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点建议

发布日期 : 2010-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青岛市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林建明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教学要求。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呢?


  一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做到两个关注,即关注课程和关注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进行的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智力活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有教师课前的周密策划,即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首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保证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要是有效的;其次,还要关注学情,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课堂设计和活动内容。例如,在听初三的一节弧长、扇形面积新授课时,一位教师在设计此课时比较用心。他采用了引导学生从小学学习的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出发来探究出弧长、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从整体到局部(部分)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得到很好的提高与发展。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研究新知识的方法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节课结束时学生不仅都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而且知道公式的来源与推导方法,同时本节课也体现了初三知识与方法的衔接。因此,这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加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与设计,能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落实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有效性的关键。


  二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来源于教师课堂中的引导和关注。张奠宙教授曾说过:“数学双基的要求应该与时俱进地调整和丰富,重视基础是为了发展。”没有基础的创新是空想,没有创新的基础是盲目的。我们应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数学思维训练的过程之中。“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在‘打好数学双基’的基础上谋求学生的发展”。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抓住数学本质的概念教学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疑要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给予重视。数学概念是支撑数学知识大厦的根基,数学基本能力是建好数学大厦的保证。因此,知识必须到位,能力必须训练,抓好双基义不容辞。在平常的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双基的培养与要求,课堂教学只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课堂落实不到位,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解不落实。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判断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一课时,整节课都在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小组交流,当学生探究出三个条件时已接近下课,而这节课上老师基本没有起什么作用。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表面形式上热热闹闹,但是学生实际得到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当前课改过程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值得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思考与反思。


  我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一些直接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启发示范、学生理解模仿、课后适当练习”依然是应当广泛采用的学习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接受正确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学习效率比较高。二者之间如何把握这个“度”,将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


  三是有效学习。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能否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能力发展上。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曾指出:学习时间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落实课堂练习的反馈中,采用了随机批阅各小组长的练习题,然后小组长批阅小组内同学的练习题,同时学生上黑板板书解答过程的方法。这样三者有机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评价。还有一个学校的初三数学备课组的老师们在初三一轮复习课中,在每节复习课的最后3~5分钟的时间内测查2~3个小题,考查学生本节课复习的基本知识点,从而及时地反馈学生复习、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改进和调整复习措施,同时对学生复习的知识也能落实到位。这些做法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全面落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更多应关注的是学生“学”。教学要以“人”为本,让课堂教学做到扎实、有效,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而我们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关注学情及落实双基、提高教学质量上多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课程知识,达到课程目标,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山东教育》2010年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