、“流水不腐”的勤劳、“滴水穿石”的坚持、“扬风破浪”的激情。

善水文化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尊重生命、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文化,是生命教育的直接体现。围绕善水文化,学校精心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如建设善水文化墙、滴水厅,布置善水文化主题廊道等。同时将善水元素融入各项活动,如编写善水校本教材,创办乐水社、善水书画社,举办“善水节”等,让善水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乃至生根发芽。

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以善水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文化氛围,激发了全体师生的生命活力,升华了他们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善水文化,将生命教育探索推向了更深层次。


记者:近年来,临沂外国语学校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多元的校园文化,在临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是在生命教育顶层设计下取得的。请张校长介绍下生命教育的育人理念。

张再河: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近年来我校立足学校实际,全力打造生命教育,努力提升教育品质。我们守正创新,践行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之花绽放于校园的每个角落。

生命教育的核心理论:尊重、欣赏、成就。宗旨:立德树人,生命至上。意义:对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唯一性的尊重。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建设目标:发展学校,成就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宜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精彩,形成生命教育的特色品牌。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感受得到,生命教育,就是让尊重、欣赏、成就落地生根,让生命自觉成长,成为健康的人、优秀的人和幸福的人。请您谈谈生命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践。

张再河:一是推进“四线四部”的高效管理模式。学校推行以校级领导干部牵头负责年级组管理制度,以生命教育团队特色建设为核心,强化年级组的综合管理职能,有效调动各项目组、行政团队等高效融合,逐步形成文化、课堂、社团、课程、课题等具有生命教育元素的五大策略。

二是建设生命课程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潜力和课程开发水平,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贴合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其个性特长。  

记者: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生命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体现?

张再河: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科研兴校的根本保证。我们通过强化培训,促进教师理念更新;通过抓实联合教研,促进教师参与研究;通过搭建平台,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让教师来到校园就感到幸福。为此学校每年春节为教师贴对联、送“福”字。帮助青年教师实现快速成长,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使他们陶冶了情操也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举办生日派对,每年一次老教师退休欢送会等都使大家感觉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记者:走在校园里,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教育的氛围。学校在打造生命教育这一方面有哪些着重点?

张再河:学校生命教育着重凸显三个亮点,丰富生命教育内涵。一是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全方位感受了多元文化的魅力,拓宽国际视野,学会包容,培养现代人应有的大爱气质,更好地体现学校开放办学的姿态。

二是建好“一室一题一特色”,扩大名师辐射范围。为了发挥名师综合素质的辐射作用,促进各科、各类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和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骨干教师。组成一批有共同愿景和目标的团队,积极开展名师工作室、专题展览室、社团工作室等建设。

三是用好“一角一景一天地”,营造温馨氛围。学校整体设计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综合运用雨水回用、太阳能照明、地源热泵等先进技术,实现了节能环保,被评为国家二星级绿色校园。校园内通过绿地、树林、水系形成生态系统“微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记者:采访的几天时间里,外国语学校的衔接课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天展现在面前的,都是真实的课程、生动的场景。张校长,据我了解,学校是2017年开始启动课程改革的。当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其实已属领先,那为什么还要如此“大动干戈”?

张再河:创办之初,学校凭着过硬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悄然“崛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靠学校精细化的管理,是靠师生辛勤的劳作换来的。但毋庸讳言,学校的课堂与众多的学校别无二样,“教师讲,学生记”,然后是一轮又一轮的训练、点评,学生苦不堪言,课堂沉闷压抑。

应该说,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条件,在全市的初中学校中并不占优势,甚至是处于劣势。如何在公办学校发展势头良好、民办学校竞争激烈的格局中突出“重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生存发展空间是当时我们思考最多的。

记者: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学校的课改是一种不得不做的必然选择?

张再河:学校课程改革的启动其实是多方面助推作用的结果。一是国家政策要求加大课程纵向衔接。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3份文件中都要求,将课程衔接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专家指出,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这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的效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临沂外国语学校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拥有从小学到高中12年育人体系,高中阶段国内、国际双轨制,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又被山东省教育厅推荐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进行课程纵向衔接的探索责无旁贷。

二是学生有发展的需求。衔接处就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处。衔接知识点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载体和有效抓手。而主题式衔接课程更是一线穿珠,并从12年一贯制教学的角度统一协调,且实现学科间互为支撑,并解决学生时间被挖掘到天花板上的问题。

正是基于此,从2017年开始,学校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教学变革。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从课堂入手,从课改开始,打造一种能够让所有学生都受益,一种可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一种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得到更多能力培养的课堂。

记者:一提起课改,有些人会有一种抵触或是畏难的情绪。

张再河:是这样的,现在提起课改,会有各种各样的理论、体系,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那么您是怎样在众多理论、体系中找到一条适合临沂外国语学校的课改之路的呢?

张再河:事实上,每个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来选择课改之路。现在,学校正在稳步推进课改,把现在能做的做好。太多的理论和说法会让我们的教师无所适从。

记者:您认为学校课改面临的最大压力是什么?

张再河:对于课程改革,家长群体倒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意见。更多的家长选择相信学校。其实最大的压力来自于教师。几年的课改实践,我有着深刻的体会,课改最难的不是方法、技巧、操作技术手段,而是观念的改变。

在课改中,教师尤其是传统课堂中有经验的名师,要他们走下讲台,交出时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选派教师赴全国各地课改名校观摩学习,通过“走出去”,感受课改氛围,内化课改观念,学习课改经验,培养课改骨干。每次学习回来,教师们都要汇报感想和收获,每次学习回来都会转化一批“顽固分子”,都会掀起一次课改的新高潮。

记者:其实不只是临沂外国语学校,很多学校的课改压力来自教师。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教师其实才是课改最关键的一环。

张再河:教师是压力最大的群体,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只有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发生改变,紧跟教育潮流,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科学化教学。

记者:我发现,临沂外国语学校的年轻教师特别多,他们是不是一支非常重要的课改生力军?

张再河:的确如此,我们学校特别敢于用人,年轻人在这里也成长得很快。很多新做法也是他们创新运用的,这让我们特别欣慰。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这也是教师的根。学校强化团队打造,对教师实施千分制考核,考勤量化,开展师德评价,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以管理促素质提高,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带动,以“青蓝工程”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每一位年轻的教师,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来带动,传授给他们教学工作经验。

记者:咱们的课改主题是“一体化学校生命教育建设与实践”,目前来看,取得了哪些成果?在教育工作方面有着怎样的意义?

张再河:通过近11年办学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6年生命教育品牌的打造与推进,学校构建了生命教育一体化教学体系,使思维可视化,品牌创建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具体来讲,我们在3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是创造性地提出“深化生命理念,明确价值”的生命教育办学层级目标。学校以责任与坚守努力让生命教育这颗种子在临沂外国语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生长。生命教育渗透于心,外化于行,着眼于培养学生从认识人之自然生命的特征入手,进而去体会自我的社会生命,从而处理好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团结、融洽、充满欢声笑语的集体氛围。通过生命教育建设与实践,让学生获取友谊,获得尊重,获得认同,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有自信。二是成功地建构了“五维一体,高位引领”的生命教育办学路径。三是有效地实现了可视化的“六大改革”生命教育办学模式。

学校构建一体化办学模式,弥补了空白,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提出了“生命教育:尊重·欣赏·成就”的可视化目标,并提炼出落实的路径和实施的措施,提出了生命教育衔接课程。

记者:据我所知,学校一直坚持“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评教”,倾力打造多维生命大课堂教学策略,用课堂的知识大容量、思维大含量、素养大提高培养学生的大格局、大境界。您能给我们深度解读一下多维度生命大课堂吗?现在的课堂形式多样,什么样的课堂能体现多维度生命课堂教学策略呢?

张再河: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做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感慨,并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或许是对学习最好的解释。然而,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学习更多地指向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一种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而非主动的知识的构建。

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和学、学和习、师和生等之间的关系则变得微妙而富有活力。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知识通过学得和习得的过程,重新构建起一种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新的知识,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020年,临沂市河东区被确定为教育部课程综合改革临沂实验区深度学习项目研究十个领衔县区之一,我校被确定为河东区深度学习项目领衔学校。

为此,学校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维度生命大课堂教学策略”。多维度生命大课堂策略中的“多”体现了学习目标的多维、学习方式的多维、学习空间的多维、感悟反思的多维、生命元素的多维……“大”则体现了课堂的大容量、多思维、深探究、高效率以及课堂的前伸后延。利用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的愿景,培养师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实现生命的意义。该策略的提出,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个性的彰显、生命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对于教师来说是知识结构的完善、实践的思考、观念的更新,从师生共同成长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记者:听了您对多维度生命大课堂的解读,我们对此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基于深度学习的多维度生命大课堂策略实施对教师有什么具体要求?

张再河:就这个问题,我想借用美国盖奇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从深度学习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行为或者作用的话,其实教师应当如同学习的一位向导,如同解决问题的模范,如同一种发动学习过程的催化剂,如同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助力,以及如同学生能带着他们的问题前来拜访的朋友。”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高效课堂建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不仅要做好教的工作,而且要做好学的引导、促进、生成和转换,还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管理。

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原则,以学生的生命为本,塑造学生的主体价值;以学生的成长为本,提升学生的主体人格;以学生的幸福为本,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以学生的个性为本,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需要为本,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课上对学生的知识、态度、行为等要及时评价,评价要客观、全面、科学、有效,要有激励性,尊重个体差异,充分赏识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成就,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记者:我们现在了解到,多维度生命大课堂是本着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原则。刚才您讲到了对教师的要求,那么我想知道该策略的实施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张再河:我们一直强调多维度生命大课堂教学策略,是以生命教育为宗旨,深度学习为导向,以单元主题学习、深度活动探究为基本手段,以理解性、反思性、体验性为基本特征,彰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生成性、生动性,实现对每一位学生个体“尊重、欣赏、成就”的发展性教学策略。所以对学生我们也提出了如下要求:

依据学案认真进行课前预习。在老师上课前,学生必须对预习过的知识有一个鸟瞰式的回顾,做到心中有数,有备而来,高效听课。上课认真听讲,认真领会,把握老师所讲的内容。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充分利用好周末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梳理,做到周结、月结,形成理性的知识网络体系。

记者:通过张校长的介绍,真实感受到了临沂外国语学校是流动的校园,是充满温度和活力的校园,这是践行生命教育的结果。请张校长谈一谈对学校未来的展望。

张再河:在生命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知这还是在求知和探索阶段。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很曲折,但我们有信心。一个有希望的学校不能没有梦想,一个有前途的学校不能没有理念。我们力争用五年时间建成国内知名的外国语学校。质胜于华,行胜于言。未来的临沂外国语学校一定是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积极探索的奋斗者,谱写生命教育荣光,展现学校青春风采。

 

今天的临沂外国语学校,教学质量在全临沂市领先,小班化、国际化特色鲜明,小学、初中均开设外教课程,成为临沂教育的新亮点。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归生命本源,摒弃唯分数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真正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更美的光彩。作为基础教育践行者,张再河校长用心灵体悟,探索跋涉,且思且行,不断超越,办一方满意的教育,使临沂外国语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土,让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他们未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基。

(《山东教育》202111月第4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