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在阅读中升华成长
发布日期 : 2020-11-0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菏泽市第二中学 单翠娟
阅读有知识型阅读和情感型阅读。知识型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情感型阅读侧重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修养,注重人的内心感受与体会,是读者通过阅读与作者精神世界的沟通。开展情感型阅读,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握作品写作背景
融入时代背景,在“境”中体会,与作者共鸣,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与作者一起体会“悲欢离合”。在讲《再别康桥》时,查阅写作背景发现:1922年作者回国后理想破灭,再次回到康桥,故地重游,内外对比,惆怅于心,故把惆怅之情深藏于飘逸、洒脱的抒写之中。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华》)了解了作品的写作背景,我们仿佛看到美丽的康桥河边,作者孤独一人在康河边游走,一幕幕往日欢乐再现,而景在物非的画面看得让人凄凉孤独,那份深情和静谧,似乎唯恐惊破心中之梦。
二、捕捉作品传递信息
要想真正体会作者的情感,就要走进作品之中,融入文章角色和作品环境,体味世间真情与爱,在境中思考、品味、升华自己。《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爱国青年而写。我们可以想见,刘和珍走在游行队伍前面,中弹倒地而不屈。她的行为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走进场景,“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其使我觉得悲哀”。可以感受到此时的社会和社会正义的失落,愤慨之情油然而生。鲁迅一句“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激荡着人们的心情。从中感到鲁迅先生的愤慨,感受到作者面对黑暗政府不屈不挠、敢于挑战的精神,看到了作者为了正义而呼喊的表现。
而《荷塘月色》却表达了作者另外一种心境。文章开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样的不宁静?一句话道出了作者的心理矛盾和何去何从的彷徨迷茫。当我们以主人公的姿态走近荷塘,走进月色,会发现散文的背后,作者“超然”与“矛盾”的心语:“妻子儿女一大家却指我生活,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作品的真正内涵是作为一名具有忧患意识的作者,面对黑暗现实挣扎的内心真实描写和生活写照,并非作者悠闲自得的消遣。
三、感悟作者创作动机
人的感悟与自己的经历、知识水平相关联,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只要有感悟,就是收获,那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共鸣。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景抒情,对于险境的到达要做到“志气与体力”兼有,不盲从别人,不懈怠。作者的收获与联想,可以让人看到“无限风光在险峰”。它激励人们,需要努力,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持之以恒,不受外界的诱惑与影响,坚持下去。
四、注重追问思考,以求精神提升
情感型阅读关注的不是阅读速度,是随性,是兴致下的心灵漫步,是作品情景下的自我陶醉,慢慢品味,细细享受,激荡自己的心境,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是紧张的,紧张之余,精选文章去阅读,去品味一个章节、一段话,可以获得启迪,开启人生新态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海伦的精神、毅力、成就,一定会触动每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海伦的成长经历、艰难的学习细节,读后让人终生难忘。深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思考自己的人生,感悟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找到自己奋进的动力。
情感型阅读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兴趣。悟与思是情感型阅读的内核,在悟中思,在思中悟,促进人的内心发现,促进人的精神成长。我们要善于突破作者时代的约束,把现代与过去结合起来,理性看待,理性分析,学会比较,学会设想,给文章以新天地,给思想以新境界。
(《山东教育》2020年10月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