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全链条协同创新 打造教师队伍建设新生态
发布日期 : 2024-09-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烟台市教育局 崔 庆 秦绍文
近年来,烟台市锚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一线教师做好学生的“大先生”和引路人,以高质量人才建设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人才集聚“引力场”,提升烟台教育发展“硬实力”
加大“引”的力度。出台《烟台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在全省率先建立符合教育特点的人才招聘机制,明确提出“用人单位唱主角”“校园招聘”“面试前置”“笔试要体现岗位特点和学科特色”“将思想政治和师德列为教师招聘考察重要内容”等符合教育特点的招聘要求。开发“烟台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网上报名系统”,打造集信息发布、报名、缴费、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师招聘“一站式”服务平台。在高水平师范院校设立“烟台市教育人才引进工作站”,组织区市、直属学校开展“组团式”进校园招聘,通过送岗到校、直接面试的方式招聘一批优秀毕业生。积极参加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专场招聘,当场签约一批优秀获奖选手,实现优秀教育人才“赛后即就业、毕业即到岗”。落实“双减”使学业负担“降下来”、艺体教育“增上去”的工作要求,面向烟台籍优秀退役运动员开展专项招聘,将一批全国、全省“冠军教师”引入校园。挖掘“培”的深度。在全省率先推进省公费师范生培养方式改革,建立“地方深度参与,校地协同培养”的培养模式,以培养期档案量化积分管理为抓手,将培养期情况纳入省公费师范生竞岗选聘总成绩,全过程参与省公费师范生培养;对在校期间成绩优异的省公费师范生予以奖金奖励,充分调动省公费师范生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展政府委托高校培养师范生省级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定向到县培养学科教师,以订单式培养为烟台教师队伍精准储备一批优秀青年教育人才。提升“育”的高度。持续推进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构建起“一主两翼三支撑”的整市推进模式,以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构建完善教育领军人才培育机制,建立市级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教育名家四个梯次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共培养出1名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6名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校长教师、2名国家教学名师等一批领军人才,28人入选新一批省特级教师,49人入选新一批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建设工程人选,3个项目入选中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省级支持项目。烟台市教育局人才品牌获“全市人才工作创新十佳案例”。
二、搭建教书育人“干事场”,激活烟台教育发展“内驱力”
坚持以德为先。完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从2019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帮助教师立“根”铸“魂”,目前已认定烟台市师德涵养基地20个、烟台市教师实践教育基地6个,培育种子教师1400余名,有效辐射教师2万余人。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揽子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机制、教师队伍信用体系、教师宣誓和荣退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多元化师德师风监督体系,制定《烟台市师德师风社会监督员管理办法》,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干部、老教育工作者、责任督学、学生家长等关心、关注烟台市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聘任252名烟台市师德师风监督员,广泛了解、收集学生和家长对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师德投诉调查;建立师德违规通报和案例警示教育制度,持续开展“树师德·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强化正面典型引领,每年选树一批以师德标兵、教书育人楷模等为代表的教师模范,组建市级师德宣讲团,在主流媒体宣传优秀师德典型事迹。坚持以“改”为要。推进“升级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不断引导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以教育人才的均衡配置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让更多学校快速成长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2023年实现2396名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占应交流人数的29.38%;其中骨干教师1230人,占交流轮岗总数的51.34%。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遴选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高中校长后备人才,予以重点关注、跟踪培养;创新实施教育系统“种子计划”年轻干部培养模式,遴选3批8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搭建年轻干部“学习—研究—实践—发展”共同体。坚持以“量”为重。提升课时量激励约束作用,印发《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课时量标准指导意见(试行)》,把教师完成规定的课时量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绩效工资发放和考核评价的前置条件和必要条件,让实干的人得实惠。建立重点人员课时量监控机制,开展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市级以上荣誉和人才称号教师课时量专项核查,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编制和岗位使用效益,健全完善以课时量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激励约束机制,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
三、优化发展保障“强磁场”,凝聚烟台教育发展“向心力”
让“幸福”成为烟台教师的“关键词”。印发《烟台市“幸福教师”建设工程实施意见》,部署推进健康关爱、成长引领、激励保障、暖心关爱、权益保障五大行动20条举措,以解决教师最为关切的问题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关注乡村教师发展,不断改善乡镇学校工作环境,在待遇保障、评先树优、职称评聘等方面加大对乡村教师支持倾斜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扎根基层。烟台市推荐的15名乡村教师全部入选山东省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入选比例连续两年全省最高。教师节期间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开展“为教师亮灯”活动,提升教师在全社会的尊严感和职业幸福感。
让“阳光”成为职称评审的“风向标”。印发《烟台市中小学教师职称“阳光评审”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明确基础性、竞争性、择优性、倾斜性四类标准条件。在评聘时突出师德为先、突出课时量刚性要求、突出教学实绩、突出分类评价,注重长期贡献和育人成效,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不再将论文、课题作为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推荐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举行开放式教师职称部署会议,全市1万余人通过线上方式收听收看,明明白白讲政策、讲标准、讲要求,推进教师职称评审清廉、平稳、公平、公正、透明,切实引导广大教师安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烟台市教师职称“阳光评审”被列入烟台市纪委“清廉烟台”建设标杆项目。2021年,烟台市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提升工程”,市教育局对参与学历提升工程的教师实行奖补政策,连续两年投入90余万元,是全省唯一政府奖补学历提升工程的市。在全省率先建立班主任绩效工资动态增量机制。建立普通高中超工作量绩效工资增量机制,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2023年市直高中超工作量绩效工资达3200余万元。优化保障支撑,持续落实教育人才购房、生活补贴政策和各项服务政策,解决教育人才后顾之忧。
(《山东教育》2024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