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实施“八大行动” 奋力书写教育强省建设东营篇章

发布日期 : 2025-03-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深化实施“八大行动”

奋力书写教育强省建设东营篇章

中共东营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董玉奎

20241128日,山东召开了全省教育大会,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的新征程,为东营教育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东营教育系统将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实施“八大行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书写教育强省建设东营篇章。

一、实施教育党建领航行动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东营市公办中小学校100%落实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实现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下一步,一是在健全党的领导体制上下功夫。发挥党委教育工作小组办公室作用,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谋划教育强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推进路径,及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二是在完善学校党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学校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落实。三是在夯实学校基层党建上下功夫。坚持党的组织路线,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抓好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突出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打造“1+N”党建品牌矩阵。

二、实施教育内涵提升行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关系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近年来,东营市成立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指导中心和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了全环境立德树人专门协调机制,“五育”育人培养体系不断完善。下一步,一是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教学教研、师资培养等工作,打造一批“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着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二是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升级推进强德固本、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习惯养成行动计划,持续打造“爱的智慧”育人品牌、“行走黄河口”研学品牌、“书香校园”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三是完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教育体系。聚焦创新能力培养,着眼科学素养、创新潜质,坚持培优和选拔并重,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拔尖创新后备人才“至卓计划”,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效。

三、实施教育资源扩优行动

坚持教育人民属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东营市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下一步,一是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深化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和镇村一体化管理,确保公办率、普惠率、省优质园占比等指标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集团化办学、校际共同体建设等强校带弱校机制,不断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大特色高中及学科基地建设力度,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同时,积极应对未来十年各学段学龄人口排浪式滚动、次第达峰挑战,制定应对初高中入学高峰措施办法,加强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分配,建立完善科学调整、刚性执行等机制,统筹做好资源配置和质量提升。二是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赋能升级。编制实施全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优化驻市高校布局和结构,提升办学质量,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山东石油化工学院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东营职业学院“双高”建设和升本发展,完成山东胜利职业学院办学主体变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办学属性变更。做深做实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师资队伍提质行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实行教师进阶培养机制。下一步,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将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的重点内容,深入开展“争做教育家,奋进新征程”大讲堂活动,拓宽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路径。二是强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人编协同管理,健全跨市县统筹使用中小学教师职工编制机制。优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加大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的力度。三是强化教师素养提升。完善教师梯级培养机制,实施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名师名校长建设、“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等培训工程。

五、实施教育数字赋能行动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个性化学习、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供了有效支撑。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小学融合创新教学共同体建设项目,师生数字素养不断提升,全市数字校园覆盖率达到100%。下一步,一是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推进校园5G应用、无线网覆盖和网络教学环境融合建设,提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实习实训室新型数字化教学装备配置水平。打造智慧课堂和智能学校环境,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二是实施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工程。建设信息安全、数据共享、服务稳定的智慧教育云平台,建立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成覆盖各学段、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库。三是实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工程。优化升级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服务便捷化。

六、实施教育改革增效行动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教育强省建设的根本动力。近年来,东营市大力推进教育关键领域改革,“五个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非学科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星级评定等工作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下一步,一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开展以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和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为主要内容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加快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教学研训评一体化发展。二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参与、多元共治的教育治理格局。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健全学校章程实施保障机制,扩大学校在人事工作、教师职称评聘方面的自主权。三是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体质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等纳入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内容。加强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的督导评估和监测复查工作。严格落实督导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问责等制度。

七、实施教育生态优化行动

和谐美好的教育生态是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东营市通过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强力规范办学行为等工作,不断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下一步,一是维护公平有序的招生秩序。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公民同招”政策和“控辍保学”责任,进一步完善招生入学“一网通办”“阳光分班”制度。所有普通高中学校严格按规定的招生范围、计划、时间和方式进行统一招生。二是营造宽松宁静的办学环境。定期开展规范办学行为专项检查,进一步健全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强力规范非教育事项进校园,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由同级教育部门统筹,同类事项合并进行。巩固“双减”改革成效,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长效机制。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廉洁氛围。强化清廉学校建设,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八、实施教育安全保障行动

校园安全是底线红线,让高水平校园安全管理为教育强省建设保驾护航。近年来,东营市不断加强“三防”建设,实施了“校园天眼”工程,实现了专职保安员配备、校园封闭化管理、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联网、“护学岗”设置“4100%”,校园智能化安防体系不断完善。下一步,一是完善安全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机制,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教育,健全校园安全会商研判、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制度,形成健全完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协同联动的校园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二是建设高水平平安校园。加快“校园天眼”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互联互通。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体制机制,确保校车安全、校舍安全、食品安全,狠抓预防溺水治理,守牢学校安全防线。

 

 

 

(《山东教育》20253月第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