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语文自主学习进行专业引导
发布日期 : 2020-10-1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 孙大庆
建构主义心理学发现,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着眼于终身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主流,这是一种合乎现实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新学习方式,其基础是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必然需要教师的专业引导。语文学科的自主学习引导是指教师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指导、修正,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在教学中,要实现自主学习的可操作和高效率,应该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一、宏观层面———创新模式,“形”“神”兼备
宏观层面,就是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模式,充分体现自主学习过程,也就是“自主探讨—引导质疑—自主解疑—评估反思”的教学方式。自主探讨,在于提升学生感知能力,及时发现疑难问题。引导质疑,在于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现问题,大胆质疑。自主解疑,在于及时总结,在解疑的过程中,生成方法技能。评估反思,在于检测反馈,修正思路,弥补不足,提高整体素养。这样做的益处是经过自学、交流环节,学生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学习热情得到充分调动,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使学科素养得到提升。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其“形”很容易驾驭,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容易被忽视,这才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神”。那么,如何把握这个“神”呢?
第一,学生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主体。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成果的追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起决定作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单纯由教师确定是不完美的,还应该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自由表达,共同确定,并且能有效地指导课程活动。课程开始前,指导学生预读课本,研究单元简介,明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学生参与其中,根据自己对重难点的判断,提出合理建议,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建议,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学生是形成语文素养的主体。
语文核心素养中所指的语文能力,包含着为终身发展而考虑的因素。教师需要通过构建任务群,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生主体思想引领下的技能训练,不同于以往机械的、被动的训练,是以学生为导向、选择性、自发性的训练。学生在基本理解语文自主学习训练体系后,为了达标,无论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都会充分利用所有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自发地去学习。学生不但乐于积极参与符合他们特质的语文训练,而且能自发地制订和实施以自我为对象的素养提升计划。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教室上课,可以使用信息中心、图书馆等场所,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营造氛围。
第三,学生是评估学习结果的主体。
学生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不再是单纯的被评估者,也作为评估主体出现。学生通过自主评估和组内互评,不仅能够学会有意识地总结学习经验,还能够取长补短,升华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此期间,教师要进行系统而准确的引导。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评估体系,清楚评估目标、标准和内容。其次,为引导学生本着公正、客观的原则去评估营造健康的氛围。最后,教师利用评估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不断提高评估水平。
1.评估模式: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正误性、行程性与结论性相结合,即时性与周期性(按周、按月)相结合。
2.评估组织:形成语文自主学习小组(每组8~10名组员),选出组长及专项攻关考评员,周密组织各项专题和评估活动。
3.评估标准:
首先进行分项评估。
(1)课前自主研讨。召集人:一个月之内取最高分一次。参与人:每周评分一次,月末取平均分。
(2)课堂自主展示。每周取两个最高分的平均数,月末取平均分。
(3)课外自主练笔。每周评分一次,文摘、练笔字数达要求的各记五分(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内容、书写好的各加三分,月末取平均分。
(4)作文自主升格。将作文原始分和经过互评互改后升格得到的分数,取平均分。
(5)成就奖励加分。校内获奖或展示的作品每次加五分,校外获奖或展示的作品每次加十分,专项攻关考评员评优加一分。
其次进行综合评价。
优秀:总分(Z)≥80。良好:70≤Z<80。合格:60≤Z<70
4.评估结果应用:评估结果和语文周期测试按比例合计,体现学习成果。
二、微观层面———关注细节,全程指导
微观层面,就是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换位思考,于细微处关注自主学习全过程。
第一,语文自主学习需要以主观意愿为基础,做到“我要学”。自主学习能否进行,重要基础是学生的主观意愿。假如主观意愿不强,再多的说教也形同虚设。激发学生的主观意愿首先可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来实现。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完成某项任务的预期所带来的能量,会对学生的情绪、自身的努力程度产生影响。学生经过多次简单成功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手写记录,将某一时间段的历程保存下来,这样能培养一种信念,那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学生的主观意愿也随之增强。教师还可以采用营造活泼、轻松的学习气氛,创设富有感召力的环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主观意愿。
第二,语文自主学习需要以方法策略为关键,做到“我会学”。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在没有正确的方法策略情况下,主观意愿再强烈,也很难将自主学习进行下去。教师在关注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从背诵方法、阅读方法、构思方法、思维策略等方面引导学生,使这些方法策略内化为学生本能的条件反射,并熟练体现在学习中。
第三,语文自主学习需要以自我控制来维持,做到“要我学”。自主学习主要体现个体的思维价值,彰显自主探索的精神,因此,在整个进程中,问题困扰、身心疲惫、情绪影响和外界干扰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自主学习过程的持续性。此时,只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主学习才能善始善终。
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外化是怎样的呢?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具备新时期学科特色的“自能”就是语文学科素养的表现,而要达到这种“自能”,离不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有效开展。
(《山东教育》2020年9月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