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内外兼修,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来源:《山东教育》中学刊查看次数:12发布日期:2025-06-24
山东省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 魏艺璇
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当前,制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已由乡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和乡村教师队伍的数量,转向乡村教师队伍的质量。莱阳市万第中心初级中学共有专任教师72名,50岁及以下的教师53名,50岁以上的教师19名,其中二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35人,副高级教师28人。教师数量虽足,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内驱力不足。大多教师满足于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这样简单重复的工作,缺少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长久规划。二是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成体系。学校没有针对教师的年龄、能力差异做到分阶段、分层次的差异化培养。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粗放。学校更关注教学成绩,评价结果仅用于评先树优、职称晋升等功利层面,没有构建持续性、系统性评价策略。
基于以上问题,学校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行政推动与自我内省并重
制度的推行离不开行政力量的推动。学校树立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2020年下发了《莱阳市万第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搭建起三级阶梯式组织架构,即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组”,级部、教研组层面的“宏观调控组”和教师层面的“实践个体”。以新课标学习培训为例,学校层面制定方案,明确目标要求,统筹安排各项活动;教研组集体研读细化课标,提炼单元课型,确立主讲人示范;教师个人每人设计一组单元精品课例。
学校通过为教师压担子,使每位教师忙起来;搭台子,使每位教师动起来;架梯子,使每位教师强起来;竖牌子,使每位教师亮起来。由此,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获得了飞速发展。
二、课堂改革与专业重塑并行
学校推行“书香泽梦”阅读工程,每学期为教师免费发放书籍,积极组织“读经典名著,做专家型教师”系列读书活动,为教师统一印制学习笔记。教导处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和寒暑假,每学期撰写至少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教学随笔。读书内容涵盖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知识、班主任工作经验、课堂教学方法等,定期进行评比交流。结合读书学习,学校还开展“读书心语”教师论坛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2次。论坛内容涉及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待优生转化、教师职业道德、课改实践经验等方面。论坛结束后,教师的发言内容将载入本人业务档案。以刚刚结束的教研组长论坛为例,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优课创建,教研组长交流本组优课创建亮点,中小学共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教研组长分别在年度考核中加2分、1分,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和教研组长的依据之一,论坛文字稿收录于文集《求索思语》中。
学校推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教习评”教学改革,即学冠序首、格物致知,因学利导、笃教尚行,峻学鸿识、固本培元,堂试课省、择善而彰,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以致用、评价助推,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为助推“学教习评”理念落地,学校重点推行集体教研。教研活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课例教研。各教研组组内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组内公开课,组内教师全员参与课堂听课,认真填写“学教习评课堂评价表”。各教研组通过听课、评议课,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第二类是主题教研,教师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认真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由教研组内全体教师共同探讨主题疑问,达到集思广益、共同提高的效果。第三类是日常集体教研,博采众长,同年级组的教师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作业布置、练习设计等进行研究探讨,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练习测试。
青年教师的成长关乎学校发展后劲。学校高度重视,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定制项目化培训,为每名青年教师确定一名指导教师,组织新入职教师开设满月课、百日课和周年课,促进其快速成长。导师要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把好关,青年教师则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方面做老教师的导师。双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是助力教师发展的重要引擎。教科室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落实课题的过程管理。学期初,教科室先制订详细的部门计划,然后督促课题主持人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计划,并规定了每个课题组阶段汇报的时间、形式、内容,发放各个课题组活动记录表。各个课题组以个案研究、观察记录、课题研究展示课、活动汇报等多种形式,向教科室作阶段汇报。期末,教科室严格回收检查课题组阶段总结、活动记录,整理归档各项资料。由于狠抓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从而保证了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为促使理念落地生根,学校开展“学教习评”立标课,各教研组通过“说讲研磨”四步确定立标人,为全校师生呈现了异彩纷呈的立标课堂。教师牢牢抓住课堂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引领、情境创设、实验演示等策略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全面细致立足课标、参照核心素养要求科学使用教材,课堂教学注重方法和实效,实现了师生共同成长。
三、机制保障与评价引领并推
为实现“让每位教师成为最好的自己”的目标,学校定期开展“做最好的自己”教师专业成长交流活动,通过征文、演讲的形式分享每位教师的感人故事,并在校报《沐恒》上刊载展示。学校发掘教师的潜质和专长,时刻关注每一位教师,尽最大可能帮助不同教师树立自信、激发潜能。每学期还会组织榜样教师评选,为其颁发“飞龙”奖金。学有标杆,让每位教师有目标、动力足。
学校先后组织校长学习团参加齐鲁名校长研修班,组织教研组长、部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与周边兄弟学校进行相互听评课活动,锤炼和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在团队助力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被评选为县域领军人才及名师工作室成员。
为助力教师落实好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极力寻找机会为教师搭建平台。学校开设了“101大讲堂”,每次开讲时间为101分钟。利用“101大讲堂”,学校让骨干教师、党员教师、普通教师走上讲堂分享自己的专业发展成果,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机会走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成长,更加激励其在展示中探求、在展示中反思、在展示中前进。最近一期是90后教师李广义以《一路追光 砥砺前行》为题分享了自己不断学习、快速成长为烟台市第二批教坛新秀的经历,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标杆。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课题,更是教师走向成功的职业命题。学校制定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做到事事有计划、有目标、有准备、有落实、有总结、有评价。近3年来,学校教师书写学习笔记总数达198本、形成“学教习评”系列征文合集12本,教师专业素养得以快速提升。
在教师队伍建设的推动下,学校办学声誉日隆,取得具有实效性、可复制的经验,先后获得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红色基因传承”联盟主持学校、烟台市书香校园、烟台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培养了1名烟台名师、2名烟台教学能手、2名烟台教坛新秀,多名莱阳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领军人才;教师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等方面成果显著,形成一支在省、市及县级层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教师队伍。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万第初中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努力锻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以坚定的步伐、奋进的勇气、搏击的姿态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山东教育》2025年6月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