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一缕阳光,暖一路芬芳———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滨州市北镇中学教师王传才

教书育人楷模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43发布日期:2021-03-15

挽一缕阳光,暖一路芬芳

———记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滨州市北镇中学教师王传才

本刊特约通讯员          


从教17年来,滨州市北镇中学高级教师王传才秉承爱生如子的师道情怀,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送过8届毕业班。他多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2020年获评滨州市“最美教师”、“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荏苒时光中,王传才与学生找到了最佳的心灵契合点,把学生的求学之路点缀得摇曳生姿、芬芳满径。


让班级温暖如家


在我心目中,王老师一直是“守护神”般的存在。高二的中秋节没有放假,王老师就给我们班每个人都买了月饼;夏天太热,给我们买来西瓜解暑;为了跟我们更好地了解交流,他拿出时间请我们吃饭;春天,带我们去春游;冬天,带我们去打雪仗;元旦,和我们一起办晚会;平日里,给我们传递正能量的点赞卡、腕带和奖励我们的红豆;还有,写给我们的那一封封语重心长的《与生书》。何其幸运,能够遇到这样一位老师,陪我走过高中。

———摘自卜令天(王传才的2017届学生,现就读于厦门大学)日记

20159月,王传才接手的班级学生们大多来自农村,有的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格自卑而敏感,有的学生成绩像“过山车”般起伏不定,班级整体氛围过于沉闷。对此,身为班主任的王传才不仅担心学生们的成绩,更担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怎样才能一举多得,既能不动声色地帮学生改善生活,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成绩,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呢?经过细致观察,他发现有的学生为节省时间,更为了少花钱,早晨经常不吃饭或者简单吃个馒头填饱肚子。于是,王传才在班会上宣布要开展一个“老师请你吃饭”的活动。时间为一周,地点设在学校餐厅,由他自己买单。他想在教室以外的环境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努力营造家庭的氛围,缓解学生内心的焦虑,进一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谁是第一批受邀学生?同学们建议让周考进步最大的先去试试,看看“才哥”是不是“摆鸿门宴”。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活动开始了。周考结束,三名进步最大的学生成了王传才邀请的“首批嘉宾”。王传才特地提前私下联系学生家长,问清楚他们的饮食喜好。早晨,他早早来到餐厅,准备好学生喜欢吃的早饭。师生同坐一张餐桌,像一家人一样边吃边聊。王传才回顾了自己上高中时的艰难生活,看到同学们提起了兴趣,这才抛出他的鼓励:“现在的家庭条件我们无法选择,但我们可以选择创造未来的生活。”就这样持续了几天,学生们冰封的心开始温润起来。

一个叫张东(化名)的男生因为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家庭条件很艰苦,原来总是独来独往,现在也开始敞开心扉,和他们聊起自己的初中生活。慢慢地,人们发现张东脸上有了绽放的笑容。更可喜的是,王传才在球场上看到了张东和同学打球的身影,更为他能够融入班集体而欣慰。

“邀请学生吃饭”的活动还在继续,后来王传才改成按照学号先后顺序进行。每次邀请三个学生,有时候是早饭,有时候是晚饭。每次他都会先联系家长,问清楚饮食喜好,早早地到餐厅准备好饭菜,像家长一样亲切地招呼他们,大家坐在桌前开心地边吃边聊。班体育委员李建瑞的家庭不宽裕,但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准备他爱吃的鸡腿,懂事的李建瑞总是说不喜欢吃。王传才了解到这个情况,就特意邀请李建瑞和他的两个好朋友一起吃饭,并特意添了鸡腿。后来,李建瑞上了青岛大学,博客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来纪念这一顿难忘的晚餐。

就这样用了一个多学期的时间,全班54名学生,王传才邀请他们每人至少吃过一次饭。了解到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家长给的生活费坚持不到放大周假,只能省吃俭用维系生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能不动声色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长久有效地雪中送炭?很快,王传才想到了第二个活动:在国旗后面放一个“梦想锦囊”,谁都可以取走锦囊,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若有需要,取走就可以,但要保守秘密。

201568号,高考结束的当天,王传才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把国旗背后的“梦想锦囊”———一个红包取出来,缓缓打开,里面是两张皱巴巴的100元钱,更注意到有个学生瞬间红了眼圈。王传才欣慰不已,原先放进去的是两张崭新的100元钱,一定在某个时刻为学生解过燃眉之急,他们都是懂得感恩的孩子,用完了又及时还上,让这份爱继续传递!

有了这几个活动,学生们的心态越来越好,性格开朗了,班里的笑声多起来了,课上与老师的互动越来越默契,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2015年高考,王传才带的班创造了一个奇迹:全班54名学生全部考上本科,其中有43名学生考上重点大学!

坚持不懈的努力,让王传才慢慢找到了生活与课堂的交集,慢慢找到了教学的自信,班级管理也找到了方向,收获了耕耘后的累累硕果。2016年,他光荣入选首届滨州市“三名工程”之名班主任;在全市举行的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执教《将进酒》获得“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撰写的文章在核心及省市期刊上发表。


于细微处培育学生的自信与自强


王传才老师习惯于在每个傍晚,在从办公室到教室的100多级阶梯上静静散步。从教17年来,无数个白天黑夜他都是这样度过的:每天早上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在门口迎接学生,给他们鼓励;晚上到学校关注学生们的晚自习以及就寝情况,从未间断。所带班级在学校评比中多次获“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他更是十几次被评为“模范班主任”。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为此,王传才始终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俯身为师,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可推广的班级管理风格。他应邀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吉林等地进行经验交流。

20178月,王传才带的班学生们都以优异成绩考上心仪的大学。王传才应邀到滨州广播电视台《珊珊有约》栏目做经验介绍,节目播出后引起热烈反响。通过节目,他们班关于学号的励志故事开始被大家所熟知。

王传才把学号和枯燥的高考倒计时联系起来,给紧张的学习增添一缕温暖的阳光。

如何让倒计时在带给学生们时间的逼仄感时又能焕发出温情的力量,让逐渐缩小的数字代表的不是惨烈的战场或者友情的分离,而是历久弥新的回忆,这是他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2017年高考还有54天时,他就按照学号,让班里的54名学生,用学号和名字命名每一天。卜令天同学是1号,那么倒计时的第54天,就是“01号卜令天日”,依次列推第2天就是“02号步晓飞日”。原来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冰冷的数字一下子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每个人在属于自己的日子里,要工整地把自己的“姓名日”写在黑板的左边,还要加一句自己对同学们的寄语。这样不光能计时,还能让每个学生找到激励自我的力量。

67日这一天,所有同学都已轮完一遍,他们一致决定这一天为“班主任日”,并且为王传才代写了寄语:“天道酬勤,加油!”

看着即将踏上考场的学子们脸上自信又阳光的表情,王传才无比欣慰,更由衷坚信,他们一定会用优异的成绩,回馈三年风雨无阻的付出。有了这份携手相牵的共同记忆,他们不光收获了学习上的进步,更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顽强拼搏,永不言弃。

和谐友善,亲如一家,互帮互助,拼搏青春。这是王传才带了三年的201213班最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是他们共同的情感追求。

刚刚接班时,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名字,让学生迅速融入班级爱的氛围中?王传才尝试过很多方法,而采用嵌名诗无疑是最有效的。每每接手一个新班,他都会根据对新生照片上的第一印象,结合他们的名字给每一位学生写一句嵌有他们名字的诗句,开学第一天读给学生们听。听到自己的名字出现,每个人都很高兴,先前的陌生与排斥就会被欣喜与温暖代替。以下是部分同学的嵌名诗:

1213

时维八月,序数孟秋。万芳欣欣,秋雨潇潇。落日熔金,暮云四合。烟云浩渺,涧雨淙淙。

群峰苍翠,雪松寒梅。五班伊始,上下齐心。潜龙待飞,花蔓吐蕊。经天纬地,人才济济。

鲲鹏振翼,霞光莹莹。尊师重教,严身律己。宁争晓月,不为人后。璇玑罗盘,尽显睿智。

1420

人生若只如初见,锦瑟怡忆思华年,萧萧竹林弄清影,婷婷疏桐依碧轩,岑夜玉宇照无眠。

寒蛩寥落写春秋,一池萍水浮碎琼,二月双悬舞翩跹,春雨芳草燕泥香,亭亭玉立娴淑雅。

博观约取笃行之,瀚海苍穹镇戎狄,双龙潜渊待戈旦,耿耿星河欲曙天,彩雯弥天意阑珊。

教学之余,王传才带领学生开展了一项项拓展核心素养的活动,如“寻找北中最美丽的风景”“班级最可爱的人”“班级十大人物”“班级大事记”等,这些活动让学生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他还坚持与学生进行书信交流,一封封“与生书”陪伴学生走过了无数人生困惑,也让学生找到了新的人生航向。

回首走过的路,在岁月更迭的琐碎时光中执着前行,所有记忆都在时间的滋养下慢慢沉淀为内心深处最为宝贵的财富。

正如一位毕业的学生写给王传才的信中所说:

老师,原谅我的语言过于苍白。

早就想写一封信,说出对您的感激与爱戴。

感谢您让我拥有了硕大的梦想,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用无私奉献凝聚民族团结情


高原巍巍,湖水汤汤,在窗外的草原迎来它最美的季节里,王传才告别了为期一年的援青支教工作。

20188月底,面对祖国的召唤,王传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青海支教的征途,远赴青海省海北州第一高级中学支教。面对三江源头、雪域高原,他许下志愿:化为甘霖一滴,去滋润每个求知若渴的心灵。

去之前王传才也有顾虑,能胜任那里的工作吗?家里的孩子面临小升初;妻子也是高中老师,带着两个班的课还兼任备课组长;父母年事已高,也需要照顾。在王传才眼里,青海山东相隔的不仅是千山万水,更有难舍难离的亲情牵挂。

关键时刻,家人的支持坚定了他支教的决心。

临行前的暑假,每天傍晚,他们一家人都要围绕居住小区附近的中海走一圈。新立河边的小树、桥上消暑的人群、儿子踢踏的小石子、妻子微笑的目光,都成了他到达青海后可慰藉的风景。每次到了天桥上,他们都会拍一张合影,时光定格,温暖漾心。

支教青海,首先面临的就是高原缺氧的严峻考验。到达海北一中后,学校领导让他先休息几天,但为了不耽误学生们上课,他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备课中。海拔3000多米,正处于断氧带,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一半,他住在四楼,有时候从一楼到四楼中途就需要休息两次。

201892日晚12点,因为高原反应加剧,王传才头疼欲裂,开始呕吐,感觉可能要熬不过去了,心里想着,还没开始工作就要倒在这里吗?当地医疗条件落后,他就这样辗转反侧半夜。第二天早晨他几乎是顺着楼梯扶手慢慢滑到楼下的,让同事把自己送到了医院。医生一看他脸色苍白,几乎说不出话,马上输氧、输液。经过一上午的治疗,他感觉好了点,想到下午还有课,就告诉医生,给自己开点药,他要去学校。医生生气地说:“你必须得休息!你们内地人不知道厉害,弄不好要死人的!”“我是来支教的,不能就这样轻易被打垮。下午是我在青海支教的第一节课,总不能告诉学生说‘你们的老师在医院高原反应呢’。”与高原孩子们见第一面的渴望,激励着他,让他站在了海拔3000多米的三尺讲台上,按时开始了支教第一课。

在支教一年的时间里,这样凶险的夜晚有过几次。但他从没有因此而耽误过一节课。怕家人担心,每次打电话都是报平安。寒假回家,轻描淡写地与家人提及,也都忘记了彼时的危险处境。他一直有慢性咽炎,海北州干燥的气候无异雪上加霜。为了缓解症状,他每天晚上睡前,总是将一块润湿的手帕盖住口鼻,这样能保持湿润,但又害怕呼吸不畅,引发意外,如此反复,睡眠极浅。一年的支教生活,他最大的奢望就是能酣睡一宿。

克服高原反应的同时,王传才还要面对当地相对落后的教育现状: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作业抄袭成风;语文学科方面,学生书写大面积不过关,语法知识付之阙如,有时候上一节课重点讲的介词结构后置的倒装句,下一节课再问,十之八九还是回答不上来……

王传才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是怨天尤人,也绝不是在学生们面前颐指气使,而是放低姿态,蹲下身子,平等善待。唯有如此,才会有一份从心灵深处漫溢出来的对学生真正的爱。因此,面对这些,他没有退缩,而是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对学生因材施教。慢慢地,他开始和这里的学生同频共振。

海北州是藏族同胞集中居住区,藏区的孩子拙于表达,不善言谈,加之普通话不标准,他们似乎就像这高原,有着冰封的外表,但是这里的孩子内心深处真诚质朴,有着单纯而朴素的感情。为了让这里的孩子走出封闭的自我,去拥抱阳光和希望,王传才决定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报名时学生都是怯生生的,谁都不好意思。班里有一个叫旦真措的藏族女孩,很喜欢语文,王传才鼓励她报名,她害怕出丑,就是不参加,但是王传才又看到她在课后悄悄朗诵诗文。

于是王传才就鼓励她说:“你不参加,我们这次比赛光彩就黯淡了很多。”

她眨着大眼睛问:“为什么啊?”

“因为你会是第一名啊!你都不参加,那比赛还有什么意思?”

她羞涩地笑了。

王传才说:“我们一起努力吧,我帮你。”

之后,王传才在网上下载了伴奏音乐,一遍遍地教旦真措朗诵的技巧。慢慢地,她开始找到了自信,表现越来越好。

终于报齐了30人的集体朗诵。那时天已经很冷了,没有合适的排练场地,他们就在背风的教学楼后训练,经常是一边练,一边下雪,他们脸都冻红了,但谁都没有退缩,一声声“祖国万岁”响彻云霄。

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王传才为他们一一披上哈达,整理好衣服,跟他们击掌,他们自信地登上舞台。音乐响起,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报告厅,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评委。最终他们以9.87分获得第一名。后来代表学校参加全州比赛又获得第一名。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次比赛变得活泼开朗,校园里也有了琅琅读书声。

旦真措在参加个人赛时,一出场有点紧张,眼睛一直往下看,王传才就带领班里的学生们站起来,大声给她加油。她慢慢进入了状态,虽然最后以0.01分之差名列第二,但所有人都被她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掌声如潮。

王传才相信,这次小小的胜利会为她打开一扇窗,让她望见更美丽的风景。

王传才还带领学生们在草原上朗诵他们自己写的诗歌,去尽情张扬自己的天性。巴特尔喜欢写诗,经常拿给他看。每次巴特尔来找他,他都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有时候还特意去洗洗手,正襟危坐。有一次巴特尔终于忍不住了,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每次都这么正式啊?”他说:“我们的巴特尔以后可能是草原上的大诗人啊,读他的诗,当然要认真了!”望着巴特尔害羞的脸,他知道巴特尔会被诗情指引,把这草原的风俗人情写给外界,也会用多情之笔描绘出一条多彩的人生之路。

周末休息时间,王传才就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每周参加学科组的教研活动,为学校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献计献策。

站在海拔三千多米的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他始终恪尽职守,用一颗诚心打动学生,影响学生。学生们也喜欢和他在一起,喜欢和他一起聊天,喜欢教他学藏语。支教结束时,藏族孩子们每人叠了一颗幸运星送给他,并且围着他跳起“锅庄舞”,唱起藏歌……

王传才说,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每个教师应有的追求。他愿意做青海湖里一条小小的湟鱼,和学生们一起,在夏水如瀑的季节,迎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河流溯洄而上,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旅程奇迹。经过不懈努力,学生成绩稳步提升,王传才也以踏实肯干的精神被当地教师接纳欣赏。20196月,他获得“海北州优质课一等奖”,同年7月,被海北州政府授予“海北州优秀教师”称号。

师生之情是一场轮回的花事,缘分就是在时光的轨道上,分秒不差地相遇、相知、相惜。王传才17年的教育生涯,与学生朝夕相处,一届届学生,在师爱的阳光哺育下,绽放出一路的芬芳。看到自己的学生健康成长,王传才感到欣慰———因为他感到自己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他以讲台为阵地,春风化雨、琢璞成器,用青春与激情书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山东教育》2021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