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构建数字教育体系,支撑教育减负增效
发布日期 : 2024-10-2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 臧方青
近年来,青岛市坚持数字“助教、助学、助管、助评”,全方位打造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生态,先后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城市,获得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大赛最高奖项“智尊奖”、教育部“新时代十年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案例”等荣誉。青岛市通过数字化体系的构建和赋能,有效支撑基层学校和广大师生减负增效,系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作业管理攻坚和课后服务保障三项行动,推动城乡数字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和教学效能。
一、体制机制统筹创新,聚合力、谋发展
青岛市成立数字教育研究院,研制《青岛市教育数据管理办法》,统筹数字教育工作,遴选青岛市首批数字化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建立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组建核心研究创新团队和数字教育项目小组,汇聚技术、教研、研发的力量,带动全市普及应用,加大督导考核的力度,把数字教育成效列入各级考核或督导范围。筹划青岛市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构建面向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数字画像”评价模式,建立全过程教育数据管理体系,完成青岛教育e平台“领导驾驶舱”升级更新,实施数字教育“双十工程”遴选,通过汇聚数据,以体制创新和数据赋能提升教育治理水平。
二、基础环境优质均衡,减负担、解难题
青岛市建成了“云、管、端”协调发展的青岛市教育城域网,教育信息“高速公路”覆盖全市中小学,骨干带宽100G,互联网总出口89G,学校万兆接入、无线覆盖。市教育局和各区市教体局为域内学校统一提供互联网访问服务,统一提供云主机、云防护、域名解析、无线认证、漏洞扫描、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等基础设施,统一提供网络安全指导手册并指导构建安全体系。同时,市级财政通过奖补资金支持农村薄弱学校数字化建设,全市中小学建成1000余间同步课堂教室,953间数字化实验室、学科教室和虚拟仿真实训室,738间人工智能实验室,494所中小学配备电子书包、智能纸笔等智能教学终端,城乡学校同享优质的数字支撑环境。学校利用智慧作业管理、畅言智慧课堂、虚拟班级等系统,形成集团内所有校区师生跨校区、年级、班级自由组合,进行线上授课、答疑和讨论的教与学新模式。
青岛市通过市区两级统筹服务,推进了城乡学校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优质均衡发展,减轻了区市学校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负担,解决了区市学校网络统一管理难题。
三、数字基座融合联通,强集成、促应用
建成全市数字教育基座———青岛教育e平台,联通部、省、市、区(市)、校5级教育部门,整合79款业务系统,汇聚31类上亿条教育基础数据,集成1.6万台校园监控,对接“爱山东”“城市云脑”政务平台,实现信息和服务跨层级、跨部门融合共享,全面支撑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平台面向区市和学校提供业务系统、数据资源、个性化空间以及数据应用等通用工具,区市和学校无需重复建设。面向全市教师、学生、管理者和家长用户,实现“一人一号、一号全通”。平台支持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提供智能客服、人工热线等多种技术支持方式,采取自助注册、短信登录、扫码登录等便民措施,方便了用户使用,减少了市、区(市)、校各级的技术支持工作量。
四、教育数据汇聚共享,优服务、惠师生
2021年打通公安、卫健、民政、住建等9部门数据,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入学“一网通办”和各学区入学人数科学预测。2023年进一步实现学前教育入学“一网通办”,入学报名由纸质材料、现场排队、人工核验,变成数据支撑、在线报名、自动核验,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以往新生入学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等一系列证明,还要现场排队报名,现在只要登录青岛教育e平台“一网通办”系统,几分钟就可办结。
青岛市建成民办普通高中网上报名录取系统,实现从考试报名到缴费录取全流程网上办理。在全省率先构建网上信息确认系统,实现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等报名信息化确认。建成中小学社会实践课堂平台,实现全市中小学社会实践场所菜单式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记录,降低了广大家长和学校的工作量,方便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育管理流程再造,在线办、提效率
青岛市通过推动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全面数字化转型,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校舍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招生考试管理等领域基于青岛教育e平台在线办理,降低基层管理工作负担。基于e平台实现“一数一源、全局共享”,极大降低基层数据填报频次,2023年基于e平台共享交换数据共计2700余万条。
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全面数字化转型是青岛教育督导的一大亮点。全市建立了教育督导“一点通”综合系统,全面支撑对区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监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监测等一系列督政和督学工作,同时建成督导问责子系统,结合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集问题汇集、反馈、督办、问责于一体,实现了督导事项闭环管理和数据采集、汇总、处理、评价、分析、呈现全过程可视化在线办理,教育督导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为解决师生综合评价难题,青岛为全市10余万名教师建立了专业发展电子档案,对教师开展“无纸化”“数字化”评价;开发了覆盖中小学生学业监测、体质健康、艺术发展等领域的综合性素质评价系统,各校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模型体系,自行添加和使用。数字化也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学习评价中。学校在评价系统内增添表扬和待改进项目,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达到一定分数可以领取更换自己喜欢的头像等奖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青岛市建成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机关和学校装备采购、项目验收、危化品管理和数据分析全流程在线办理。整合现有资源,建成“校园天眼”,网上巡课视频监控整合应用,打造“学校情况一张图”、师生画像等大数据应用,面向市、区、校3级开放。
六、教育资源统筹管理,聚智慧、促教学
青岛市大力推广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截至2024年7月,国家平台青岛市总注册用户64.11万,设备访问数量439.80万台,页面浏览量1.72亿次,排名山东省第一。青岛教育e平台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实现双向数据互通对接后,教师通过账号登录就可以直接访问平台资源,有效解决了学校师资不足和水平有限的问题。
青岛市推动全市名师资源共享,坚持公益免费,重点打造“名师空中课堂”、名师导学课、“青快学”重难点知识讲解等在线教学辅导品牌,年收看量达千万人次。青岛教育e平台对接国家平台、省平台,建设汇聚本地资源,形成“基础+特色”数字教育“资源池”,实现多方资源一个页面检索、一张清单显示。面向全市提供智慧作业管理系统,通过日常作业练习数据的搜集反馈,实现靶向作业和精准教学。全市727所学校、15710个班级、38201名学科教师、653335名学生注册使用,使用活跃度高达857万余次,累计选编创编各学科校本优质习题资源109万余道,精准布置批改课时、分层及靶向作业69万余次,生成123550份错题本和138452份作业分析报告,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提升了教学质量。
七、人工智能教育全域推进,强智能、提素养
青岛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从率先锚定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到创新模式逐步普及人工智能课程,始终站在时代浪潮的最前沿。创新打造1+4+100N人工智能推广模式,建设600余间人工智能实验室,持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培训,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打造人工智能特色赛事,开展人工智能素养评估,回收调研样本22.8万份,评选出80余所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和4个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为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贡献青岛的智慧与力量。
先后出台《青岛市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机制。构建起“一纲多本,教练结合”的青岛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知与应用能力,学习用人工智能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思维,辩证地审视人工智能技术,进而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八、数字化人才培养,扩队伍、展风采
青岛市全面启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工作,构建“基于课堂、应用驱动、创新发展、精准测评”的校长(园长)、教师数字化素养发展新机制。构建全市教育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初中强校提质、新校高位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质幼儿园建设和强镇筑基等培养市级首席信息官100名、市级数字化领航校长(园长)500名、数字化精英教师1000名,推动校长(园长)、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已经开展了4期300余名校长、4期400余名教师的培训。发布作业20次,汇聚专家讲座50余讲,学习总时长超过2万小时,加快青岛教育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
目前,青岛首批数字化领航校长完成培训,正利用所学在学校数字化转型发展上发力,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学校正在崛起。通过培养,校长(园长)数字化领导能力和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显著提升,促进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全面发展。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青岛市将进一步完善数字教育体系,构建各类教育应用技术集成、数据互通、应用联动和资源协同,进一步优化青岛区域数字化转型,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持续推动青岛教育优质倍增发展。
(《山东教育》2024年10月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