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进行物理教学的几点做法

发布日期 : 2018-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文登区文昌中学   张红英

 

多年教育实践得知,很多学生学习物理都会觉得很吃力。他们往往对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容易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尴尬局面,所以导致很努力但成绩却极其不理想。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我觉得改变这种现状只有教师理清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演奏好重视基础、指点方法、搞好复习这三部曲,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学习物理的金钥匙,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夯实基础是学好物理的根本基石

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教师会越来越“眼高”,不自觉地就会以为怎么那么简单的知识学生却不会呢?其实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且物理学习方法与已有的经验相冲突。譬如初三第一章的速度教学,在数学上,表示速度,两个数字相除,最后结果一秒走了几米,一分钟走了几米,一小时走了几米都可以。但物理上,每个物理量都有相应的符号,计算时必须要求有公式(或公式变形),运算的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单位还要用符号表示),而且单位必须要统一,否则就是不正确的。这些对教师来说,很简单嘛!但对于学生来说,的确都是难点。所以,教师要在放慢节奏的同时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熟记、理解、掌握和应用。

夯实基础这是学好物理的最先要条件,也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物理乐园”中。例如:有一次,在讲“运动的描述”时,只要老师指定一个参照物,判断另一个物体是什么运动状态,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判断出来。可变了一个角度问,“如何描述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学生马上就“蒙”了,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其实不过就是把刚才的内容全部说出来就行了。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问题学生没听懂,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对大多数术语不了解,也没有形成物理的逻辑思维模式。当我把问题换成“这个物体是动还是静”时,马上就有很多学生举手抢着发言。然后我接着解释什么是“运动状态”,这样学生以后就能够分析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了。所以,我们要注意老师每出一个问题的合理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还要逐步介绍一些物理专业术语,让学生明白问题,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自如了。

二、重视实验和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有效途径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寻找素材。通过创设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消除对物理的恐惧感。例如学习惯性知识,通过回顾体育课中一些情景,例如投标枪、跳远、掷铅球的助跑、百米冲刺要留有大的空间的事例,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惯性的应用与防止的知识理解。这种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学习,是最富有成效的,让学生感到物理既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探究欲望。同时新课程倡导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实验,鼓励师生用随手易得的生活用品为原料,经过加工改进,开展实验活动。例如长笛的妙用:利用长笛的长度不同和嘴吹的力度不同演示音响和音调的区别。一次全体同学的投入动手实验,使用的是简单、熟悉的材料,消除对物理的神秘感,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突出“新、变”搞好复习是学好物理的有力保障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物理除了平时打好基础,提高能力外,复习方法也很重要。物理复习要突出“新”和“变”。

“新”,平时学生按课时学习的知识是分散的、零碎的,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结构,抓住主线,理清线索,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知识,补充新内容,在整个复习中保持新鲜感和刺激。例如在巩固物态变化时我编写了这样的小故事设计练习:寒冷冬天的早上,小明睁开眼看到窗玻璃上有精美的窗花,室外有一层厚厚的雪。他取来一些雪,放到炉子上的锅里,看到雪慢慢地化了,一会儿雪化成了水,随着不断地加热,水不一会儿开了,锅周围有很多的“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了。小健来他家,一进门,小健的眼镜片“模糊”了,但他还是能闻到固态空气清新剂的芳香。小健还告诉他,尽管很冷,他家冰冻的衣服也干了。……请分析文中有关的物理过程,指出其中的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以及吸放热情况。这个“生活场景”把整章内容互相联系,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种“新颖”的富有乐趣的生活情景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质量。

“变”,即题型的变化和解题方法的变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一个体积为0.5dm3的铁球,其质量是0.8k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可以通过比较密度、体积、质量等三种方法辨别。

在学生熟悉的基本题型的基础上进行“一题多变”,把这道题拓展改变一下:如,如果空心,空心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注入水,水的质量是多少?球的质量是多少?充分挖掘题目的潜在功能,把问题逐步发展或延伸。通过分析,使学生达到“弄懂一题,学会一片”的功效,这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我觉得物理教学应具备魅力课堂之要素——学生快乐,教师智慧,课堂高效。教师只有发挥自身的智慧,在课前努力钻研,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在课堂上才能成为一个挥洒自如的指挥者,游刃自如地驾驭课堂;精心创设的物理情境、设计的随堂小实验、及时跟进的小练习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快乐学习中收获成功!

 

(《山东教育》2018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