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探析
发布日期 : 2019-09-1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李亭亭 亓英丽
2017年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于明确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且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那么如何认识学业质量,高中化学新课标中的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对于化学教学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启示,本文将围绕学业质量展开探讨。
一、学业质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最终会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这是任何课程都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在2003年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中,主要是借助行为动词将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了不同的水平,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学习的结果,其本质上还是以内容标准来涵括课程内容与学习结果。在课程编制系统当中,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就是通过规定学习内容来构建课程目标的内容载体,如果将课程内容作为输入端,那么输出端就是学生的学业成就。课程标准如果重在确定课程内容框架,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描述过于模糊,就存在一个重视输入,忽视输出的情况,从而会导致课程实际实施的结果偏离预期,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质量”是用来描述事物或实体具有的能力特征的属性,学业质量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一定的课程学习后所能达到的学业成就表现。在2017年版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除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外,还增加了学业质量这一部分。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代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尽管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规定,也都是围绕学生发展而展开的,体现了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但是与之相比,“学业质量”则直接对接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表现,将课程输出端作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高中化学新课标将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 4级,学业质量水平2是高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合格要求,水平4则是化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命题依据。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高中阶段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需要一定的指标体系,而学业质量标准就可以用来检验学科核心素养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程度。
除了学业质量水平的规定外,和以往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还在课程内容中,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三个方面对课程主题进行了描述。内容要求规定了学生学什么,教学提示建议怎么学,新增加的学业要求则描述了学生能够做什么。学业要求通过规定学生在学完某主题内容后的成就表现来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所以,无论是学业质量还是学业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都紧密围绕“学生”,将学习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有机结合在一起,它关注的是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习结果与进展情况,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或达标状况,凸显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视。而明确的学业成就规定也为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提供了依据,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业质量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保障
我国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了普通高中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围绕这一主旨,化学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划分了学生在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在课程标准附录中明确描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在“素养为本”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建立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对学生的成就表现进行了总体刻画。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的4级水平对应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4级水平,每一级水平都包含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5个方面;每一级水平又划分了4个条目,每一条目对5个方面的素养有所侧重。所以说,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是以素养的培养,而不是知识掌握为价值取向,它是对学生应该具备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达到的具体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而不是对于知识的描述。
上一版化学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解构科学素养,为了跨越综合性的素养和具体知识之间的鸿沟,力图通过规定学习的内容、方式、程度达到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然而人们对“科学素养”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科学素养对三维目标的统摄与整合作用,造成了三维目标发展的离散与不均衡。由于缺乏知识整合和素养具体化的媒介,知识学习和素养形成之间难以实现贯通。2017年版化学课程标准将每一维度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分为4个水平,对每一水平进行具体的界定和描述,然后将不同维度同一水平的素养横向组织,确定了学业质量水平的四级水平标准,作为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的依据。同时在学业要求中也结合具体主题内容要求规定了学习结果表现。
学业质量标准通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层次水平进行界定和描述,结合学习内容要求并加以统整,刻画出了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应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表现,实现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综合衡量。学业质量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这种明确化的交互、对接、契合关系,既为教师进一步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支持,也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提供了依据,从而使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避免了孤立和架空。新课标中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比于科学素养来说更具可操作性,学业质量标准的规定也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学业质量能够促进“教学评一体化”达成
任何课程教学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系统活动,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历来都是这个系统当中备受重视的两个方面,但学生学习结果如何,即学习评价却由于研究起步晚、难实施等多种原因影响而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高中化学新课标倡导教、学、评的有机衔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形成育人合力。而如何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则不失为一个桥梁,将教学、学习与评价能够有效地衔接起来。
首先,从学业质量标准自身内涵来看,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内容学习后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还是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一种描述,揭示了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学习结果,而且还力图使学习结果能够被观察和测量,作出学习水平的判断。因此,学业质量标准可以用来衡量和检验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和水平,是开展学习评价的一个根本依据,对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既然学业质量是和学生的学习结果联系在一起,那么除了对学习评价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之外,它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航标。
其次,从教师教学来看,如果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参考依据,无法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程度,那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很容易偏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学业要求描述了主题化的学习结果,学业质量标准描述的是阶段性的学业成就表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达成需要综合多个主题的学业要求,因此学业要求适合教师进行主题下的教学安排,而学业质量标准适合于教师进行整体全程的教学规划。学业质量标准以素养为核心,体现了课程内容与质量要求的结合,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与评价。学业质量架起了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桥梁,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依据。
学业质量融合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内容,展现了学生经过课程内容学习获得的素养的表现水平,实现了课程内容与素养目标的连接和贯通,这对于形成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体系,落实“素养为本”的教学,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真正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教育》2019年7、8月第29、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