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日期 : 2025-04-18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鲜明标志,规范汉字书写能力是每个中国人必备的基本技能。济南市历下区教体局始终将“面向全体,让每一名历下学子写好汉字,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新人”作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目标和追求,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区域推进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中,深耕厚植,培根铸魂,取得显著成效。

一、追求:从规范汉字书写走向汉字文化教育

汉字是中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汉字书写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近年来历下区在全区中小学开启了从规范汉字书写走向汉字文化教育的探索之旅。

(一)建立规范,筑牢汉字书写之基

首先,规范书写“双姿”,培养良好习惯。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写好汉字的前提与基础。针对当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书写“双姿”不规范的现象,我们充分利用省语委办发布的小学生规范书写“双姿”挂图和视频,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督促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书写“双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书写环境。举办师生规范书写比赛,录制书写过程视频,将书写“双姿”是否规范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重点抓好小学新生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为每个班级配发一套由济南市教育局统一印制的小学生规范书写“双姿”挂图。

其次,规范汉字书写,提高规范书写水平。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写字的起点。为提高学生规范书写水平,自2020年起,我们引入“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计算机评估系统”,每年面向全区五年级学生开展汉字规范书写水平的综合评估,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提供综合分析报告,有力推动了全区各学校规范汉字书写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 浸润情感,强化汉字育人价值

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学习、传承和弘扬文化知识的基本工具,汉字教育不应囿于汉字的工具性。鼓励学校开发丰富多彩的特色课堂,凸显汉字教育的育人功能。如景山小学开发了校本课程《景小美爱书法》,涵盖硬笔书法、毛笔楷书和篆书、篆刻艺术及丰富的书法文化知识,实现了书法教育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结合。俊德实验学校《童解字源》校本课程,通过“字源识字法”,使学生在生活化、形象化的识字情境中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激发其学习汉字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操。

(三)深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汉字是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每一个汉字,都浓缩了我们的民族智慧与丰厚的历史文化。汉字演变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史的发展。我们的汉字书写教育始终坚持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逐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践行:让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教育阶梯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历下区建立了由区语委办牵头,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基础教育科(体卫艺)、督导室等各部门协调一致、各司其职的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管理机制,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对中小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各项要求。各学校按照全区的统一部署,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规范汉字书写教育工作行动方案,各部门根据分工对学校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跟进督导评估。     

(二)优化人才建设,提升专业水平

1.专家团队专业指导。组建多层次专家指导团队,聘请高级书法名家,定期为全区教师做专业指导和培训。用好以学校骨干为核心的草根专家团队,带领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前行。

2.教师素养整体提升。聘请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学者以及书法名家授课,先后举办了多期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班,1800多位教师参加了培训;举办了4期教师硬笔、毛笔以及书法艺术鉴赏专题培训班,300多位骨干教师参训。

(三)加强学科融合,落实全员育人

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绝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为此,强调学科联动,齐抓共管,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切实将规范书写的要求以及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善于发现、适当渗透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与各学科之间的教育契合点,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四)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引导学校注意挖掘和引进区域内外各类汉字书写教育资源,形成家校社教育合力。邀请书法名家及爱好书法的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我们的书写教育中来。

(五)拓展教育场域,课堂内外融合

在以课堂为主阵地的同时,将汉字书写教育拓展到课外乃至校外。带领学生走进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化馆、明府城百花洲等文化场馆,举办书法作品展览,为师生搭建多种展示交流的平台,激发其写好汉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创新教育方式,知情意行结合

为丰富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获得,引导教师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校开展项目化学习。组织了一系列汉字书写文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游览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名胜古迹,欣赏书法碑刻、楹联佳作,引导他们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七)优化评价机制,激发师生动力

1.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汉字书写的内驱力。改变传统的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价纳入进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强化学科联动,提高评价与激励的教育合力。各学科教学从规范教学到评价激励统一标准和要求。在作业批改中,从“正确率”“书写”两方面进行双等级评价,落实作业双批双改。

2.用好“数据”资源,推动教学反思与改进。引入“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计算机评估系统”,对全区所有学校、班级、学生的规范汉字书写水平进行诊断式评价。

3.开展各类竞赛评比活动,激发师生参与汉字书写的积极性。坚持每年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师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定期开展中小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览、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多项赛事。

(八)依托课题引领,确保科学推进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规划课题“聚焦传统文化的区域推进小学汉字书写教育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科学规范的研究有力推进了全区小学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九)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多次举办区域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成果展示及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学校典型发言、教师论坛、家校合作论坛、现场成果展示、舞台剧表演等多种形式,交流分享规范汉字书写教育中的典型经验。

三、收获:区域汉字书写教育成果丰硕

近年来,历下区在国家、省、市级各类规范汉字书写相关竞赛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奖等级和数量均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历下区教育局荣获“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多所学校分别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近百名师生在国家级竞赛活动中获奖。


(《山东教育》2025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