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业之效成育人之功

发布日期 : 2024-05-15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以作业之效成育人之功

———日照市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

“三位一体”整体改革的实践探索

山东省日照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日照市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作业育人推进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日照市打通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改革之间的壁垒,坚持问题导向,构建开放、层级、立体化教研体系,加强“双减”行动推进的顶层设计,以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将三者紧密相连,形成科学高效的市域一体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落实“双减”行动运行机制。

一、构建“点线面”三维立体的作业改革模式

(一)把握作业改革的“切入点”。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日照市义务教育学校深化作业改革专项行动方案》,并成立专门的作业改革领导小组,市域一体整体推动作业改革工作。通过管理、指导、监督、考核和评价等多个维度,确保作业改革专项行动有序推进。二是确立行动目标。紧紧围绕作业的育人功能,强化其在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习惯养成中的关键作用。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作业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规范标准,从而使作业的布置和实施更加科学、高效。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确保教学、作业和评价三者之间的一致性。

(二)突出教研引领的“中轴线”。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发挥市县两级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通过推荐阅读书目、举行专题培训研讨会、组织读书交流会等,鼓励全市教师深入钻研教育政策法规、教学规范、课程方案和标准,深刻理解作业的本质和价值,把握“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并成为这一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实践者。二是注重实践指导,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作业的内容、难度、形式和评价等提供具体指导。引导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将基于学习目标设计的作业放在课堂学习之前,以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和“教学评”的一致性。同时,鼓励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明确作业的层次性,并进行分层次的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扩增优秀作业的“覆盖面”。一是以评比促实践。通过调研发现,一线教师急需高质量的作业资源作为示范。为此,我们建立市、县、校三级教研联动机制,依托“日照教育云”搭建作业分享、评比平台,并遴选出优秀案例,供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习借鉴。二是以展示促提升。通过举办“作业改革”校长论坛,评选认定作业改革研究示范学校,组织作业改革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提炼理论成果,促进校际交流,实现了全市作业改革的同步推进和共同提升。

通过构建“点线面”三维立体作业改革模式,提升了广大教师设计作业、实施作业的能力。这一创新做法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中山东省教育厅网站“战线联播”先后以《日照开展“深化作业改革”专项行动   创新活动载体   加强作业教研》《日照探索“点线面”三维立体作业改革模式》为题作了推介,《日照市“点线面”结合提升作业布置质量》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教育教学“双减”典型案例。

二、打造“5+3+4”课后服务体系

(一)强化“五个确保”,推动课后服务深入全面开展。一是确保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均开展课后服务。二是确保有服务需求的每一名中小学生均能接受课后服务。三是确保服务时间满足家长需求,根据家长的不同需求提供时长不同的课后服务,做到与家长的接送时间无缝隙对接。四是确保课后服务质量,各学校精心设计课后服务项目,提供自主阅读、课业辅导、文体活动、自主作业、研学实践以及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在校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五是确保财政资金投入到位,完全免费为学生提供服务。

(二)落实“三项举措”,提升课后服务实效。一是筑牢底线,追求卓越管理。引导各学校深入优化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从服务时长、内容、组织架构、职责分工、规章制度到保障措施,乃至教师激励措施等方面,全面提升管理的细致度和执行力,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达到预期标准。二是创新服务途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鼓励学校把课后服务项目的创新与开发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与学校特色课程的打造深度融合,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和扩展课后服务的内容与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三是加强多方协同,满足学生多元需求。打破传统的“校内与校外”界限,积极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组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等校外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同时,组织大学生走进中小学开展体育运动指导,成立首批15支青年志愿服务队,并推动科技馆、少年宫、科技工作者及家长志愿者进入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从而满足学生多维度的发展需求。

(三)突出“四个完善”,构建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安全运营机制,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每位师生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工作和学习。二是完善意见征集与反馈机制,建立起“征集—反馈—改进—落实”的闭环沟通机制,确保常态化收集师生和家长的意见建议,并及时给予反馈。三是完善关爱教师工作机制,把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量、教研工作创新等纳入对教职工的工作评价和考核中,以此激励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四是完善三级督查评价机制,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把课后服务纳入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各区县也把课后服务纳入对学校的考评体系,各学校则不断完善课后服务的监管体系,接受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监督,加强日常检查,第一时间解决课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不断优化“5+3+4”课后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中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管的社会难题。

三、“五大行动”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一)组织“全员大学习”。引导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深化对“双减”政策和课程改革等重要文件的理解,启动一系列面向全体教职员工的“全员大学习”。学校围绕课堂教学的创新变革,采取专业文献研读、集体备课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各区县教研机构则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定期安排互动性和项目化的培训课程。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系列培训,以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为核心,以自主选课学习为主体,辅以针对性的专题指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内外交流等多元化途径,广泛开展阅读分享、区域教研活动和现场教学指导等,突出新课程理念、新教材使用、新教学方法和新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同时强化师德教育,深入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二)开展“专题大讨论”。组织各学校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深度学习策略等关键议题,开展了“专题大讨论”。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各学科分别开展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专题研讨活动。校长论坛的参加者聚焦课堂教学,遵循问题导向的原则,针对当前各学科教学中出现的热点、共性和特殊问题,以及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新难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诊断。通过全面深入的研讨交流,把问题讨论透、查摆清,并制订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和共识的形成。坚持教学相长,注重互动式、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强化情境教学,并探索基于学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推动项目化、研究型和合作式学习。同时,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个别化指导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每名学生的独特需求。

(三)举行“岗位大练兵”。动员广大教师根据各自学科的特色和专业标准,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各学校严格执行观课议课和集体备课制度,广泛推行“青蓝结对共同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年轻教师练就扎实的教学技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搭建交流平台,推广各区县教研机构和学校在“岗位大练兵”中积累的优秀经验和做法,促进共同研究、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通过组织全市教师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不断提升教师在课堂管理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能力,营造学习专业知识、打磨专业技能、提升整体素质的良好氛围。

(四)启动“技能大比武”。日照市各级教研机构及学校联动,精心组织一系列教师素养大赛或教学基本功比赛。各学科分别举行模拟授课、说课大赛、同课异构教学以及优教案评选等活动。定期举办优质课评选,并评选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技能大比武”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才华和交流经验的平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些努力为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促进“质量大提升”。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遴选确定全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并分学科成立教研共同体,整合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力量,推动区域学科教研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启动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编撰了各学科的教学改革案例集,并建立资源库,探索符合本地实际、展现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召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现场观摩会,总结提炼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并推广先进经验。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发挥教学研究的核心支撑作用,持续优化教学方法和课堂结构,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打造高品质课堂。

通过开展“五大教研行动”,推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更新教育理念,聚焦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过程,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显著提升,全面落实了轻负高效的教育目标。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以《日照“五大行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双减”有效落地》为题作了推介,《日照:“五大教研行动”助推强课提质》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教育教学“双减”典型案例。

四、项目化设计实现“三位一体”整体改革

“双减”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但是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初,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项改革呈现“各自为战”的局面。很多学校组建了不同的领导小组来落实这三项工作,规定了多套考核指标,具体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则疲于应对,无法深入,各项改革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教师参与改革的主动性,增强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的育人效能,日照市将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者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优化资源配置,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创新构建“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位一体”整体改革模式,发挥育人合力,让“1+1+1”大于“3”,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作为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以其重探究、重实践的优势成为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位一体”整体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确定项目化学习主题,优化项目化作业设计。开展项目化学习,确定项目化学习主题是首要工作。学习主题能够为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提供明确方向,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围绕学习主题,项目化学习的作业设计,主要包含三个环节:一是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作业目标;二是设计评价量表,描述学生完成情况与素养水平的关联;三是基于项目化学习理念,设计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也按阶段分为三部分,即课前作业、课中作业、课后作业。课前作业重在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为项目化学习作准备;课中作业可以被视为课堂教学的支架,促进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课后作业主要是综合实践,指向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的项目化作业,相当于为项目化学习制定了任务书,绘出了路线图,让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有了抓手。

(二)依托项目化作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项目化学习开展过程中,设置项目驱动任务是重点,教师将作业中的问题设计为驱动学生学习的任务,围绕任务目标的达成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项目驱动任务紧扣项目主题,指向学习成果,让学生明白任务是什么,即要解决什么问题或完成什么作品。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经历一场主动建构和探索的有意义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为了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和进阶发展,项目驱动任务的设计要有梯度,逐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加深理解,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三)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展示项目化学习成果。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双减”工作的目标,也是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养需要在探究型的项目化学习任务中得到提升。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无法完成有深度、有宽度的探究型学习任务,课后服务便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形式。鉴于任务的综合性和活动的实践性,项目化学习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及学生的深度合作,无学科属性的课后服务时间为教师跨学科地参与指导和跨小组甚至跨班级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日照市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位一体”整体改革,将这三项工作从“各自为战”转化为统筹协同、共融共进,整体上解决了当前落实“双减”工作中存在的形式化、重复性的问题,提高了“双减”工作的实效性,从根本上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本文为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双减’背景下学校作业设计、课后服务、课堂教学‘三位一体’整体改革的实践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23JXY366)。】

 

(《山东教育》20245月第14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