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取其“咎”

发布日期 : 2017-09-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中学   周世军

 

一日,笔者与几位同事在办公室探讨“学生自我教育”的问题。就在我们兴致浓浓地各抒己见的当口,邻班的张老师带着几个学生走了进来。一进办公室,面带愠色的张老师便让学生围站在自己跟前,引导他们各自分析、表述自身的过失原由及今后的改进措施。一通数落,一番陈辞,一阵反思,一时顿悟。再看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明晰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张老师那“多云”的脸色立马“转晴”,和颜悦色地抚摸着学生的头道:“其实老师并不愿意批评你们,只要你们能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努力改正,就会让老师备感欣慰……”看着张老师的教育举动,我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一句话——这真是让学生自取其“咎”啊。听了我的话,同事们立即转移了研讨对象,将研讨主题指向了自取其“咎”。“这不正是‘自我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吗?”“最富成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面对学生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挫折,努力引领学生自主查摆原因、分析得失——自取其‘咎’,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认识及改正自身‘问题’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得失、大胆挑战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的意识行为。”……聆听着同事们的热议,看着同事们因观点一致而踊跃陈言的场面,我激情洋溢,思绪翻涌……

自取其“咎”,是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信任与尊重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根基。教师尊重并信任学生,学生才愿意接受你的教导和引领。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或学生的过失行为,耐心的开导往往胜过严词说教;暖心的话语才会入脑入心,更会引人自责、自励。严厉的措辞固然能令人生畏,却常常泯灭激情,让人厌倦——口服心不服。和颜悦色地应对学生的问题和过失,悉心引导学生的自主查纠行动,既印证了师者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又彰显了师者宽厚、博大的教育情怀。相信,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经自我剖析得失而获取的教益,一定会铭心挂齿,感念一生。你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引领学生自我教育的行动,也一定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我钦敬的老师”的美好印象。

自取其“咎”,是对过失的关注和善待。学生犯了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面对过失茫然无措甚或不思悔改。由此,教育工作者要适当给学生留出一个“允许犯错误的空间”,面对学生的过失,心平气和、言语委婉地耐心教育、开导;要在冷静分析、处理学生过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手段触动学生“久违的心灵”,教育学生以此为鉴,引以为戒;要善于用学生的失误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从个人失误中获取促进自身发展的真知,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相信:改正过失、追求完美是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的美好企愿和渴求,学生行为本质上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那种孤注一掷、不可救药的现象毕竟是少数的,那种想通过教育使学生不犯任何错误的想法是幼稚的、不现实的,也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自取其“咎”,是对行为的督促与改进。作为师者,面对学生的过失行为,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引领、督促学生于“桎梏”之处谋反思,及时把握、客观认识自身过失,积极开展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努力探寻科学的补救策略与方法,从而激起学生主动查摆、改正自身过失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学生纠正过失、挑战“困难”注入“强心剂”,切实引领学生在认识和补救过失的过程中获取教益。为此,师者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行为倾向,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并不断变换、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切实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查自纠的内驱力。那种不注重创新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只能令学生厌烦,而且导致效率低下,收效甚微,更有甚者会引发师者教育信心的动摇。由此,师者应努力转换角色——时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切实洞悉问题成因、结果,把握学生的意识行为倾向,据此来研讨、制定解决方案和科学而易于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我查摆、自力进取的机会和空间。这样才能印证师者超人的教育技艺,彰显师者宽宏的教育胸襟,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帮助学生筑牢纠错、进取的信念,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总之,自我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自取其“咎”彰显了自我教育最丰富的内涵,师者应为之不懈探索追求。

 

(《山东教育》201778月第232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