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师讲座 > 正文

学校里校长离教师有多远

发布日期 : 2014-11-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学校里,一校之长与教师的距离有多远?我想到了一位历史人物——近代教育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他的带领下,清华大学在十年之间从一所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跻身国内名牌大学之列。梅贻琦曾说过一句话:“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

不久前,有杂志刊发了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的一篇文章——《每一个教师都是校长》。柳袁照任职校长十几年,很少在学校大会上作报告,每次大会都是请教师上台发言,开学大会也不例外,一律请教师讲,让教师来布置工作。用柳袁照的话说,学校每个教师都是校长。

一校之长能够放下“架子”,甘愿为教授们泡茶、端凳,或诚心请教师讲、让教师来布置工作,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师与校长是零距离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不是物,是人心不是权术。只有教师与校长在心灵上产生平等的共鸣,才能演绎出学校民主和谐的奏鸣曲。

时下,学校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怎样跳出校长难当、教师难管的怪圈,处理好校长与教师的关系?历史上的教育大家和现实中的校长都有各自的思考与回答。笔者以为,在强调激发办学活力、创新民主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的今天,应由衷为校长替教师泡茶端凳子、认为每个教师都是校长叫好。

假如每个教师都能像一校之长那样定位思考并投入工作,办学活力就有了源头活水。梅贻琦、柳袁照……他们做校长不摆架子,不搞一言堂,从办学理念到日常事务,总是教师中来、教师中去,放手让教师群策群力。如此“群众路线”,水乳交融,校长管理就演化为学校治理了。

假如每个教师都能像一校之长那样规划学校并携手共进,人本的教育文化就会根深叶茂。若身为校长,不忘角色转变,能够与教师达成一种同伴、互助关系,在鼓励和包容中努力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校长,就能让学校全体成员时时不忘教育的本质与使命,提炼并对准学校的发展愿景,携手共进,成就每一位师生的精彩人生。如此角色转换,精彩共生,才是现代学校校长领导的第一要义。

由此想到,“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校长的教师,是不是好教师呢?学校无论大小,是属于师生的;学校教育,是归于师生的;学校管理,也都是基于师生的。没有永远的校长,只有永远的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努力成为校长,是一种胸怀,更是一份担当。

藩篱拆除有坦途。校长、教师的角色定位界限一旦打破,“官”与“民”沟通的心灵渠道就会畅通,校长与教师的距离就会越拉越近,越近越亲。每一位教师只有在学校教书育人,才会心中首先有学校,肩上担责任,言行做表率。校长若牢固师本意识,教师才会树立大局观念,使群体在共同愿景引领下凝聚为团队,分工合作,各尽其职,如同高铁每节车厢都能发出动能。如此,学校、校长、教师乃至学生才能共同发展和进步。这样的校园,这样的景象,不正是我们畅想的现代学校吗?

一句话,校长应与教师零距离。果如是,迸发办学活力、构建现代学校就有了灵魂和依托。(摘自2014717  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谢伟)

 

(《山东教育》201410月第30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