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机会该不该给

发布日期 : 2017-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林海波

 

每周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这次轮到了某班主持和演讲。当该班演讲的那名学生一张嘴,全校的师生都愣住了。他的嘴里像是含着一块石头,说的内容,谁也听不清。接近10分钟的时间,下面的纪律越来越差。本来严肃的场面,搞得很难堪。

这是为什么?事后我了解到,这是该班的学生在学校最后一次主持升旗仪式,该班的班主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机会,在班上公开表示,谁想演讲可以主动报名。当时,只有这名学生直接站起来报了名。班主任老师对他进行了一下培训,在效果不佳的前提下,硬着头皮让他进行了演讲。

该班班主任的想法很简单,由于这是该班最后一次进行国旗下的演讲,想给学生留下一个珍贵和美好的回忆,设想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但事与愿违,只有这名学生报了名。而老师只能将错就错,让这名学生进行演讲。

作为一名班主任,想把指定学生主持和演讲的方式变成学生主动报名,自愿参加,这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怎样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呢?

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竞争选拔机制。

既然该班班主任知道这是班级最后一次进行国旗下演讲的机会,本意也是想在这次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班级的风采,就更应当给所有想参与这项活动的学生一个机会,通过一定的竞争和选拔机制确定出组织活动的人选。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选拔机制,没有一个完整的程序,让学生自愿报名,就会出现问题。初中学生非常注重同伴关系,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只要有报名的,其他学生不会再报名进行竞争。若报名人数太多又怎么办呢?这时可以选择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中有十二个小组,这样会有十二个人选。在引入竞争机制的前提下,各组自然会推选出优秀的学生参加竞赛,最终的胜利者参加升旗仪式的主持和演讲,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没有选拔的规则、竞争的机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是意料之中的。

其次,应进行相关的指导培训。

在人选确定后,班主任教师应当进行相应的指导。如果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足,也可以邀请其他教师进行指导,这种慎重的态度也会让学生转变态度,真正重视起来。爱国,是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主持升旗仪式和进行国旗下演讲,不是那些优等生的专利,普通学生也应当有这样的机会。但一定要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展示出学生的才华,而不是应付了事。活动本身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应当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样的失败经历,会让这名本来想证明自己的学生失去了自信。给予这样的机会真的有意义吗?

最后,应学会拒绝学生的不合理要求。

任何学生的要求,有些看似合理,其实背后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思想。学生可以简单,教师不能简单。我们应告诉学生他这样做的后果,向学生提供真实的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青春的冲动,并不都是合理和正确的,因而教师应帮助学生把握住做事的底线,不要因自己的退让失守教育的底线。

教育的目的是成就人。不可否认,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正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我们才要尊重差异,让学生发挥出他的优势。例如这名学生,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让他担任策划或者为活动提供一定的服务等。作为教师,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是正确的,但对学生的不正确要求、不恰当要求,是应当学会拒绝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公布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是“社会参与”这一维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因而教师在进行相应的活动设计时,不仅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不负责任地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合理的方式拒绝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更要学会用制度和责任去拒绝。

 

(《山东教育》2017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