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的痴迷钻研者———记2023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青岛第一中学教师张磊

教书育人楷模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82发布日期:2024-08-21

教育艺术的痴迷钻研者

———记2023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青岛第一中学教师张磊

本刊通讯员   杜明坤

“在你的手中,是许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和培养,才能成为更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这是张磊特别喜欢的一段话。她深刻地感受到:教育者的工作对象是丰富完整的人,而不是机器上的零件,除了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的灵魂。

张磊,青岛一中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4年,她爱学生,爱语文,始终痴迷地钻研教育艺术,以赤诚之心和教育智慧助学生成人、成材。她的语文课让多年来语文学科薄弱的学生变成语文学习的优秀生,她的班级管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持续成长。她个人获得山东省班主任基本功评比高中组第一名,并参加全国比赛,入选全国“典型经验”名单,还先后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青岛名师、名班主任。她是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是齐鲁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也是2023年度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

兴趣引领,打造“快乐语文”课堂

张磊1999年参加工作,除一开始带了一个高中文科班,后面的二十几年几乎都是在高中理科班任教。张磊发现:班里很多学生更喜欢解各种各样的理科题目,享受思维碰撞的快感,但如果让他们写段文字,便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了。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张磊认为,理科班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两点:不重视、无兴趣。

针对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不重视这个问题,张磊会着重考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各种检查方法层出不穷:课文背诵她会采取“花式”检查———限时背、“开火车”背、小组合作背、“击鼓传花”背;学生做过的题目,张磊在检查过程中经常故意把原先对的答案改错,有时也会把错的改对,以此来测试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渐渐地,学生发现张磊的知识检查太难“糊弄”,必须要做得特别认真、扎实才能顺利过关。从一开始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从容应对,学生渐渐适应了张磊的高标准严要求,也在不知不觉间夯实了语文学习的基础。

针对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的问题,张磊采用的方法是:增强语文课的趣味性,努力将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而高效。语法知识讲解向来被认为乏味且枯燥,但张磊的语法课却妙趣横生。她的一个妙招是使知识“情境化”。如讲完词性,她会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的词语编成句子,在组句的过程中体会词语的丰富灵动;再如复习完成语,张磊编写了系列剧《数学李老师的幸福生活》,以数学李老师为主人公展开一系列故事,将学过的成语变成填空、选择题嵌入其中,每天上课“播报”一集,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熟练掌握成语的用法。

有学生在日志里写道:“上语文课感觉就像玩游戏一样,既刺激又开心。”“张老师的课堂特别有趣、特别接地气儿。她特别擅长把复杂的知识生活化、趣味化,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知识,提升素养,爱上语文。”

除了知识讲授,张磊还特别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书法练习、朗诵比赛、课堂辩论、情景剧表演、诗歌创作……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几年后从张磊班里走出的学生,几乎都能够写一手好字、好文章,还能清晰流畅地进行口头语言表达。

因为业务能力出色,张磊多次执教公开课、名师开放课、城乡交流课,先后多次在全国及省市优质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主持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并在各级课题会上作交流发言。尤让张磊骄傲的是,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对高中的语文课堂念念不忘,对她的各种教学段子如数家珍。

因材施教,绘就“赏识育人”底色

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有张磊发自内心的赏识和关爱。

每次接手新的班级,张磊都会在第一次家长会上和家长说:“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光芒。”“我的班里没有‘问题学生’,只是有的学生成熟早一点,有的成熟晚一点。”

张磊前几年在接手新班级的时候碰到过这么一个学生:不穿校服,上课大声接话把儿,不写作业,逃课,顶撞老师……经过悉心观察,张磊发现这个学生不羁的外表下其实有颗细腻的心,他的文字水平也很不错。她依据自己的教育经验,认为这个孩子在长期的问题累积中形成了“习得性无助”: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前进的动力。那些看起来“离经叛道”的行为,只是他让自己获得“存在感”的一种方式罢了。

依据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张磊不断给这个学生创造为班级服务的机会:搬桌椅,拿作业,布置考场……并及时在班里大加表扬。后来又设置了一个大 “门槛”———把班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新闻稿的任务交给了他,并和他一起反复修改。第二天,这个学生的名字出现在学校公众号上,新闻稿得到了班级同学的一致称赞。

张磊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里渐渐有了光亮,也开始慢慢修正往日的不良习惯,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表现得越来越好。

一日,张磊收到了这个学生的家长发来的长信息: “孩子此前好多方面表现很差,我们大为头痛与苦恼,但又束手无策。自从孩子进入您带的班级,您对他非常用心,提振他的士气与信心,因材施教,并时常激励督导。我们发现孩子变了,重拾信心,一向不爱穿校服的他在家里翻箱倒柜地找校服;一向抱着手机不撒手的他,现在会扔下手机开始学习;会时常和我们说您的好……孩子的这种状态让我们大感欣慰!我们的感恩之心无以言表!您让我们看到了阳光!”

读毕信息,张磊十分感慨:“或许这就是教师的幸福吧。通过改变一个孩子的现在从而影响他的人生走向,进而影响这个孩子背后的家庭,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提升,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所一本院校。在毕业留言时,他深情地写道:“或许我不是可贵的千里马,但您一定是属于我的伯乐。可能生活会在某些时候给我从头到脚灌上一盆冷水,但您不会,您炽热滚烫的真心总如绚烂的日晖云霞,带着仿佛盛夏拂过操场的晚风温柔抚慰我内心的彷徨。”那些绚烂的日晖云霞,正是张磊以心为笔、以爱为墨绘就的育人底色。

顺势而为,做个“懂学生”的班主任

每年的班主任节,张磊都会得到学生各种各样、温暖而美好的评价,其中令张磊印象最深刻的评价,是“‘懂学生’的班主任”。

这个评价看似平实却不简单。张磊是70后,而她的学生从一开始的80后,渐渐变成90后,直至现在的00后。师生之间因年龄差距产生了许多代沟。学生往往时隔几日便冒出一堆新词,很多都是张磊闻所未闻的。为了跟上学生的节奏,张磊经常关注网络“热点”,碰到新词赶紧查阅或者向学生虚心请教。时间久了,学生大为惊讶:张磊不但能听懂他们谈论的电竞、足球、动漫人物,偶尔还能点拨一二。张磊颇为得意:“只要坚持学习,就可以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可以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比了解新词更难的,是如何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沟通。张磊的做法是:换位思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2016年,篮球明星科比的退役赛在学生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举行,很多学生想晚上回家看比赛的回放。张磊陷入思考:对于这些青春期的少年而言,硬性压制显然不是上策,那么,如何在他们看球的热情和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张磊表达了对学生心情的理解,并答应他们考完试可以痛痛快快看这场比赛。那个周末,张磊给喜欢球赛的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看这场比赛,写一段文字,说说科比身上哪点最打动你,你为什么这么喜欢他。

这份作业很多学生写得真切感人。而这个周末张磊也没闲着:她在网上搜集了科比的成长故事和励志名言,挑其中最励志的内容打印出来,与学生的优秀作品一起办了一期特别展板。展板前人头攒动,学生争相阅读。

高考前的十几天,是学生最为紧张的阶段。为了缓解学生的焦虑,张磊用绿色卡纸剪了一棵大大的苹果树,又剪了许多红苹果,每天往苹果树上粘苹果,使得这段备考的过程可视化:每天的红苹果又多了一些,预示学生离收获更近了一步。这一做法实现了对学生心灵的正向引领,有效缓解了学生的考前焦虑。高考前学生离校时,走廊展板上的苹果树已是硕果累累。学生们争相在苹果树前合影留念,带着昂扬自信的笑容离校。张磊运用巧思将高考变成了收获的节日,学生最焦虑紧张的阶段因为张磊的用心设计变得生动而饱满。

有学生说,张老师似乎能够看透自己的内心,总是会用最巧妙的方式给自己最科学的引领,而这背后是张磊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储备。她深知,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规律,钻研教育艺术,才能做到“懂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使教育行为更科学、更有效果。

全面育人,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在学生珍贵的高中三年青春时光里,张磊通过各方面引领,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持续发展。她说:“我希望三年以后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有优异的学习成绩,更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有胸怀天下的抱负和责任。”

新生入高中的第一个寒假前夕,张磊班里的学生会收到一份特殊的作业表,内容让他们颇感新奇。其中既有提升个人自理能力的具体要求,如假期必须掌握的基本生活技能、必须学会的基本饭菜类型;又有社会关系部分的问卷调查,如在家是否体谅父母、外出时是否展示出良好的社会公德。作业要求有个人评价,有父母评价,要有过程性照片或者录像。“开学要上交,一份也不许少。”张磊严肃地对学生说。

在后来与家长的交流中张磊得知,这个假期很多学生第一次下厨房,从一开始的笨拙到后来越来越熟练,做出的饭菜从一开始的难以下咽到后来的色香味俱全,很多学生找到了劳动的乐趣。自这个假期开始,学生不但开始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诸项事务,而且开始学着承担起家庭种种责任。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肩头的重任,学着收起年少的任性,平和、友好、有担当,懂得体恤父母的辛苦,并把爱心传递给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们。很多家长惊呼“孩子突然长大了”!

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张磊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周一读”美文赏读、“春天,遂想起”主题诗会、学生个人书画展、新年互写贺词及抽奖活动……张磊注重引领学生感受文字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情感之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张磊尤其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她经常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的,每个人的发展都和国家、人民息息相关。”课前时事演讲、班会热点探究、“指点江山”板报、“少年当自强”展板……学生的发言、文字越来越有思想深度。张磊还特别重视学生“大爱”情怀的塑造。班级与蒲公英公益平台、天使宝贝义工团、“洁之队”公益组织等多个公益平台保持长久联系,为学生提供公益服务机会。如为偏远山区的孩子进行义卖、担任环保卫士清除垃圾、关爱社区孤寡老人……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的美好情怀。

春风化雨,书写“爱心育人”诗行

张磊的学生小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张磊在喜悦的同时却不免有些担忧,她知道小哲的家庭状况:父亲卧病在床,母亲不得不辞职照顾父亲,新生入学的各种费用对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她提前帮小哲准备了全套开学用品,以自己“胖了”有些衣服穿不上为由为她准备了一大包四季新衣,里面还悄悄塞上2000元现金。在小哲大学四年时间里,更是时刻关注她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时时给予帮助,直至小哲毕业。

小傅高三后期多次与家人冲突,成绩急速下滑。经过耐心沟通,张磊与其作了每天完成任务后打卡的约定,每天无论多晚也等到他打完卡后再入睡,最终这个学生以636分的优异成绩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

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父母长期驻外的学生桌上常出现她悄悄放置的水果或酸奶;她为希望工程多次捐款,并多年帮扶学校困难学生;自己在四楼平台滑倒,来不及查看伤势,却忍着痛赶紧到班里告诉学生不要从平台走,注意地滑……

周围的人时常被她口中的“良心活儿”感动着,如在孕期从高一被调到高三任教,她二话不说坚持送完毕业班;2010年她左耳神经性耳聋,听力全失,却还一边治疗一边上班;2014年她摔伤,一个多月缠着绷带坚持上课;2017年她的丈夫去外地支教,她独自照看孩子的同时依然带出了省级优秀班集体……张磊觉得这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张磊说:“对于我来说,一个学生只是多年所教学生的几千分之一,但对于这个学生的家庭来说,却是全部。”

一切如细雨般,润物无声,雨落处幼苗已次第萌发。而那“爱心育人”的雨滴便是教育者最美的诗行。张磊记得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的名言:“与其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面对教育园地上的新思想、新变化,她将继续钻研教育教学艺术,努力“学做教师”。

 

(《山东教育》202478月第21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