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发布日期 : 2018-0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肥城市王庄镇初级中学   叶立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英语教学方式、方法都在发生着变化。然而,当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找出根源所在,寻找正确的解决方法和对策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教育。”因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谈一谈初中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教材与教学方法的问题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自新课改以来,教学方法的翻新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以教材顺序开展教学,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再到翻转课堂的实施,凸显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第一个阶段: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开展教学。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写以话题为主线展开,每个单元分AB两部分,A部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呈现,B部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在编排上,从词汇到重要语言的呈现,再到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教材既是一个教案,也是一个学案,从词汇到语言应用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教学。

第二个阶段:研究教材进行整合,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由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法与学法在不断创新。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改变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为建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这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主要做法有:教师首先读一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查明知识分布,分清内容主次。其次,研读教学参考书,尤其是教学建议部分,从知识到教法有一个全局的考虑,制定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次,设计几个课件,特别是知识呈现、语言操练(机械操练与意义性操练)、思维导图(知识归类)、达标训练等。但要注意的是课件不需要太多,更不能花里胡哨。最后,写出翔实的教案,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到课件的选取或设计以及一些预设问题的处理,要写得细致一些。

第三个阶段:研究教材进行整合,借助微课和导学案开展教学。这种模式的精髓是“先学后教”,即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教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让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主要做法:一是开展课前预习。教师依据教材编制导学案和录制微课,让学生在课下看微视频并做导学案上的题,完成预习任务。二是合作、交流和展示。课堂上依据导学案让学生合作、交流和展示。三是点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展示,对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精讲点拨。四是巩固性操练。依据教学重、难点,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操练。五是教学反馈与评价。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达标题,统计做题情况,最终实现人人达标。从此模式来看,教师注重学生的课下预习,对课堂有所放手,把时间、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时间里,通过小组合作、同伴互助讨论问题,使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更有趣,改变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翻转了课堂。

从英语教学的这三个阶段来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潜心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借助多媒体技术、微课和导学案,紧跟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选择正确的教法与学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解决教材与教学法的问题,努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基础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包天仁教授说:“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英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教学时既不能只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只重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知识的教学,两者就像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需要两轮驱动。

教材中呈现的基础知识有深度但不够全面、系统。教师要解决好“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教教材就是以教材为本,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绝不越雷池一步。用教材教就是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为纲,以初中英语教材为载体,站在学科知识的高度,适当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学时要用教材教才是正确的选择。

能力即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条件,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做事情的能力。知识转化成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语言知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彰显生命活力,才有意义。只有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开展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训练,在有语境的语言思维训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才能逐步形成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能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英语教学既要拓宽知识面,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又要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三、大声朗读与默读的问题

大声朗读和默读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语言是有声的文字,语言的学习与积累主要是通过大声朗读、背诵来进行的。然而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生往往会忽略大声朗读的重要性,习惯于默读。

大声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口语训练方法,也能打破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能够集中注意力,加深记忆,增强理解能力,更是一种培养语感的有效方式。应长期进行大量的反复的朗读训练,比如单词、习惯用语、句子、对话、课文都需要大声朗读,甚至达到熟背的程度,让学生在模拟的语境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习语言,形成语感,提升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英语教学也要重视阅读,它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比如教材中每单元B部分的课文,读后完成关于课文的任务练习。因为课文长而难,编排的意图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是指学生手边的英语读本或网络英语文章,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就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并能静心思考,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默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四、平时练习与考试的问题

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说:“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可见练习是多么的重要!平时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它包括语言交际练习和笔头练习,无论基础知识还是语言能力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的练习要编制有语境的练习题目,突出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目的在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语言能力的练习要设计听力题、完形填空、阅读和写作题,通过长时间、大量的训练,逐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编制一些考点或者一部分考题对学生所学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分为单元考试、阶段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升学考试等。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考试题几乎看不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语言能力考查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教师依靠猜题或者考什么教什么、寻找教学的捷径是行不通的,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练习,变语言知识为语言能力才能适应考试。

因此,平时练习与考试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各有侧重,但二者不能混用。

总之,对于当下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经过深思熟虑,梳理归纳,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实际问题。正如赞可夫所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学案、微课,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改进教法和学法,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山东教育》201712月第3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