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阳光自信生长———寿光市圣城中学“三圣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 : 2019-10-13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向着阳光自信生长
———寿光市圣城中学“三圣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纪实
本刊通讯员 商荣宾 曹国栋
寿光,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县,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文圣仓颉、盐圣夙沙氏、农圣贾思勰皆为寿光人,世称“三圣”之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仓颉台弥水所经,有孔子问经石室,中有孔子像”,明确寿光为仓颉故里。寿光有仓颉墓、仓颉台、仓颉石室、仓颉双井,周时在仓颉墓中出土仓颉“鸟迹书”二十八字,“仓颉双井”旧时为寿光八景之一。仓颉,作为黄帝史官,“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文字的创造驱散了愚昧,奠定了人类文明之基;农圣贾思勰,北魏高阳郡太守,著有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成就了今天的“中国蔬菜之乡”,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农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盐圣夙沙氏,黄帝夙沙部落的首领,煮海为盐,开创了华夏制盐历史之先河,寿光被称为“中国海盐之都”。“三圣”对后世的文化、农业、经济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三圣”求实开拓的创新精神也深深镌刻在一代代寿光人的心中,流淌在每个菜乡人的血脉里。
在寿光,有这样一所学校,立足当地人文历史背景,紧跟时代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将“三圣文化”与学校核心文化有机融合,树立文化自信,仰圣学圣,见贤思齐,身体力行,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网络法治大赛杰出组织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健康教育示范校、潍坊市党建工作示范校、潍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潍坊市理论大众化示范点、潍坊市“互联网+”管理示范校、寿光市十佳惠民学校、寿光市特色学校、寿光市党建工作示范校、寿光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寿光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这就是寿光市圣城中学。
改变,从问题出发
寿光市圣城中学创建于1994年,始称“华侨中学”,1995年正式更名为“圣城中学”,是寿光市教育和体育局直属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0亩,现有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学部,9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41人,教职工320余人。
2015年9月,齐永胜调任寿光市圣城中学校长。此前,他在寿光市实验小学担任校长,用了整整八年时间,将实验小学打造成全市学生和家长向往的品牌名校。他先后主持了“习惯养成”“生活教育”“高效课堂”“学校文化”等4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出版了《追寻充满智慧的教育》《习惯决定素质》等多部著作;撰写的《文化激发校长领导力》《让读书成为儿童的第一精神需要》《学校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执行力》等30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受教育部委托,编写了面向全国小学生的教育读本《勤俭节约伴我行———全国小学生节约教育读本》。在实验小学期间,齐永胜已经是全市闻名的专家型校长,学校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他本可以按部就班地享受这份安逸和平静。
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工作,齐永胜感觉有些突然和不适应。齐永胜师范毕业后在乡镇基层学校任教,后因教学业绩突出被教育局选拔担任小学教研员,并担任小学教研室主任多年。对小学业务和管理工作驾轻就熟的他,调任市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对初中业务生疏,一时难以入手,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况且圣城中学前期学校发展欠账较多,学校办学条件差;建校时,学校是按照完全初中的标准设计建设,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人说:齐永胜到圣城中学干校长,缺钱缺物,新地方新摊子,受累不一定出成绩,哪比得上在实验小学舒服。在领导的信任、嘱托和周围不少人的议论声中,齐永胜走马上任了。
圣城中学的干部和教职工发现,新来的这个齐校长文质彬彬的,和颜悦色,沉默寡言。到任后,没有急于召开全体教职工会,也没有急于发表他的“施政演说”,每天主要去做两件事:一是整天满校园地转悠,每一个角角落落都不放过;二是开了几个座谈会,广泛征集各方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我为学校建言献策”的形式,向全校干部和教师征集;以“致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征集;借中秋节慰问的机会,向老校长、老教师征集;甚至在课间时跑到学生中间,通过与学生聊天征集。
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齐永胜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征集到了30多条关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带到刚刚组建的校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进行讨论,结果一下子炸开了锅。
“第一条意见说,我们学校现在缺乏特色,老师只一味地严抓学习,作业布置得多,学生学习吃力、效率差……学校光要特色不抓成绩,那还叫学校吗?要求不严格,作业不多,成绩不好,这学校还怎么办?”
“第三条里面说,学生校园生活单调,实践课程少,多功能室少,还要多设置实践课程,增加多功能室,同时安装暖气,更新仪器和器材等配套设施……实践课程多了,基础课程随之就少,我们的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咱们教室和办公室现在都不够用,许多老师挤在阴面的储藏室办公,哪有那么多房间当多功能室?仪器和器材所需资金巨大,那点儿办公经费根本不够。”
“第十六条还说,学校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搞起来,一进校园就感觉高雅、高大上。咱是个公办学校,上级每年拨付的经费有限,哪有多余的钱搞文化建设?咱们和那些民办学校没法比,人家是学校建设标准高、学生收费高,学校有钱投入搞文化。”
副校长和主任们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越说越激动,一发而不可收。
“第十一条说,上学、放学期间,大门口前交通秩序混乱,小摊贩聚集,道路拥堵厉害,希望学校出面整治。这明显是不合理要求!学校又没执法权,怎么去管路面交通和小摊贩?顶多要求一下学生们遵守交通秩序,别去乱买零食,其他的我们根本管不了!”
“第二十条说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感不强,如何让每一个教师都愉快地工作,快乐地生活,享受到为师之乐?”
“许多意见建议简直无法实施,都远远超出学校的能力范畴了,咱们能做到三分之一就很不错了!”
这次会议讨论得很热烈,愿望想法也不少,同时牢骚和无奈也流露了出来。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征集到的许多意见是城区老旧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面临的“硬伤”,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对学校来说,只能认真对待,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面对,但仅凭在学校层面完全解决,几乎是不可能的。
此时,齐永胜还是和往常一样,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偶尔插话询问一下发言中的有关问题,边听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大家看到这么一个沉默寡言的校长,竟然把这些“老大难”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让好好的校委会充满了“火药味”,都不清楚他是怎么想的,心里也都暗暗为他捏了把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三年后,这些棘手的问题全部在齐永胜的引领下逐一得到了解决。他组织的这种开会的形式,之后也被固定了下来。每周四的下午召开校委会,学校的大事要事、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拿到会上来讨论,唤醒了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校务的热情。
齐永胜看似平静,内心却从未停止过思考,他对困难和问题早有思想准备,但没想到会这么多、这么难。那段时间,他一遍遍地翻看征集上来的问题:“特色学校建设”“文化氛围”“校园生活单调”“教师幸福感”“校园周边环境混乱”……提炼出来的这几个关键词,一直在齐永胜脑海中反复碰撞、交融,渐渐成为一个整体。
有一天,齐永胜正在听九年级政治老师赵永珍的公开课。赵老师正在讲解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一段话:“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
突然,两个字蹦进了他的脑海里:“文化!”学校文化就是这些关键词的纽带,它能引领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唤醒每个人心底的那份美好,共同去面对并解决遇到的问题。
用文化来引领学校发展,唤醒师生的行动自觉,激活学校各个要素,办成一所人人向往的美好学校,可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齐永胜经过深思熟虑后,拿出了一本“秘籍”———《圣城中学以文化引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这是他来到圣城中学后不断调研和思考的成果。这成果怎么用,在接下来召开的全体教职工会上有了答案。
火药味颇浓的校委会召开一个月后,期待已久的圣城中学全体教职工会议终于召开。会议召开形式让大家眼前一亮:一进入会场,主席台上没有传统的会议桌,上面只立着一个演讲台,不像是校长召开的全体教职工大会,更像是专家来作报告。
报告的内容更是新颖。会上没有像传统的校长一样作严管理、抓队伍、抓成绩的讲话,而是作了一个题为《建设有文化品位的好学校———我们学校未来三年发展愿景与构想》的报告,谈了几个话题,分享了几条理念。同时他把这场会议命名为“学校发展愿景与战略对话会”,以对话的形式和大家商讨如何办一所“有文化品位的好学校”。
齐永胜一开场,谈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改变,从问题出发”。他说,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和不敢面对问题,要以文化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制订三年发展规划。通过传承、改革、发展、创新,身体力行,引领成长,一起干事创业,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文化氛围浓厚、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师生内心喜欢、家长社会高度认可的品牌学校;努力实现学校内涵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全市乃至全省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引领。
报告还对校园文化、队伍建设、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进行了讲解,从侧面一一回应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分步实施,其中对“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这个话题进行了重点而深入的阐述。
“有意思,新来的校长像个专家似的,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倒是很好听,就是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我倒要看看我给他提的提高教师待遇,增加实践课程、多功能室的事儿,是怎么来改变吧?”有一位教师私下有些嘲讽地说。
提炼“三圣文化”,凝聚师生共同价值追求
言必行,行必果。齐永胜用雷厉风行的行动打消了学校干部教师的顾虑,按照三年发展规划,他马上践行了对话会上“用文化引领成长”的承诺。
2016年寒假刚过,齐永胜主持召开了学校文化建设研讨会,由老教师、地方史专家、校园文化专家、教师代表等参加。在会上,齐永胜问老师们:“我们学校为什么叫圣城中学?这个‘圣’字从何而来?我们学校的文化是不是可以从这方面深入挖掘?”
有人说:造字鼻祖文圣仓颉的墓和祠都在寿光,仓颉石室28字至今无人能识;有人说:农圣贾思勰是寿光人,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学巨著《齐民要术》,寿光也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还有人说,在寿光西北部发掘出了历史上最早的制盐遗址,考证了最早“煮海为盐”的盐圣夙沙氏是寿光人,寿光还是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既然学校被称为圣城中学,能否将三个圣人都集中到我们学校上来,将‘三圣’作为我们的学校文化标识呢?”齐永胜启发道,“我希望圣中学子在这三位圣人的引领下,唤醒自身潜能,仰圣学圣,见贤思齐,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大气有素养的人。”他的提法,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同。
经过反复论证和推敲,“三圣”的内涵更加丰富和贴近学校文化育人实际。农圣贾思勰,象征“教育即生长”,让教育为师生提供生命保障,令他们的生活富足,生命有基础;盐圣夙沙氏,象征“教育即生活”,让师生生活得有滋有味,生命有力量;文圣仓颉,象征“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中求发展,让生命有灵魂。以“三圣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理念系统初步构建起来。
为形成“三圣教育”的浓厚氛围,让师生尽快形成改革共识和自觉行动,齐永胜把突破口首先选在了新校徽、新校训的重构上。
校徽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和象征,校徽的设计既体现了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又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等内容。圣城中学的新校徽中心图案为一枚方形中国篆刻印章,上面刻有三个甲骨文变形“人”字。“三人”造型既象征寿光“三圣”文化源远流长,泽被后世,又寓意“三圣”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三人”造型从整体来看,还像一个人在躬身前行,谦卑地向圣贤学习,立志做一名大气有素养的中国人。同时,图案还呈现出左“口”右“耳”辅助造型,寓意耳聪口敏,善闻善问,体现了今日圣中人“三人为师,见贤思齐”的校风。校徽整体颜色为将军红,古朴庄重,深沉热烈。校徽构图和谐稳健,简洁明快,厚重大气,将“三圣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融合,达到内外协调统一,既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独特的书香气息。
新校训凝练为“仰圣·力行”,首先是“仰寿光三圣而力行”,学习“农圣、盐圣”走进自然,崇尚科学;学习“文圣”,注重内在文化修养,知行合一;学习“三圣”的开拓创造精神,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成就生命的价值。其二是“仰古今圣贤而力行”,学古今圣贤,以贤为镜,博古通今,博采众长,创新敢为。其三是“仰身边榜样而力行”,谦虚好学,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榜样,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在此基础上,提炼生成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大气有素养的人”,校风是“三人为师、见贤思齐”,教风是“惟实惟真、教学相长”,学风是“善闻善问、学以致用”,办学目标是“建设有品位的学校、培养有素养的学生”,完整的文化理念呈现在师生的面前。整体构建,合理安排,文化景观俯拾即是,办学理念以各种形式呈现于校园,增强了师生的认同感,凝聚起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为了更好地宣传学校文化理念,党员教师魏庆伟、丁立美、滕飞等还合作完成了《圣中·三圣颂》和《圣城中学赋》。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在考察寿光市圣城中学时,对齐永胜提出的“三圣教育”这样评价:“文化可以让我们走向更高的境界,那就是自由的境界。如果这个校长站在文化的角度,他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种文化自信?应该有!”
开发“三圣”课程,以课程改革提升育人质量
2016年11月15日,全国“学本课堂”创建研讨会暨寿光实验区成果展示活动开幕式在圣城中学报告厅举行。
在校长齐永胜带领下,圣城中学“学本课堂”创建团队作了以《学本课堂,给师生装上成长的发动机》为主题的专题汇报。在开幕式上,领导、专家对圣城中学深化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你们学校很有特色、很有文化、很有品位,学校办得很好;给你们提个建议,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三圣文化,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三圣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三圣教育”确立后,如何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如何让它成功落地、开花结果?齐永胜和他的团队着手开发课程,用课程来影响学生、改造学校、促进发展。
学校成立了以齐永胜为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多层次召开研讨会,以“三圣文化”为统领提炼出学校文化价值体系,从“文圣”“农圣”“盐圣”三方面分别开发相应课程内容,成立三个团队协同推进,全力打好三大课程体系构建的“三大战役”,真正让文化引领学校整体发展,雕塑学生心灵。
“文圣课程”包括文史课程、文艺课程、文礼课程,主要指向“基础类课程”,目的在于“文化于心”。以国家必修课程为基础,学科核心知识为中心,强调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科思想的教学,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构建必修课程核心知识结构,夯实学科基础,激发学习兴趣,为促进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实现层次递进和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农圣课程”包括农慧课程、农健课程、农本课程,主要指向“主题类课程”,目的在于“农重于行”。即将学校活动主题化、系列化,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主要包括传统文化课程、节日文化课程、研学旅行课程、主题实践课程等。
“盐圣课程”包括研探课程、研思课程、研创课程,主要指向“兴趣类课程”,目的在于“研明于理”。主要强调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以此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所需的知识,包括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创客竞赛课程等。
在学校师生的眼里,齐永胜富有教育情怀,没架子、接地气,工作有激情、有创意、爱钻研。经常见他与语文老师讨论修改稿子,与美术老师讨论设计构图,与信息技术老师讨论修改幻灯片。他扑下身子和老师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的教学。通过齐永胜身体力行的引领,大家慢慢地接纳了这个邻家大哥般的校长。同时,大家心中的教育梦也慢慢地清晰了起来,如同被唤醒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潜能被唤醒的老师们,潜力是无穷的。圣城中学老师们结合各自学科,自发将三圣广场、三圣教育书院、幸福书吧等文化载体利用了起来。在每周固定的时间,侯爱杰老师带领的合唱社团会把三圣广场占领,张春杰老师带领的创客社团会把创客中心占领,仲伟平老师带领的国画社团会把圣思园占领,杨重庆老师带领的团员先锋社团会把圣雅园占领,李洪祥老师带领的诵读社团会把幸福书吧占领……初中部语文教研组的范灵、宋慧丽、王洪艳还组织语文老师集体教研,把各班每周两节连排的大阅读课,全部搬到了三圣教育书院来上,浓郁的文化和读书氛围,一下子让学生们爱上了阅读。甚至每天晚上,书院的教师阅读室都是灯火通明,老师们有的在认真读书,有的在开读书交流会,有的在小声地交流阅读感悟。丁立美、李文丽、彭雅文三位老师还利用这些文化载体,创新性地成立了小讲解员社团,让这群学生围着各长廊练习讲解,除了为新入学的同学讲解文化景观外,还承担起了为参观团讲解的任务,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而书法社团的学生们更大胆,他们提出,要为学校所有文化景观题写名称,然后挑选大家最认可的做成牌匾,永久挂在上面。老师们后期还开发出适合各个学段的“三圣教育”研学旅行课程,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阅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只要是对师生成长发展有利的,齐永胜都会一一满足,他要的就是这种被唤醒的状态。在这种人人争先的氛围中,整个校园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生动局面。学校的体育竞赛、学科联赛、创客大赛、作文大赛等各类比赛一改之前陪衬当绿叶的状态,取得全市第一成为常态,在全省、全国也经常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在寿光市足球联赛中,圣城中学足球队以大比分夺取冠军,当时引起全市轰动。齐永胜自己都没想到,被唤醒后的师生身上竟然蕴藏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小学部家长杨庆山说:“我家孩子喜欢玩机器人,之前花了不少钱在外面的培训班学,但一直没有长进。学校建成三圣教育创客中心后,成立了创客社团,我家孩子就跟着学习,竟然还在全省拿了奖。在学校社团里学,不但全免费,老师还更专业、场地更规范、设备更先进,安全还有保障,我们很放心、很高兴!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
“三圣教育”课程体系要通过课堂这个主阵地来实现。改革现有课堂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把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这是齐永胜带领全体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课堂教学中,圣城中学广大教师充分发挥三圣“学习、借鉴、反思、创新”的精神,梳理提炼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四环八步”学本课堂模式,“四环”是先学环节、展示环节、释疑环节、训练环节;“八步”是自学、互学、反馈、展讲、点拨、精讲、精练、反思。经过不断地打磨和实践,分群走班课堂模式也在稳步推进,一种高质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型,并在圣城中学的课堂教学实际中发挥出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近几年来,圣城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直居于全市同类学校前列。
2018年10月28日,中国教科院在大连召开全国课程育人创新实践研讨会,齐永胜代表圣城中学作了典型发言,把学校日臻成熟的“三圣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介绍,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党建统领,红色引擎推动“三圣”教育向纵深发展
2018年11月10日,山东电视台《政事面对面》节目专题采访齐永胜,他在整个节目15分钟的时间内,畅谈党建经验、青少年价值观、习惯养成教育和文化建设,齐永胜和圣城中学“三圣教育·红色领航”党建教育品牌在全省打响。
多年来,圣城中学把“三圣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合,以大党建思维抓学校文化建设,统领学校一切工作,找准了传承与创新的契合点,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发展和党建品牌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圣城中学将“三圣文化”与党建工作紧密融合,同向发力,突出“六个融合”:一是校园文化与党建文化有机融合,建成了“五廊两园一室一家一广场一书院”等一大批党性教育阵地,让党性教育与非正式学习随时随地发生。二是常规课程与党建课程有机融合,编写了《童心向党》《点燃正能量》《跟习爷爷学经典》等党建教材,组织了党建课程素养展示活动。三是名师培养与“红烛先锋”有机融合,成立了12个党员名师工作室,实施了党员教师“传帮带”和“青蓝工程”。学校党建专题片列为“党员教师进党校培训”内容,两位党员教师作专题介绍,齐永胜也受邀为青海、陕西以及曲阜等地党员干部讲课。四是德育工作与“红心向党”有机融合,组织了道德大学堂、德行好少年评选,向毕业生赠送《宪法》《党章》等红色礼物。五是师德师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有机融合,大力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大力推进学校班子勤政廉政、教师廉洁从教为重点的廉政教育。六是教师培训提升与党建实践活动有机融合,组织实施了党建大教研、“1+N”阅读等主题活动。
实施“党员导师制”,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员教师丁立美多年来一直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倡导学生大量阅读,大量背诵,大量实践,带领学生探寻名胜古迹,拥抱自然景观,走进慈善机构,努力让学生们遇到最美的自己,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赞赏。
有一天,齐永胜在参加完丁立美所在教研组的研讨后,对大家说:“丁老师所做的这些对学生终生都有利、有益,家长非常支持,我们应大力推广。我们先在学校成立‘丁立美名师工作室’,设立党员先锋岗,等时机成熟时,我们要积极向外推广。”2016年6月17日上午,齐永胜协调并命名的“丁立美老师‘读行诵写四位一体’教学法全市推介会”在圣城中学隆重开幕,寿光市教育局领导和全市400多名语文教师参加,受到广泛好评。2017年12月11日,丁立美被评选为潍坊市特级教师,成为老师们身边的榜样、学习的楷模,影响和带动了全校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18年8月,寿光遭遇特大洪灾,圣城学校的党员率先组织捐款,率先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捐款达到15.3万元,累计开展320人次志愿服务。《寿光日报》、寿光电视台、寿光网等媒体纷纷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如今,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陆续吸收师生家长加入。在寿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这支队伍主动走上街头,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学校门口上放学期间的交通秩序维持,则是以学生家长志愿者为主,现在已经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解决了上放学期间路口拥堵的问题。学生家长不仅向往美好学校,现在也成为美好学校建设的一分子。
2018年5月2日,《中国教育报》以《红色引擎推动“三圣”特色发展》为题,大篇幅刊登寿光市圣城中学以文化引领进行特色创建的先进经验。
2018年5月8日,第六届中国(寿光)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组委会专门向圣城中学发来邀请函,把开幕式前后两个小时的黄金时段全部让该校的学生进行素养展示。该校党员教师组织了200多人的队伍参加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受到主办方和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高度赞赏。这是该全国性展会开办以来,首次将黄金时段节目全部交由一个学校来承办。
那位曾在三年前对刚上任的齐永胜持怀疑态度的教师,在一次全体教师“1+N”教师读书交流会上,上台交流“阅读《论语》的感受”时说道:“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三年前,齐校长也是在这个台子上,和大家进行了学校发展战略对话,探讨了许多话题,当时我还曾怀疑。之后他的行动告诉我们:齐校长像个催化剂,凝练了咱们的‘三圣文化’,打造了咱们的党建品牌,不断引领咱们的学校发展,唤醒了我们在座每个人的潜能。我所担心、怀疑和认为他办不了的事,他都办成了、办好了,也包括许多那些我们一直梦想而没有实现的大事。我现在对齐校长是服了,是真心服了!”
现在,齐永胜为学校制定的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已高质量实施完成。他通过“三圣文化”,成功打造了学校的特色品牌和党建品牌,受到家长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赞誉,仅2018年一年就吸引了39批次3000多人的参观考察团来校观摩学习交流。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在齐永胜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两句话:“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在这样一位有教育情怀、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校长引领下,圣城中学将循着圣贤的足迹,朝着梦想的方向自信、努力生长,一往无前,一路辉煌,一路阳光。
(《山东教育》2019年9月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