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班”教学的思考

发布日期 : 2010-07-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省实验中学 陆彩霞

  根据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国家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课程实施提出的要求。对于新课改的这一要求,其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要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要把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规划自己的人生。


  提供丰富多彩的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本该是学校的义务和责任,而我们曾经把选修上成了必须选修,完全抹杀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也湮没了新课改的最大亮点。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改变观念,克服困难,以学生为中心,把我们的课程设置好,把我们的课上好,才能把我们的学校办好,这一观点已得到了越来越多认识的认可。在某种程度上,一所学校在课程开设方面能否开齐、开全、开好课程,能否尽最大限度地提供选修课程,供学生进行个性化选择,就成为衡量学校是否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在2008级开始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我校的“选课”“走班”教学在校本课程、体育与健康、艺术领域设置丰富多彩选修模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实现了几个突破:第一是提供了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英语课程按不同层次设计多个模块,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按不同方向设计多个模块,充分体现了新课改“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的要求。选修课程开设达到总选修量的75%,超过省教育厅规定的70%,适应了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第二是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再配置课程和师资,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选修课由原来的学校统一选修变成了学生个人选修,真正实现了把选修权还给学生。第三是从选课到课程管理,即选课—形成课表—考勤—学分管理—评价—评教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保障了“选课”“走班”方案的高效顺利实施。


  我校目前实施的“走班”方案,由于准备充足、论证充分,所以从一年来实施情况来看,效果不错。按老师们的评价就是,“选课与走班实施情况比预想的要稳定,原来担心局面混乱,不易管理,现在看来,不但没有出现所担心的局面,而且实施情况比预想的还要平静稳健,学生比预想的还要重视和守规则。”


  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走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对“走班”教学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以利于下一步更好的调整,我们做了方方面面的走访和调查。


  学校管理者这样说:太麻烦了。一线老师这样说:集体备课、准备材料麻烦,学生也不熟悉,会不会影响高考成绩啊!学生方面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全体高二年级学生(东校区581人)参加了问卷调查,主要统计数据如下:


  “是否愿意选课”:希望自主选课的占80.3%,不愿意自主选课而建议课程开设由学校统一确定的占19.7%。


  “你选课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课的占61.1%,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选课的占23.7%,其他是依据学长和家长意见选课。


  “‘走班’过程中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认为可以与更多同学交往,获得更多学习方法及成长启示的占19.8%;认为领略了更多教师讲课风采,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的占22.5%;认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有利于自己自主成长的占29.6%;认为学会了选择以及对自己选择负责的人生态度的占23.6%。


  “‘走班’过程中影响你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认为是教师授课质量的占42%,认为是模块内容的占19.9%,其他内容占38.1%。


  “‘走班’过程中你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选择“走班”过程中遇到学习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影响了学习成绩的占22.5%;认为给班级管理带来混乱的占30.6%;希望老师进一步加强考勤与上课纪律管理的占22.7%;其他占24.2%。


  对以上问卷调查的信息提炼一下,我们不难看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经过一年“选课”“走班”的尝试,大多数学生仍然愿意自主选课,“走班”上课,这与我们管理者的感觉有差异。从一定的角度来看,管理者考虑更多的是稳定又便于操作,是放开后的担心,甚至是怕影响高考成绩这一硬性指标;而学生考虑更多的是自身发展。学生不担心影响成绩吗?可是他们更需要自主,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自主发展,有了兴趣和自主性不仅能提高成绩,而且为未来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通过选课,学生的兴趣发生了变化,学生有了更广泛的交流与体验,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生的视野发生了变化,学生的优势得到了张扬……由此,“选课”“走班”我们不应该坚持吗?这是毫无疑问的。尽管“走班”给我们带来了难度和挑战,但我们认为,为放权给学生而牺牲高考不应该,为应试而牺牲学生的发展更不可取。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从满足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考虑选修课的开设。这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广大教师要更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益形式。


  2.“走班”过程中,教师授课质量成为影响“走班”的头号因素。所以,教师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选课”“走班”给老师带来了压力。首先,学生的选课增加了流动性,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有了更多的对比机会,评教给老师带来了压力;其次,有些选修模块对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而每一门课程自身承担着特殊的育人功能,教师对其教育价值的认识一时难以到位,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不解、抱怨和备课压力;另外,选修课比必修课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所以对老师的上课形式也会有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老师采用更加开放,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更加灵活多样等形式授课……这就要求老师更新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同时,学校也要给老师提供学习资源和外出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师之间的业务合作与研究。


  3.尽管“走班”局面比想象的要稳定,但仍有30.6%的学生认为给班级管理带来混乱。分析其原因,一方面,面临新的形式与局面,难免出现新的问题,学生不是天天固定在一个位置了,而是“走班”上课,师生每学期甚至一个学段就可能有变化,互相不熟悉,这给教学与管理带来了难度。所以要求教师须更加细心,更加具有爱心、责任心,同时要开动脑筋,更新管理方法,从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等方面想办法。另一方面,从对数据进一步统计发现,文科倾向的学生认为给班级管理带来混乱的数据要高于理科倾向的学生。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文科倾向的学生人数较少,选修文科模块的学生来自于五六个班,“走班”幅度太大。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根本问题是实施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一切有利于“选课”“走班”的措施都想积极采取。我们下步可以这样解决:学校在学生选课基础上,根据学生选课情形进行两次分班,首先进行文科理科两大块切分整合,重新划分行政班,然后根据学生选修模块情况进行教学编班。这样的分班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不会影响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同时由于必修课、课下自习及活动时他们集中在一个班级,便于形成团队,便于学习交流,便于管理,这样的分班方式可以尝试。


  当然,新的课程管理体制对学校的师资、上课、学习场所和电教设备等方面的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的配备,可建立相应的教学工作室,建立先进、快捷、方便的网上管理体系,学校分层次、分类别设置若干课程;学生选课够30人以上,学校就有能力开课;每个工作室有固定的课表,学生按照自己个性化的课表上课,师生带着激情共同交流探讨,共同成长,让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到那时,学校定会稳步开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选课”“走班”一定会逐渐彰显其育人的价值。


(《山东教育》2010年6月第17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