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的培育刍议

发布日期 : 2018-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

山东省龙口第一中学   殷  涛   赵显鹏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意识越来越受到重视。法治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已被明确提出来。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结合课堂教学,强化学生法治精神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学法守法,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依据新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法治教育内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模块化的梳理,将教材中分散的法治教育内容集中起来,找到教学知识点和法治观念教育的切入点,通过进行系统化、层次化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自身的法制意识,这样就能将法治意识教育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此外,法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细心地观察身边发生的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

例如,在进行“市场秩序,自觉纳税”这一目的教学时,我首先对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重要税种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明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其次,全面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让学生去明了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是怎样的去引导资源配置的。通过活动“列举:不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的现象”,让学生明白法律在规范市场秩序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趁热打铁,通过活动“讨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好处”,让学生逐渐明白市场秩序对整个市场运行的重要性;最后,教师通过演讲赛“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进一步阐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纳税的义务,还深入理解市场和法治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逐渐养成了纳税光荣的观念,自觉遵守税法,抵制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在学生消费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向商家索要发票,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学生还在班级发起了一个“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及时举报”的督查活动,排查学校周边是否有人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法治素质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法治观念,让学生对社会、对依法治国产生使命感,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依法办事,养成维护自身权益的习惯

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面对一些违法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畏惧等消极情绪。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选择合适的例子来消除学生内心维护自身权益的畏惧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从而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事例,条分缕析,引导学生理解、深化。

例如,在进行“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这一目的教学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将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前段时间的“共享单车押金退还”“网络订餐卫生安全”等热点网络维权事件)在课堂上列举出来。这些事件是典型的“小事件,大新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讨论。笔者将它们放到课堂上,果然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如果自己碰到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厘清依法维权的过程,掌握了依法维权的途径有哪些以及这个行为的重要意义。通过讨论,不仅极大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法治观念,还培养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老师发现学生的依法办事的法制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生们能依法维权;当身边的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学生能够及时地给予正确的维权建议;当出现一些社会维权事件热点时,学生们能够就此展开积极讨论,通过讨论,逐步养成正确的依法办事的意识。在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治教育,对于学生增强自身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不仅是课标的要求,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这一点必须为教师所重视。

三、依法治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都有参与政治生活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政治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整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政治思维和视野。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课外政治生活的主题知识讲座,也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法治故事表演等进行多种形式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教师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人公意识,加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勇于发表意见的精神。

例如,在进行“依法治国,积极参与”这一目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对依法治国的讲解,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以及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条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司法制度,让学生明白司法公正的价值,确定法律的权威是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其次,结合十九大报告,向学生全面阐述全民知法、守法、用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所在;最后,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需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这样的教学,老师发现学生在面对不公正的执法现象时,都会勇于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积极关注一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表现。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法治社会建设任务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如何将法治观念的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所有中学政治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其法制意识的强弱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得是否完善。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法制意识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将是我们的永恒探求,好在我们已经在路上。

 

(《山东教育》2018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