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教育担当
发布日期 : 2024-12-2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本刊评论员 马晓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当前,教育是民生,更是国家战略,必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山东教育系统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推进教育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近年来,山东教育系统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着眼长远看教育,全力服务重大战略实施。立足区域,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产教联盟,制定教育服务和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意见,强化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教育发展,定向帮扶菏泽市定陶区、临沂市平邑县乡村振兴。面向全国,扎实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和东西协作,坚持应受援地所需,尽山东所能,有组织、成规模、持续性开展援藏、援疆、援兵团、援青以及鲁渝、鲁甘协作工作,全面促进受援地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放眼国际,加快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4000余对,山东教育“朋友圈”越来越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组织50所职业院校与34家大型企业“组团出海”,建设“班·墨学院”38个,培训海外员工30多万人次。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到推进乡村教育振兴,从深化对口支援帮扶到深化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山东教育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奋力谱写服务强省建设的时代篇章。
高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的“蓄水池”。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61所,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校生人数、专任教师人数均居全国前列。山东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山东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强化重点人才引育,山东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显著增强,人才高地积聚成势。通过加强有组织人才培养,山东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不断释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坚持“四个面向”,强化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山东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省属高校3项,位列全国第一。据统计,目前,全省50%以上的全国重点实验室、60%以上的国家级领军人才、70%以上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均源自高校。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山东对科研创新的持续投入和高度重视。近3年,高校科研经费累计达到547.7亿元,过亿元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建立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机制,通过精准对接11条标志性产业链以及“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无论是优化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点,还是高等教育共同体、产业创新研究院、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相继建成,山东在产学研联动、“四链”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山东深入开展“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校企双向互派科技专家和产业导师1.5万人,攻坚产业关键技术难题418项,转化科研成果2197项……一系列扎实举措显示出山东促进教育、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坚定决心,加速了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强国建设,教育为先。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征程中,建成教育强国是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教育不仅承载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更深度融入和服务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局。今天,山东正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向着教育强省的建设目标迈进。
(《山东教育》2024年12月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