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育人 共建共享

发布日期 : 2024-04-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   姚永香   付林娜   赵文静

被授予山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学科基地以来,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生物学科团队紧紧围绕强科培优工作目标和学科基地任务,稳步有序推进三年规划方案落实。在特色课程开发、学科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育人方式转变、示范引领带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一、特色课程开发

(一)打造生物实验新模式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学理论都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团队整合了实验课程资源,以兴趣为驱动,同心同力打造生物实验教学的多种模式。

一是开齐开全教材实验,固本强基。科学规划生物课时,合理调配实验资源,克服周期与场地等限制,确保应做尽做。如《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中制作泡菜、果酒果醋实验耗时长且传统发酵技术多为家庭作坊式,基于此我们设置了传统发酵技术实验室专供学生发酵物存放和检测,同时开展家校共育模式,邀请家长作为评委专家指导并品鉴学生们的实验成果。此过程不仅有助于生物知识的渗透,同时发展了科学探究与理性思维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增进了家校联系。《生物与环境》模块中种群密度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等实验无法在课堂进行,我们就结合地域特色,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开展实地调查。同时邀请旅游区内的专家为学生讲解生态学相关知识及答疑解惑,使学生们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拓展深化学科专业知识,更好地渗透社会责任的培养。

二是拓展创新探究实验,培优促尖。学科基地积极完善显微实验室,扩充生物资料阅览室,并加快生物探究创新实验室建设。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与结果反馈,对部分实验进行拓展探究,促进生物学科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如创新改进“模拟生物体维持pH稳定”实验,教师从实验材料及试剂选择、数字化实验、探究内容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及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耗资50万元建设的生物创新探究实验室投入使用后,实验课程品质进一步提升。

三是开展个性化实验,与社会接轨。胜利第一中学原名油田一中,依托油田而建校,基于此学校团队带领学生进行石油降解菌的筛选与分离,并将相关数据共享至有关单位,有效提升了学生学科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物学的实用性。

(二)深化竞赛课程开发

生物学竞赛为发现和培养未来生物科学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在透析竞赛辅导教材和历年联赛真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生物学科团队自主编写奥赛系列教材八本,对竞赛生实行专人负责、分级培养模式,有效助力竞赛课程教学并取得优异成绩。我校生物学科团队组织生物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抢答、小组对抗等形式在竞赛生中深化生物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二、学科团队构建

学科团队建设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基础力量,是学科创新工作的生长点。团队建设必须以教师成长为基础,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个体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形成学科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强大教研团队。

(一)名师领航促发展。学校生物团队有齐鲁名师王殿凯、东营市名师姚永香。依托两个名师工作室开展了大量公开课展示、经验交流、教研活动等,助力教师发展。

(二)师徒结对共成长。在学校“青蓝工程”引领下,开展同课异构、晒课评课等活动。生物学科团队专业水平整体提升,新教师快速成长,教师队伍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三)依托平台育骨干。依托东营市教研平台资源,在市教研员指导下,学校积极参与学科研讨、试题命制及比赛活动,生物骨干教师群体更趋年轻化、专业化。

(四)课题引领提素养。已结题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县级课题若干。2项市级课题正稳步有序地推进。课题的研究不仅帮助教师解决了具体的困惑,而且在研究的过程中显著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和教科研能力。

(五)培训学习助成长。学校生物学科团队多次承担经验交流和示范课等任务,团队的凝聚力和专业水平得到长足发展。同时,我们秉承走出去博采众长,引进来学以致用的态度,向更多同行、专家等学习取经,同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校生物学科团队建设的新方法、新思路、新举措。

三、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鉴于此,学校生物学科教学开展以下模式的探索。

研学课堂齐步走。创造性开展“爱我家乡、共护湿地”研学暨“特色育人、活力课堂”系列学科活动。把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情境、任务、项目中,课内外贯通,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的来源和背景,体会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具备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实现五育融合,打造精品创新实践课型。

精准高效复习课。科学实施“一实二拓三迁”教学策略,全员全程全方位盘活教学资源,打造实效高效复习课型。

以大主题、大观念、大情境的视角,对大单元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和开发,编写近40份一轮复习大单元的学历案。基于此开展高三大单元复习课的五环教学模式,在一轮复习中有效夯实了基础,提升了能力,促进学科思维与素养的发展。一轮复习基础上,建立“套娃换脸式”二轮专题复习,层层变换与传承,拓广拓深的基础上实现“三迁”,最终实现复习效果最大化。

四、育人方式转变

开展特色育人活动,改变唯成绩论的评价机制,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校外实践开展。结合本地特殊生态资源,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学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生社团建设。生物学社团活动依托教材,结合校外资源,强化学科融合,组织刊印生物科技小报,并开展生物模型展评、学科前沿讲座等系列活动。

学科科技创新。依托校园科技节,开展科技创新、实验创新竞赛、科技论文撰写、创新成果评选等活动。

评价内容多样。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标要求,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激发评价。采用“模块检测与日清单量表结合”评价机制,将学生课堂、课外表现及日常、期中、期末测验成绩共同纳入评价内容。课堂表现评价量表、实践活动表现评价量表、测验成绩评价量表分别按30%20%50%赋分,综合得出学生的学期生物成绩。在确保评价信度与效度的基础上,充分融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示范带动发展

东营市政府、市教育局、市教科院为推进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深化育人方式改革、丰富教研供给形式等积极搭建平台。胜利第一中学生物学科基地获得了良好发展机遇,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物教学、教科研质量提升,起到了带动引领作用。

学校举办了省级优课展示、市级研讨会、高三一轮复习计划交流和课例展示,首次推出知识拓展提升课型。在东营市教科院统一规划组织和专业指导下,我校作为市高中生物教研联盟学校,开展和参与跨省域观课、评课、复课等深度教研。在东营市政府部署支持下,与东营市河口区一中、疏勒县实验学校等县区中学结对共建,合作发展,充分发挥了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学校生物学科基地以“教学相长、以人为本”为中心,打造以“实践教育”为文化依托的学校生物学科基地育人名片。今后,胜利第一中学将继续在实践中积累、在探索中改进、在合作中发展,力争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区域教学研究中心、教育改革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成果辐射中心,为我省生物学教学和教科研的整体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山东教育》2024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