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探索持续深耕下活教育评价改革“一盘棋”

发布日期 : 2024-04-10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滨州市教育局         冯其泉

教育评价改革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既是龙头牵引,也是强劲驱动。滨州市自2016年即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先行先试搭建起改革推进体系;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后,滨州市结合既有经验,持续深耕学生评价改革,以此为突破口,在党委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等领域全面破题,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指挥棒”功能,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一、先行探索,为评价改革“定方向+搭架构”

针对教育质量观念陈旧、评价标准单一等教育顽瘴痼疾,2016年起,滨州市经系统研究和外出“取经”,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引领学生发展为方向的改革。

(一)党委政府统筹抓总。2017年起,滨州市政府专门设立每年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保障教育评价改革项目的实施。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谋划和推进,逐步建立起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价工作体系。

(二)专门机构专抓落实。201611月,滨州市教育局在全省成立了第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专司教育评价工作的事业机构———滨州市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做到了专职、专岗、专人抓评价改革。2021年,随着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该机构转设为滨州市教育现代化服务中心的专门科室“教育质量评价科”,继续发挥原有职能作用。

(三)专门队伍研究推进。一方面,外借智慧,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清华附中等教育评价领域的专业机构深度合作。一方面,内强队伍,建立起滨州市教育质量评价专家顾问团及专家库两个“智库”,聘任专家700余名,全力研究改革、谋划改革、推进改革。

(四)改革体系初步搭建。经过几年探索和努力,滨州市先后出台《教育质量评价行动计划》《关于加强教育质量评价规范管理的意见》《三级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改革配套方案,逐渐搭建起“三级三路径”的改革框架(包括“市县校”三级体系,“自评、部门评、第三方评”三条路径),努力实现改革的对象全面化、制度规范化、标准科学化、队伍专业化、运行信息化和结果运用综合化。

二、持续深耕,为学生发展“立标准+激活力”

教育的生命线是质量,而教育质量的对象是学生,目的是学生,核心还是学生。这是滨州教育评价改革一贯坚持的理念。为此,滨州市锚定学生评价这一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领域,持续深耕、创新模式,充分激发出育人活力、办学活力、教育发展活力。

(一)系统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标准。改革实施后,滨州市依托评价中心、评价专家、评价机构3支力量,在广泛调研、吸收一线校长、教师的意见基础上,印发实施《滨州市县域教育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标准》《滨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标准》《滨州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标准》等共16项评价标准,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融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评价标准体系。这一评价系统具有三大特点:注重以图文、数据、影像等写实方式的“实地评价”;注重动态观察评价对象的发展变化,及时指导教育教学的“动态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进行全息画像、分析和引导的“全程评价”。

(二)全面运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监测模式。滨州市积极探索基于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本土化教育质量监测方案,力图通过科学实施教育质量监测,掌握全市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学段的均衡发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引导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教育均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组织实施9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积累了海量数据,不断发挥出监测工具的诊断分析、导正方向和指导改进作用,学生的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验能力都持续向好。比如在心理健康监测中,滨州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表现良好,学生自我认知评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提高教育质量检测的准度,滨州市十分注重数字化赋能,依托滨州市教育云平台、智学网等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并基于监测结果,给出适合学校管理、适合课堂教学的个性化提升方案,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智能化服务。

(三)突出落实以素养为中心的综合评价。滨州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分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三部分,进行评价的“必选项目”包括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学业负担等等,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适当添加“特色项目”。一系列的评价项目,顺应“双减”政策大势,推动教师、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从对学生的“唯分数”评价,转变为对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劳“多维评价”,正确的学生成才观、教育发展观日益形成。其中滨州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开发应用,也与2023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中“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内容不谋而合。

三、全面突破,为总体改革“拓路径+强效能”

滨州市在学生评价改革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后,取得在思想上破冰、行动上突围、路径上拓宽的良好效果,协同推动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全领域”推进。2023年滨州市2所学校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2个单位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1篇案例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蓝皮书》。

(一)推动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题显效。整合已有相关制度,2023年滨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工作机制的通知》,全面建立起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研究、述职、调研、联系学校及上思政课5项制度,深度巩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优先发展格局,更多为教育、为学校、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推动学校评价破题显效。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在对学生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延伸、应用到对学校的评价,建立滨州市学校评价4个标准,分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对全面发展质量不佳、育人质量下滑趋势明显的学校进行预警,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建言献策、提供帮助,增强学校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并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提升了办学水平。

(三)推动教师评价破题显效。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以扎根一线的教育教学实绩为重,建立对教师、班主任、中层干部、职员的分序列评价,并结合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校长任职评价标准”4个,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向教学一线教师、向教学成果突出教师全面倾斜。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高规格的、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教师节庆祝大会,2023年对评选出的最美教师、最美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楷模、首届最美公费师范生等进行隆重表扬,不断营造出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四)推动用人评价破题显效。滨州市教育部门主动与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沟通协作,在机关事业单位等的招考中,以德、能、才为导向,不断破除“唯名校”“唯学历”倾向,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延伸。

滨州市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部署,借鉴全国教育评价改革先进地区的特色智慧,发挥区域教育评价改革的先行优势,全面攻坚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用人评价五大重点改革任务,全流程抓好管理、督导、教研、培训、评价五大改革关键环节,对区域内的教育发展把脉问诊、开出药方,在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方面,努力贡献滨州方案、滨州智慧。

 

(《山东教育》20244月第11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