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简单与复杂

名师讲座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338发布日期:2017-09-15

学校里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简单问题,有些问题是复杂问题。每一个简单问题的背后都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而复杂的问题,则没有简单的答案,甚至没有答案。复杂的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治。

在实际工作中,简单的问题和复杂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我们通常犯的错误是:要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要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就会绕来绕去、议而不决,既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好像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思维方式,实际上,对有些问题简单化表面化的处理,不但原来的问题解决不了,还会产生一大堆新的问题。

对于简单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抓落实、抓反复,这样的问题难的不是没有办法,而是落实的成效。有些问题虽然简单却会反复出现,必须抓反复、反复抓,才能见到成效。例如,学生应该记住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等,因为偷懒没有记住,这就是简单问题。让学生有时间记,并且有监督、有检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记住的东西,时间一长就会忘记,教师只要反复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复杂的问题,往往没有简单快捷的方案,方向对了还要有耐心,还要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才能较好地解决。例如,课堂上学生没有听懂,教师重讲,讲得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记住了,还是不会做题,或者说简单的题会做,复杂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了,这样的问题就不是简单问题。这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关,教师多讲几遍,几乎无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属于复杂问题,没有简单、快捷的办法。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学生知道自己的问题,并主动去克服自己思维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提供个别化的有效的指导;同学之间有思维的碰撞,教师能从思维的方向、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领,等等。这些都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能否成功,既要看教师的努力,还要看学生的努力,更要各种因素的配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只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人才。在学校里,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等同于成才,认为学习成绩不好就不可能成才,往往彻底否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严重的伤害。实际上,学生能否成为人才,能否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与多种因素有关,学习成绩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很多在校成绩差的学生,经过努力成了艺术家、企业家,甚至科学家,让我们的教师大跌眼镜。也有一些在校成绩突出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以后变成了平庸的人。因此,认为学生成绩不好就没有前途,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

教育是复杂的,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习惯于把充满挑战性的神圣工作演变为重复的无效的劳动。我们习惯于用管理代替教育,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培养个性,管理却强调整齐划一,把个性打磨掉。我们习惯用说教代替德育,德育是以德育德,润物细无声;说教是强制性的单向灌输,培养的是不会思考的人。是与非、对与错,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辩论、去体验,这样才能培养人格健全的人。

教育中的问题多数是复杂问题,我们期待更多有灵性、有智慧、有耐心的人从事教育事业,坚守师道,坚守教育本色,坚守立德树人。(摘自2017516日《教育时报》,作者:张宏旭)

 

(《山东教育》201778月第23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