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发布日期 : 2021-05-0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打造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枣庄市实验学校内涵发展纪实

本刊特约通讯员   胡乐彪   王国栋


伴随着枣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西迁至新城区,作为建在枣庄市新城区的第一所国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枣庄市实验学校于2008年应运而生。

时任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校长的孙飞,被遴选到枣庄市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并筹建学校。自建校初期,该校就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作为主线,将“为学生创造最恰当的成长环境,为教师提供最有利的职业发展路径,为社区提供最有效的教育平台”作为学校办学使命,致力于打造师生向往的精神家园。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枣庄市实验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优质窗口学校。


善知课程———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肩负着培养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的重要使命,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的今天,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已成为一所学校追求卓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枣庄市实验学校从当地深厚的“善”文化和创造文化等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遵循“‘善’‘知’并重”的课程建设理念,围绕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才智能力培养这两个方面,横向上完善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纵向上结合九年一贯制的优势,构建小幼衔接、小初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校本特点的“善知课程模型”。

学校逐步构建与完善了由“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延伸课程”“成长体验课程”构成的具有动态融通特征的“善知课程”内容体系。“学科基础课程”是“善知课程”的核心板块,包括国家和地方必修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延伸课程”体现基础课程的延伸与转化,落实学生的个性发展;“成长体验课程”融合了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从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跨度和空间位置等维度出发,分为主题德育课程、校本节日课程、校本仪式课程、心理成长课程、开心远足课程、学段衔接课程等六大板块。学校将养成教育、主题活动、仪式庆典、社会实践等各项德育活动进行综合设计,以有序的校园生活节律为依据构建多层面、多维度的体验课程。

站在学生的视角做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成长,便是教育的本真所在。枣庄市实验学校深谙此道,重点打造新生入学仪式、毕业生离校仪式等校本课程,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

每年的618日,对枣庄市实验学校的初中毕业生来说,都是铭记一生的日子。一到这天,学校会为他们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拨穗礼。以“感动、感恩、教化”为主题的毕业生离校仪式,也是学校在毕业季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节思政课。学生们身着毕业礼袍参加典礼,体验这一时刻的庄严与神圣。


在典礼中,学校引导教师、学生讲述在学校中发生的故事,包括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过去的点点滴滴,都会在这一时刻被放大、被传播;校长和班主任们会为即将离校的学生致赠亲笔书信,毕业生向学弟学妹致赠“学长寄语卡”,实现爱的传递。

同时,学校领导和家委会代表会走下主席台为毕业班所有学科的任课教师颁发感谢状、献上鲜花,让他们充分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如果置身其中,一定可以看到这样令人动容的画面:班主任亲手为每名毕业生摘下校徽,学生双手捧过,终生珍藏;学生们庄重地弯下腰,深深地鞠躬;他们拥抱着老师,听着老师的叮嘱,热泪盈眶、恋恋不舍……

“在学生心中,这是一节最有价值的课。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表示,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离校仪式。” 副校长谢书杰说,“当学生心灵上带着美好的情感走出校园,他们内心怎能不心怀感恩、敬重生命?”

采访期间,记者随机走进一口功能教室,只见学生们正在上陶艺课———“玩泥巴”。

“老师,您看我捏的这个怎么样?”

“老师,我想捏一个‘钟南山爷爷’,您帮我修整一下吧。”

“老师,我也想捏一个‘李兰娟奶奶’。”

“别急别急,一个个地来,想做什么老师全都教给你们。”美术教师孔凡爱应接不暇。

可别小看这门“玩泥巴”课程,它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30名学生通过竞争才“抢”到这门“好玩”的课程。每节陶艺课,学生们都会在兴奋中度过。

在创客课程中心,很多学生也是满心欢喜地在拼搭机器人、编程操控机器人。随着不断学习和成长,他们越来越喜欢机器人、无人机,越来越关注人工智能,并学会了团结协作。

“借助视频、图纸等,我自己将各种任务件和结构件搭建起来,在不断尝试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创客课程让我思维更活跃、反应更迅速。我希望长大后成为中国的约瑟夫·恩格尔伯格(机器人之父)。”七年级(13)班学生种研说。

这仅仅是枣庄市实验学校课程创新的一个缩影。

为回归教育本真,枣庄市实验学校做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学校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推动“善知教学模型”的实践应用,关注教学全程中学生立场的坚守,开发学科独特育人价值,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站到课堂的中央。

学校课程教学处主任韩业坤说:“学校校本课程采取‘套餐式课程、走班式运作、合作式授课、综合式评价’的组织形式,说白了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想学什么,就给他配备这方面的资源。通过学习,让学生眼睛明亮、思维活跃、童心灵动,达到‘基本素养上补短、特长上扬长’的目的。”

在谈到为什么课堂让自己感到快乐时,很多学生写道:

“老师和我们互动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老师在讲解中,能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容易理解和掌握。”

“课堂活动丰富多彩,我很喜欢。”

“我的孩子是上学期转学过来的,也是慕名而来。”九年级(13)班学生李星仪的家长说,“自从来到这里,孩子天天回到家跟我交流最多的就是,自己哪一个观点被老师认可,哪一个问题成为提交全体同学谈论的‘最有价值问题’。”

家长、学生言语之间,是对学校、对老师的认可。作为实验学校教师,这也是最想得到的答案!


校本研修———强化教师内涵发展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提升学校教育品质要靠师资力量。一所优秀的学校,应该是让每位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学校。

作为校长,孙飞始终把抓教师内涵发展作为己任。他认为,教师内涵的提高,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关键。

“离开这一点谈学校发展,只是空谈。”孙飞说,“学校要针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型教师提出不同要求,构建一个‘不仅适应各个发展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而且使教师在生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发展’的教师专业阶段发展体系。这是学校层面应有的作为。”

20201215日,在学校善知报告厅里,一场“名家大师进校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专题研讨活动正在进行。现场讲者投入,听者感动;台上上示范课的学生反响热烈,台下教师掌声不断。

这是来自苏州市昆山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陈娟校长,正在为“孙飞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和枣庄市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师授课。300余名教师济济一堂,眼睛紧紧盯着讲台上的专家,职业的幸福感在脸上流露出来。

谈起为什么策划“教师发展年”,孙飞告诉记者,在他看来,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教师培训。

为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枣庄市实验学校在校内倡导“和合理念”“绿叶精神”,推动“手拉手行动”,构建学校、团体和个人“三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在学校层面,围绕课程、教材、课堂等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的核心地带,规划设计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采取“外出集中培训和在校个人研修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相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学校举行“名师大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实施教师研训课程,通过“专家名师引导课、骨干教师研讨课、青年教师学标课”,不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将“名师大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与“四课活动”(新任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相结合,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名家大师进校园’是我们重点打造的教师专业培训的载体。”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徐莹说。

2015年启动至今,他们先后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南京晓庄学院、苏教版教材编委会、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实施管理人员、学科教师系统的培养工程。共邀请近百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来校对老师们进行专业引领和业务指导,辐射培训全市一线教师3万余人次。

学校建立了学科专业委员会与学科发展论坛、导师工作室、青年教师社团等平台,以“手拉手”行动为载体,推动伙伴互助共同发展。

不仅于此,学校还在个人层面,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把邀请专家来校授课、带领教师做课题研究、开展校本研修等,作为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品质的载体,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引导。

在多层次的教师培养中,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其中,于波、邵明、孙宝京、韩业坤、王乐永、徐莹、孙守民、刘艳萍、高旗、王红、杨立、孙丽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2008年,教师高旗入职该校。工作12年来,她从一名青年教师到市级教学骨干教师,再到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齐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并先后多次在省市级优质课评选中获奖,就是得益于语文学习共同体。

“我能有现在的成就,完全离不开在共同体的‘手拉手’打下的坚实基础。”高旗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一届又一届语文教师相互帮助、共同研究,带领着年轻一代快速成长。”

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中,于波老师专业成长非常迅速。如今,已是“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的他,在省内外也算是小有名气。他说:“我的进步得益于学校实施的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

枣庄市实验学校先后培育出教育部领航班校长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齐鲁名校长1名、齐鲁名师4名,正高级教师2名、山东省特级教师5名、省教学能手5名,枣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名,枣庄名校长1名,枣庄“最美教师”2名,枣庄特级教师、名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60余名。


五育并举———让学生全面发展


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问题。作为一所新建学校,枣庄市实验学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尽管位于新城区,但生源相对复杂,既有城市学生又有农村学生,教育的困难不言而喻。

“现在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缺少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有着多年德育工作经验的副校长邵明说。学校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以及五育之间的“彼此分离”“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等痼疾,导致“片面发展”“片面育人”,远离了“全面发展”“全面育人”这一教育宗旨。

他们认为,一个学生的成长不单单是靠知识和分数,还要靠更重要的如品德、身心、人格、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锻炼品德、提升能力、完善人格,从而弥补课堂教学中的欠缺。

为此,该校设置了基于课程的“五育融合”新探索———校园节日课程,致力于“为学生创造最恰当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菜来了,菜来了!”枣庄市儿童福利院正在院子里玩耍的孩子们,看着一辆满载着蔬菜的汽车开进院里,欢呼起来。  

去年国庆节期间,枣庄市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将自己在“开心农场”采摘的新鲜蔬菜、花生和玉米,送到了儿童福利院。

“作为他们的小伙伴,我们应当与他们一起分享劳动果实,让他们每天都感到快乐!”七年级(2)班学生蔡储阳说。

副校长孙宝京告诉记者,学校按照不同的年级、班级,给学生分配了“开心农场”,特别是发挥农村学生的优势,引导他们种植花生、土豆、玉米、大葱、萝卜……

蔬菜瓜果收获之后,除了留下一部分与家长、老师分享,其余的全部送到了市儿童福利院,培养了学生们的爱心与责任感。

如果说学校的“开心农场”是校园收获节的主场,那么善知交响乐团就是校园艺术节的阵地。

20129月,该校成立了善知交响乐团。每年的校园艺术节的开场曲、毕业仪式的校歌演奏、枣庄市校园春晚开场曲,以及学校与国际友好学校的互动演出交流,都留下了他们的经典曲目。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在音乐教室里,善知交响乐团正在排练人们耳熟能详的电影《铁道游击队》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艺术可以陶冶情操、滋润心田。尽管排练过程中,学生们很辛苦,但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被‘激活’了。”交响乐团的首任指导教师徐莹说。

为展示一台精彩的节目,乐团的学生们一次次排练,从一无所知到能娴熟演奏具有相当水准的乐曲。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关爱。

学校节日课程为各类学生提供展示、交流、体验的舞台。如今,枣庄市实验学校的学生每学期都过艺术节,学生们的笑声、笑脸多了起来。

“让学生在才艺展示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找到自信,逐渐成为每一个实验人的共识。”孙飞说,“这些只是学校节日课程的一部分。节日课程还包括校园读书节、校园艺术节、校园收获节、校园体育节、校园科技节等。每类体验课程都设计贯穿一个月的社团活动,学生成为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在活动体验中享受成长的快乐。”

近年来,枣庄市实验学校相继被评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美术教育教学实验学校、全国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优秀学校等,在“五育融合”的探索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领航先行———辐射优质教育资源


201872日上午,孙飞参加了教育部“国培计划”名校长领航培养工程北京大学培养基地开班典礼。

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站在更大的平台上,孙飞对校长工作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为研究校长成长规律,辐射优质教育资源,分享与探讨基础教育问题,孙飞设立了“名校长工作室”。

镜头一:“北宋张载在《正蒙·中正》里说:‘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校长首先要爱学生,把学生看得比自己重要,把全部的爱都献给学生,像陶行知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次,对于校长来说,教育是责任、是担当。校长应该心系桑梓胸怀天下,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为国育才恪尽兴国之责,为民育子倾注心中大爱,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教育情怀,履行校长的使命与担当。”

这是孙飞在一次论坛上作的主题报告———《怎样办一所“有灵魂”的学校》。这个课题也是孙飞和工作室的校长们在通向教育家型校长的发展过程中思考最多的课题。

工作过程中,孙飞更深刻地认识到思想引领的重要性。他认为,以文化管理统领学校科学发展,通过实施学校文化战略工程,从学校理念建构、师生行为塑造、物质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建设校本管理的科学体系和实用系统。将办学理念提升作为校本管理的主导,实施校长的思想引领;将师生的行为塑造作为校本管理的主体,实现精神理念的践行;将物质环境的建设作为校本管理的辅助,体现精神理念的物化。

几年来,孙飞先后应邀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地作主题发言、专题讲座百余场次;接待全国中小学校参观访问200余场次,接待英、美、日、韩等国家教育考察团20余次。

镜头二:坐在300多名教师中间,孙飞一会儿抬头凝神听课,一会儿低头认真翻阅教材,在听课本上详细地做记录。

这是来自全省6个市的10余所“孙飞校长工作室”成员学校,以及枣庄市区域联研共同体、苏鲁皖学术联盟的骨干教师汇聚一堂的场景。

为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做好校长培训与引领的同时,孙飞依托领航校长工作室,启动教师高端培养工程。举行成员校校际教学观摩研讨,汇聚苏鲁皖学术联盟资源,汇聚省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名家、特级教师,加强名校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校本研修模式。

20196月,教育部启动“凉山教育帮扶行动”。枣庄市实验学校积极响应,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两年来,先后派遣39人次,前往进行帮扶支教。多次发出“手拉手”行动倡议,为甘洛县捐赠图书3000余册及大批学习用品,并为甘洛县民族小学建设一条“读书长廊”。帮扶期间,孙飞校长工作室为受援学校创设“1+1+1”课堂研修模式,指导课堂教学,引领教学教研示范,助推师生素养提升。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闪亮的名字———2020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团队被授予最美教师团队。

真正的成功者,往往是在助人的同时,自身价值体现得更加丰富、完整。这一点,在枣庄实验学校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建校10多年,学校凭借教育教学的整体实力,一跃成为枣庄市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

孙飞校长和他的同事并不满足已有的探索,因为他们认为未来不止于此。在这个精神家园里,所有的教师都把教育事业视作一种信仰,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内在精神力量,引领着学生的人格成长、道德发展。这,正是他们要努力达成的目标!

(《山东教育》2021年4月第15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