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本书阅读看主人公形象刻画技法

发布日期 : 2020-07-1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从整本书阅读看主人公形象刻画技法

    ———以《骆驼祥子》为例

江苏省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   王行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整本书阅读本身就是学生在进行自我阅读实践,通过阅读实践,学会学习,学会在阅读中提升个人写作能力,因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提升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法自然是有效路径。凌焕新教授认为:“写作技法、技巧是写作学中有关‘术’的‘怎么写’的重要问题。”整本书阅读,关注作品中人物形象是重点,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这就是“术”,即技法。因此,整本书阅读,自然要把眼光投注到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因为对一部文学作品而言,能否成功塑造主人公形象,就意味着作品成功与否。笔者以老舍先生《骆驼祥子》为例,探析其对“祥子”形象的刻画技法,从而探寻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之“术”。

一、多元交织的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刻画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人物的描写,对主人公采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就会让读者对该人物形象进行定位,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具有导向作用。若描写手法单一,必然影响人物形象的丰满度;但如果不分主次,或滥用描写手法,人物形象又不够典型而鲜明。而老舍先生在对祥子形象进行描写时,在手法上有主有次,多而不冗,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一)浓墨重彩的心理描写

主人公祥子是一个天生口齿不灵活、言语极少的一个人。为了塑造这个不善言谈的主人公形象,作者就借助大量的心理描写进行刻画,特别是通过深刻细腻的心理独白来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多处运用人物的内心独白来传递其心理世界。如开头,写到祥子通过不分昼夜地拉车,终于用三年时间的积蓄购买了一辆新车,当他把新车从车厂拉出后:“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这是祥子拥有新车后的内心独白,作者写得非常细腻,刻画了祥子对车的珍爱:他不光把车看成营生的工具,也把车看成自己人生的未来,视车为自己另一生命———购车之日就是自己的生日。这既写出了祥子购买新车幸福激动的心理,也从侧面写出他勤劳能干、俭省节约的美德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心理描写中还提到祥子的迷信———“绝对不能是个女的”,这是渗透在祥子骨髓中的迷信思想、城市无产者的意识,加之遇上黑暗的时代,小说就为祥子的悲剧命运定准了调子。

大量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一个重要的特色。老舍在祥子境况不同时均有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就借助这个手法成功塑造了祥子这个不善言语的人力车夫形象。

(二)描写手法的变换组合

人物形象是复杂多变的,单一的手法刻画很难全方位建构人物形象。作者就把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同时组合运用。这样,人物形象既有血肉,又有灵魂。“祥子的脸忽然变紫了,挺了挺腰,好像头要顶住房梁,一把抓起那张毛票,摔在太太的胖脸上:‘给我四天的工钱!’”这是祥子在杨太太家拉包月,送完女客因后受辱而愤怒辞工的一段场景描写。此处综合运用神态、动作、肖像、语言等描写手法,传神地展现了祥子被杨太太激怒时的一系列表现,成功塑造了祥子因受辱而决断辞工反击时的形象,传神至极。

二、鲜明精准的对比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祥子曾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富有进取精神,对人和气,身强力壮,腿脚利索的青年车夫形象。他有着勤劳、朴实、善良、正直的美好品德。就是这样一个有理想、有实力的创业者,却蜕变成一个自甘堕落、自私缺德、懒惰狡猾、麻木不仁的行尸走肉。作品如何将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面前?笔者认为主要从五个方面运用对比手法进行塑造。

(一)对车态度的前后对比

祥子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自己独立拥有车,他对车的爱惜程度无以复加:“车是他的命,他知道怎样的小心。”自虎妞死后,他对车的保护是漠视的:“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有时候无心的被别个车夫给碰伤了一块,他决不急里蹦跳地和人家吵闹……”祥子对车态度的转变,就是对人生态度的转变。这处对比,韵味十足,我们很容易看到祥子由热爱生活到厌倦生活的“油皮”形象。

(二)人格品性的前后对比

祥子准备买第二辆车时,他俭省节约,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当他看到老马晕倒店外,被人们救醒后感觉到饿时,他是猛地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片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多么真诚善良的小伙子!可是后来祥子却“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他竟学会了欺骗,人性里头多了贪婪和刁钻。这处对比,由善良淳朴变成为品行恶劣,善于欺骗的城市流氓者形象呈现于读者眼前。  

(三)钱财观念的前后对比

攒钱买车是祥子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有了钱也就有了车,为了赚钱买车,他节约俭省到了极致:“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病了也舍不得花钱,说明他为实现梦想,节俭到极点。后来祥子对钱竟无原则地“大方”,毫不心疼,如:“他的烟卷盒儿,只要一掏出来,便绕着圈儿递给大家。……他们喝酒,他也陪着;不多喝,可是自己出钱买些酒菜让大家吃。”花钱巨大反差的背后,人们已看到祥子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没落,他已丧失理想,变得麻木不仁。这处对比,一个自律节俭、追逐理想的热血青年彻底变成了一个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车夫,其典型形象就呼之欲出了。

(四)职业操守的前后对比    

曾经,祥子没有其他车夫的油滑和偷懒,工作失误时也主动担当,如在曹先生家拉包月,因绊到没有放红灯的补路石块导致车坏人伤时:“‘先生!’祥子低着头,声音很低,可是很有力,‘先生另找人吧!这个月的工钱,你留着收拾车吧:车把断了,左边的灯碎了块玻璃。’”祥子后来再拉出租时:“有时候无心的被别个车夫给碰伤了一块……而是极冷静地拉回厂子去,该赔五毛的,他拿出两毛来,完事。”看看,勇于担当的祥子俨然变成了一副痞子无赖形象。

(五)工作态度的前后对比

为了能够早日买上车,祥子工作是疯狂的,他能吃别人无法想象的苦:“没有包月,他就拉整天,出车早,回来得晚,他非拉过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不管时间,不管两腿;有时他硬连下去,拉一天一夜。”虎妞死后,种种生活的打击下:“以前什么也不怕,现在他会找安闲自在:刮风下雨,都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也一歇就是两三天。”祥子学会了躲懒,学会了享受,变得好逸恶劳。这处对比,勤劳肯干的人变成了坐吃山空、好逸恶劳的市侩,对比鲜明。

三、传神细腻的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以烘托、渲染人物心境,塑造人物的形象。在《骆驼祥子》中,有三处景物描写最值得称道。这三处景物描写,是对祥子一步一步走向末路的渲染。

(一)死里逃生时的景物描写

祥子被抓壮丁但侥幸逃出并进入安全地带时,“四处由一致的漆黑,渐渐能分出深浅,虽然还辨不出颜色,可是田亩远树已都在普遍的灰暗中有了形状。星星渐稀,天上罩着一层似云又似雾的灰气,暗淡,可是比以前高起许多去。”环境由“漆黑”到“灰暗中有了形状”,预示着祥子已经走出危险境地,让他看到了成功逃脱的希望。灾难来临时,祥子懂得如何去逃生,只要有一线的希望,他就要努力地去争取,这写出了祥子胜利者的形象。

(二)带病拉车时的景物描写

虎妞怀孕并得知继承父亲车厂成泡影时,为多攒些钱,就逼着祥子出车。这时作者对酷暑的六月天进行了精准的描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地低垂着。”这里的景物描写,既是在写天,也是在写人。“柳树因被暴晒而病了”,祥子不是因为生活压迫也病了吗?但为了生活,为了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祥子没有找阴凉地,而是继续揽活,生活的困窘磨炼了祥子坚忍的性格。这里展现了祥子能吃苦,不怕艰辛,对生活充满憧憬的真实形象。

(三)寻找小福子时的景物描写

小福子是祥子生命里最后“一根稻草”,祥子要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也全凭这根“稻草”。在祥子跑到西直门外寻找小福子时:“一出了关厢,马上觉出空旷,树木瘦削地立在路旁,枝上连只鸟也没有。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地立在灰黄色的天底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寒的西山。”如此阴森恐怖,是整篇小说中最让人窒息的一处描写。这段描写,虽说是为小福子吊死小树林渲染铺垫的,但对祥子的“末路鬼”形象却构成了暗示,也为后文中祥子为60元钱举报阮明而致其死亡埋下伏笔,一个心理阴暗、报复他人的卑鄙小人形象产生了。

只要读过《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人,祥子的形象总会被深深地刻在脑海中,这应归因于老舍先生对祥子这个人物刻画的高超技法。基于此,整本书阅读,一定要将眼光投注到主人公形象的刻画上,学会在阅读中懂得在写作中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关注文本中人物刻画的技法,方可循序渐进地提升基于文本的解读力和写作力,最终达成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根本目标。

(《山东教育》2020年6月第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