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点空白,还学生一个空间
发布日期 : 2010-03-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沂源县第一中学 杨慧芳
哲学求真,道德求善,文学艺术则是实现“美”的。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的要义在于要学习者在真、善中享受和洞悉这种“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是“虚实结合”,就像屠格涅夫所说的:“人生里面,有些瞬间,有些感情,是我们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这种瞬间,这种情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空灵”的那一部分,对“空灵”的解读并不是由教师讲解所能够承担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会运用空白艺术就显得非常的重要。空白艺术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精魂,任何一个个体在面对这部作品时都有自己的初步体验和初次的印象,随着多次的阅读之后会慢慢地丰富这种印象,最终形成区别于其他的形象。这个形象仅此一个,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这种体验因为包含了阅读者的自身经历和生活阅历,在阅读者的心中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正符合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所论述的:当人面对一个有缺陷或有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时,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迫使大脑紧张活动以填充“完形”达到内心平衡。而这个填充的过程就是阅读者自身审美体验的过程,也就是对文学作品美的体验过程,而这个过程必须由阅读者自身完成,别人或外物是无法替代完成的。语文教学正是给这种体验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场合,提供了一部部具体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阅读者完成这种体验的过程。正是由于文学作品的这种美学性,势必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时要讲究空白艺术。千万不要让教师一人的观点像那“东风”一样“染尽三千顷”,让学生的美学体验如那“白鹭”一样“飞来无处停”。
记得我刚上讲台的时候,唯恐给学生少讲了什么,每节课必讲得口干舌燥才觉得安心,但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甚微,现在想来应该是我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了我的学生,而他们又没有我的经历,听起来不过是云里雾里,如过眼云烟,下课即忘。所以当时虽有壮志豪情,但应该说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其实老子认为“求无”的思想在教学中一样具有功效:车毂中空,才有运转的功能;陶皿中空,才有盛物的功用;房子中空,才有居住的功用。想要学生学到文本的精髓,势必要学生先在心中形成空白,才能对文本形成自己的个体解读,才有“这一个”的理解。
举个例子来讲:在解读《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时,有很多的教师喜欢先放映《红楼梦》电视剧的相关部分,让学生体悟影视作品的《林黛玉进贾府》;或者先将一些大家、专家的解读告知学生,然后再进行文本的品读。我们知道该文本在《红楼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文本中红楼中的很多重要人物开始出场,特别是对王熙凤的塑造,她的出场无论是从服饰描写到肖像描写,无论是从动作描写到语言刻画,无不是活灵活现。脂砚斋曾在此做过评注曰:“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这本该是一个可以多元解读的形象,但是先让学生看了影视作品之后,王熙凤的形象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编剧、导演,以及演员所理解的那一个王熙凤,这种形象一旦进入学生的心中,就会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眼镜”效应,学生们在解读文本时就会形成一种无形束缚,甚至无法去理解王熙凤这一形象。因为一读该文本,脑海里马上映现的就是著名影视明星邓婕所饰演的王熙凤的形象,有的学生甚至把影视明星邓婕和文本中的王熙凤画上了等号。这实际上是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教师无形中扼杀了学生自主创造王熙凤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无法再去体验自己的那个“凤姐”。
所以,笔者认为,要先给学生一个空间,自行去解读文本,在一遍一遍的解读过程中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识水平和自己的经历对文本有一个“这一个”的解读;然后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多元的解读,取其精华;最后教师进行点拨,将教师的解读渗入其中,对学生解读中出现的较为浅显或偏离文本本意的解读指出纠正,将精华解读加以肯定并表扬;在这以后再把影视作品播放给学生,让他们在另一个美学层面对文本加深理解。
我在教授该文本时,曾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之后,结合文本中对于王熙凤的描写,任选一个角度,以“我心中的王熙凤”为题,写一个小片段。
有学生侧重于王熙凤的服饰和外貌来完成这个片段:你是神仙妃子下凡吗?你头上戴着的“金丝八宝攒珠髻”和“朝阳五凤挂珠钗”无不显露着你的华贵与雍容。看得出你是多么在意你的装束与打扮,因为这样的装扮可以衬托出你的俏丽和妖艳,但我想是不是这样的装扮更能体现你作为掌握贾府重要经济大权的外在依据呢?你的美来自于你的俗艳,而正是这种俗艳才成就了独特的你。在那个封建等级森然的年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豪门大宅里,你用尽自己一生的才智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如水女子的性格悲剧。
有的学生从凤姐的“辣”入手,这样写道:好辣的一个女子,辣了这么多年,刚一出场就被贾母戏称为“凤辣子”的她,不知道是一个何等厉害的角色。“粉面含春威不露”这样一种内在的威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有的,而且这样的一种威严是一位娇媚的女子所带来的,这就具有了一种“含威夹媚”的别样韵味。初见黛玉的一番奉承可谓是“一石三鸟”,表面是赞美远道而来的林妹妹美若天仙,暗地里又极力称赞迎、探、惜三姐妹地位的尊贵,但真实的用意在于讨好贾母,三方人员听后无不感到受用和熨帖,这就是凤辣子的精明之处吧。随后的对林黛玉的叮嘱,说是叮嘱其实更多的是向外人炫耀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与权势,这种时时处处都可显露的玲珑正是王熙凤“辣”之所在,“辣”得让人备感热情,又“辣”得让人不自觉的敬畏。
还有学生从“凤姐,你这让人爱恨交织的女人”这一角度来阐述自己对王熙凤的独特见解。邓婕也曾经说过,我心中的王熙凤是漂亮、能干、狠毒而又可悲的。而这些多元的解读不是靠影视作品的辅助和教师的讲解所能做到的。
记得大学时阅读到《荷马史诗》中写海伦的美时,说到元老院的老人们反对继续为一个女人连年征战,正在这时,海伦出现在元老院会议厅的门口。老人们一看,心里暗说,为了她,打十年也值得!阅读文本时我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想象海伦的绝妙美貌,那该是怎样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后来在看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之战》的时候,影视中向我们展现的那个海伦的形象却与我内心中描摹了多次的海伦形象相距甚远。我想这就是想象的力量,这也是任何写实的东西所无法替代的。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具备这样的一种想象的力量,这是学生感受美的资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激励学生的这种能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这种能力,不要去代替学生的这种体验。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多留给学生一些空白,一点空间。千万不要小觑这一点空间,它会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真正体验“隔帘看月,隔水看花”的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