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蛙声
发布日期 : 2010-10-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莒县店子集镇中心初中 崔明燕
不经意地抬头看时,橘色的月儿已高高地悬在天上,银色的月光如牛乳如轻纱撒下来了,似温柔之网将整个小城笼罩起来,远处的点点灯光与天上闪烁迷离的星星,映成动人的夜景。我站在阳台上,沐浴着柔柔的夜风,嗅着风里带来的泥土与花儿混合的香味,心里清爽无比,感觉心中有一片宁静的海。
这时,从远处传来几声清脆响亮的蛙鸣声,侧耳再听,或隐或现,或远或近,或稀疏或明朗,荡在这明静的夜里。耳畔回旋着这天籁之音,一种简单的幸福感在心底深处弥漫并像花儿一样开放起来,于是,我整个身心便沉浸在隐隐约约的芬芳中。一种亲切的感动,也刹那间弥漫了我的胸怀。这清澄我心、韵律有致的歌声呀,若田地里的一株新苗,在清风吹拂和春水滋润中萌芽拔节。配与黛青的田园,潺的沟渠,让静寞的夜晚诗意如禅,宁谧恬淡。是自然的净、是美、是真!尘封的记忆就在这一声声蛙叫中开启,恍惚间我又回到了从前的岁月。
生长在农村,最熟悉的便是那随处可见的青蛙了。在葱绿幽深的山涧野谷,花丛锦簇的溪沿塘边,在瓜蔓豆叶下,茅舍竹篱旁,随处可见那些鼓突着晶亮眼睛的蛙们。它们这里一蹿那里一跳,非常惹人喜爱。
乡村的夏夜是蛙声的世界,每当黄昏的暮霭笼罩着整个村庄时,每当傍晚的炊烟袅袅升起来时,蛙声便到处如鼓点般地敲起来,悦耳动听,嘹亮宏阔,犷清激越,高低起伏,就像纯粹的乡村歌手在尽情为季节和这块土地的丰饶吟唱。我常常凝神谛听,陶醉于这种亘古流传下来的,坦然的,与世无争的安详中。
那是一个怎样的境界呀!月色阑珊,深邃的天空中缀着闪亮的星星,随意的南风在传递着稻子与泥土的新鲜气息。夜的幕布一拉开,蛙们便在田埂上,在草丛里,在水田中间,拉开喉咙,投入地唱。仿佛有人在指挥,余音未了,那处又起,有时一齐合唱。那从田野各处汇在一起的蛙鸣,盖过了一切声响,动人心魂。蛙声穿越空间,穿越粮食作物,因为蛙声,四月的村庄开始在水边浸润出农家话题,庄稼也舒展柔姿,随季风起舞,满坡遍地的绿苗招摇着丰收的情景。这蛙声与田园之青翠、沟渠之潺潺、星月之辉光,融溶汇集着,其境界之恬静、纯粹,意蕴之深邃、迥阔,是再高妙的乐师,也难以合成的天籁。
真的难忘家乡那夏日的月夜。星星当空,流萤飞舞,田野上麦收已净,大地转眼间已换上绿油油的秧苗新妆。水样的月色轻纱似的笼罩着原野。倘有一阵清风徐徐送来清凉,村里的老老少少聚在场里或家门口。人们摇着蒲扇,拍打着蚊虫,坐了板凳或躺在凉席上,听着此起彼伏的蛙声,谈天说地。人们安详的目光撒向泛着银光的田野。夜凉如水,清辉似银,月到中天,人们都不愿散去。正是听取蛙声一片的时候呢!蛙声乘着夜风的翅膀飞来,浸成甜蜜的梦呓,沁入乡亲们的心脾,一点点地消去乡亲们日间的劳累。多少年来,寂寞的乡村夜晚就被这样丰富的声响填充得丰润起来,让人惬意,让人脚踏实地走过这与黄土青禾相伴的日子。
“蛙声如潮带雨来”,最动人的是雨后,“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雨后,池水劲涨,雨露甘甜,凉爽宜人,蛙们在溪流中,在池塘中,跳来跳去,叫得更欢更响。它们使劲地拔高音域,如钟鼓奏鸣,似风潮送浪,如沸如腾,经久不息。宋朝赵师秀有诗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那串串音符呀!深深地印进我的心境里。
我知道:青蛙是益虫,称为“护谷虫“,蛙声越响,到秋天收成就越好,有“立夏听蛙,以卜丰歉“之说。古人曾筑庙祭之,作诗颂之。“青蛙咕咕叫,丰收来报到”。于是,在听取蛙声一片里,更增添了我对蛙声的喜爱。事实上,每当蛙鼓如潮的季节,我总是以一颗虔诚的心,去观望天地,祈愿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川端康成曾说:“一听到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的景色。”想起此语,我心田里,那一片片如歌如吟的蛙声,终究是再一次穿越心灵。我喜欢听这蛙声。它们让我感到宁静,感到安逸。
倾听蛙声,想起平凡的生命中,梦想与现实并不遥远,只要永远保持一份如水的心境。倾听蛙声,是倾情于那份闲适、善美的诗意,倾情于那种祥和、雍容的感怀。
一片月光,如梦如诗。晚风吹送,杨柳拂动,让我想起很多很多……
一片蛙声,思绪飘浮。夜晚幽美,温馨恬淡,让我忆了很多很多……
(《山东教育》2010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