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更完美的境界迈进

发布日期 : 2010-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隋慧成 隋艳玲


——寿光市实施“1248课堂策略”综述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有效教学时间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课堂是学校的心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大本营,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途径之一,在新一轮素质教育的同一起跑线上要寻求大突破和大发展,就要在创新教书育人方式上下工夫。近几年来,寿光市从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积极构建并实施“1248课堂策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秉持“一条道路”


  “一条道路”就是务本主义。对于务本主义的提出,寿光市教育局副局长董有才这样解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只有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最根本的素质要素是道德。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把‘育人即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突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育人的主渠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在于课堂育人,素质教育的制高点也在于课堂育人。为此,寿光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育人放在第一位,立足课堂挖掘学科育人元素,将学科育人与一系列品行养成教育相结合,不断探索并创立了三个层面的育人机制: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育共同体、以班干部为核心的学生自我教育共同体和以社区为核心的闲暇教育共同体,实现了“全员合一育人、全程同一育人和全面统一育人”的目标。


  一是教育目标层次化。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出小学板块、中学板块德育教学目标,并将各版块层层分解,制定出不同年级施教目标,切实做到了“宏观调控”“微格运作”的目标体系和运作机制。


  二是教育内容序列化。各中小学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诊断、家长课程、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找准学生网恋、攀比、抗挫能力差、情感缺位等“精神缺钙”症状,开展良好品德教育、日常学习行为规范、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三大类共计37项专题训练,建构起清晰明了、科学可行的序列化结构树。


  三是教育途径网络化。各学校通过四个“狠抓”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合力。狠抓学生团队建设,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实现品行升华;狠抓家长队伍建设,通过家长课程、专家讲座、名师支招、远程会诊、讲师团报告等形式,大力提高家长德育执教能力;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德育教师、任课教师、班主任等齐抓共管的班级氛围和育人合力;狠抓三级队伍建设,形成政教处、年级组、班级于一体的纵向管理网络。


  四是教育方式多样化。各学校在加强课程育人的同时,还通过升国旗仪式、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会、模拟法庭及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熏陶、道德教化。


  五是评价方式多元化。各学校积极开展多元评价,利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避免“一好”取代“三好”的错误做法,全面开展星级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社会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形成性评价方式,并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结果全部纳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使评价更为客观公正、全程全面。


  六是教育管理制度化。为真正将品行养成教育常规化,各学校还成立了品行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出台了《品行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品行养成教育近期规划》《品行养成教育远景规划》等,力求将“育人”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着力点。

坚持“两条腿”走路


  “两条腿”就是指在课堂上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在教学中落实课堂有效教学要术“双20条”,从而实现“两打两提”目标。


  对于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不同实践背景和理论底蕴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看法,但就理想课堂的标准应当而且必须有着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和判断,那就是优质高效。概括地讲,“优质”指的是课堂的人文精神和育人质量;“高效”指的是课堂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效率。基于这一点,寿光市提出了“两打两提”的目标,即打造“真是”课堂,提升教学效益;打造“和合”课堂,提升教学品质。所谓“真是”课堂,就是课堂教学要讲科学态度,教学行为要从实际出发,遵循规律,要真实自然、实事求是、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所谓“和合”课堂,就是课堂教学要有人文气息,课堂中体现出师生的人文精神,要民主公平、合作互助、乐观向上、和谐美满。这里的“效益”主要指向学生的学习力,而“品质”主要指向学生的精神和生命成长力。

“真是”课堂与“和合”课堂的精髓,简言之就是“科学加人文”。为了实现这一课堂理想,寿光市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经过充分调研、大胆探索、提炼升华,创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研究课题“课堂有效教学要术双20条”。其研究侧重点是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成长,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学会做人,具体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的“两打两提”。“双20条”包括教师教学行为20条和学生学习行为20条。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20条:1.工作态度与精神风貌;2.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3.知识整合与重组技巧;4.学习方式与能力培养;5.学生情感教育与培养;6.课堂语言特色与艺术;7.课堂组织技巧与管理艺术;8.导入内容选择与情境设计;9.师生关系与课堂文化建构;10.教学手段选择与使用效果;11.讲授方式、时间与效率;12.提问设计与处理技巧;13.课堂小结、延伸设计与处理;14.课时板书设计与展示水平;15.反馈矫正技能与效果;16.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落实力度;17.评价多元化与有效性;18.教学三维目标设计与达成度;19.作业设计质量与批改时效;20.自我反思与评价。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20条:1.文明礼仪与精神状态;2.课前准备与预习习惯;3.课堂“自我”意识与能力;4.合作学习意识与表现;5.探究意识与表现;6.问题意识与表达主动性;7.创新意识与能力;8.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9.口头表达与交际能力;10.阅读方法与效果;11.听讲状态与技巧;12.笔记方法与质量;13.记忆方法与效果;14.活动参与度与任务达成度;15.作业态度与完成质量;16.温故知新态度与习惯;17.解题、应试技巧与心理素质;18.师生评价与自我反思能力;19.师生关系与情感发展;20.心智技能运用与发展。


  针对“双20条”,寿光教育局教科研中心组织教研员及骨干教师进行了具体解读,面向全市中小学印发了《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双20条”解码(读)概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规范,成为教师课堂教学驾驭技术的说明书和指导手册。对于“双20条”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寿光市台头一中范荣玉老师深有感触:“近几年,以‘双20条’为指导的课改实践让我们的课堂实现了‘四变三让’,即课堂变单边为双边,师生教学相长;变单规为双规,师生有章可循;变单向为双向,师生双向互动。在此基础上,让每个学生成为了学习高手,让每个教师成为了教学能手,让每个干部成为了行家里手。”


  正是基于“双20条”带来的课堂效益,2007年1月该课题被确立为潍坊市教育教学重大课题行动研究项目之一,并于2007年9月20日在潍坊市举行了“初中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双20条’”现场推介会,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认可和好评。2008年1月,“双20条”获得潍坊市教育教学创新奖一等奖,研究小组编写出版了《有效教学研究》一书。



笃行“四步走”方针


  “四步走”方针,即科学化→个性化→常态化→艺术化。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为此,寿光市提出了“四步走”方针。即由科学化到个性化再到常态化,最后达到艺术化。


  科学化是第一步。主要完成“双20条”的实践与达标,夯实教学基本功,使课堂教学走上有序轨道。通过专家引领、典型带动、校本教研、一人一堂课等方式,组织各学校深刻领会支撑“自主互助课堂”“345课堂”的“人性化”教育理念,找准有效嫁接的“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各自课堂行为,最终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易于学生记忆和操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自立性,从而让学生走上“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的自我学习之路。


  个性化是第二步。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冲破模式化框架的局限性,根据学科特点、教师特长、学生特质,确立适合学情的有个人特色的教与学路子。为达到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寿光市通过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征文比赛、书香校园创建等方式,倡导教师善学深思,不断训练个性情感、个性思维、个性行为,不断提升阅历、学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因材施教、因需而教的执教能力,从而让课堂成为情感交融、智慧飞扬的快乐磁场。


  常态化是第三步。常态化追求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有效性,是个性化与艺术化的过渡状态,在整合科学化和个性化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常态,并转变成自觉性和自动化。在这一阶段,各学校本着“没问题才是有问题”的原则,全面、大胆推行骨干教师执领的模式化课堂,切实做到成果共享、试验还田。对已暴露的问题,通过即时评价和有效反馈进行动态调控,不断修补、完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艺术化是第四步。其含义是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水乳交融,常态化提升到艺术化是一个质的飞跃,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需要不断反思、逐层细磨。为此,寿光市通过开辟名师工作室、基本功大比武、小课题研究、同课异构、微格点评等形式,引领教师进一步优化师生、生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四维”对话关系,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执教“合金”能力,达到“和谐”“真实”“真是”的最优化境地。


  为真正使课堂通过“四步走”方针达到优质高效、科学人文的境界,寿光市提出了四项具体要求和措施。


  1.校长是课堂建设的领导人和引路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改革与创新的速度、深度和效度,关键是看校长想为不想为,敢为不敢为,有所为还是无所为。为真正将课改落到实处,寿光市提出了校长要做到“三个深入三个用心”:深入课堂,用心观察记录;深入教师,用心交流评议;深入学生,用心沟通咨询。同时,将校长在课堂建设中的绩效作为年度视导中对校长管理和领导水平的标志性业绩,以此推动课堂的研究、创新和改革。


  2.骨干教师是生力军和领头雁。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带动一个学科的教师,一个好的学科组长能够带活一个学科组,一个课堂教学的名师能够带出一批名师。为此,寿光市竭力创设名师培养的良好氛围,出台名师成长激励措施和评价制度,加大名师培养力度。各学校既充分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抓好典型引路,又在每个学科中抓住优秀教师进行跟踪培养,努力做到校校有名师,科科有骨干。


  3.教学研究是最重要的根基和最佳途径。不管是提高课堂效益和质量,还是培养课堂教学能手和名师,都必须加强教学研究,面向教研要效益,面向教研要质量。在当前新形势下,寿光市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树立了“问题即课题”的校本研究意识,创立了“基于问题台账的多元合一”有效教研模式以及“同伴合作,专家引领,自我反思”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各学校在积极参与教科研中心教学研究活动的同时,主动联系上级业务行家到学校观课、议课,进行点拨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的指导作用,全方位提升教研的有效性。


  4.教育信息化是提升课堂境界的必要条件和措施。要把现代化教学思想转化成生动的实践,就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作保障。寿光市以“寿光教研网”为平台,以乡镇、市属学校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网上学习、交流研讨、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建立虚拟教师工作室、学科中心教研组、教育博客群等,通过网上交流加强教学研究,整体提升学科组群体教科研水平。同时,各学校积极倡导教师使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益。在谈到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作用时,世纪学校林春英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花样蒸饺》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要用到很多关于蒸饺的知识,学生在课前先上网查阅资料,了解饺子起源、饺子文化、饺子的种类及做法等相关知识,课堂上相互交流后在老师指导下动手操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达成“八仙过海”局面


  “八仙过海”,即让课堂教学改革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真正实现课堂的个性、独特性和多样性。


  教育是人类追求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个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既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近年来,随着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对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日趋活跃,各种名目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们全都披着科学、高效、创新的外衣,让人眼花缭乱,莫辨真伪。但归根到底,它们也仅仅是一种“模式”而已。是模式就有它的局限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固定不变的模式绝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适性的万能法宝。因此,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都只是为了使课堂趋向最优化和艺术化的过渡,而不可能是课堂改革的终点站。如果说,教学研究者可以为教师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的话,教学艺术就只能是教师自主性的创造成果。为此,寿光市提倡教师在“自主互助型课堂”和“345高效课堂”等科学化课堂模式的支撑下,根据学科特点、自身特长和学生特质,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思路。


  在近几年的课改中,许多学校创立了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如寿光市台头一中的“六学”高效课堂,实现了“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习能力;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培养表达力;把生命自由权还给学生,培养创造力;把生活决策权还给学生,培养决策力;把管理民主权还给学生,培养领导力;把命运发展权还给学生,培养成长力”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课堂成了学生省学、创学、乐学的学习乐园。世纪学校的“1231问题多向式”,也从学校实际出发,唱响了“学生第一”的课堂教学改革主旋律,实现了“主导”和“主体”的最佳结合、“导”与“学”的和谐统一,凸显出自己的特色。


  许多教师在学科教学实践中也逐步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北洛初中李向进的“初中数学‘双自主、学习型’六步教学法”,世纪学校王萍的“初中英语‘四化’教学法”,洛城三中韩少华的“初中化学体验式教学法”,台头一中范荣玉的“初中地理快乐铸图1+1教学法”,文家一中张守文的“初中生物实验闲暇教育四步教学法”,西关初中赵建霞的“初中语文单元整合复习法”,世纪学校肖艳的“初中物理四环节轻松复习法”,洛城三中赵恺的“初中历史‘故事化’教学法”,建桥初中王永亮的“初中政治‘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教学法”……


  目前,寿光市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步扭转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时间加汗水”的机械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再辅助于接受性学习的“人本加规律”的有效教学范式。广大干部师生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对于学生来说,成长立足于课堂;对于教师来说,成名成家来源于课堂;对于学校来说,成功取决于课堂。


  “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科学之美、智慧之美;能够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热烈憧憬和对乐观、光明、正直的期待……”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1248课堂策略”的进一步深化与推进,寿光市的课堂教学会向着更完美的境界迈进。


(《山东教育》2010年10月第29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