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学段德育目标评价的数字化探索

发布日期 : 2024-03-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南舜文中学   张子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济南舜文中学是济南市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近年来更是结合互联网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积卡升级》核心素养评价系统,通过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体系,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将九个年级分成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小学低段,三至六年级为小学中高段,七至九年级为初中学段。我们依据《市中区中小学学段德育目标及行动指南》(以下简称《德育目标及行动指南》),为每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核心目标”“具体目标”和“行动指南”。

德育核心目标:小学低段是“培养基本行为规范”,小学中高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初中学段则是“形成社会规范意识”。核心目标的设置,既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考虑了目标的持续性和发展性,符合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由遵规守则到养成习惯,最后入脑入心,形成更高层级的规范意识。

每个学段的“核心目标”再细分为十个“具体目标”。譬如小学低段的具体目标是:爱祖国、亲家乡、敬师长、重友情、守规则、晓安全、能自理、明节俭、乐学习、知自我。三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因学生成长变化,既有承袭,也有增补,涉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公民素养、亲师友朋、个人修养各个方面。

《德育目标及行动指南》最突出的特色是,每个德育具体目标均有“行动指南”。这样翔实具体却又精炼不繁的“行动指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在设置学校德育评价量表的时候,将《德育目标及行动指南》中的“具体目标”作为“评价指标”,将“行动指南”作为评价的“具体表现”,形成各自学段的德育评价量表。于是,学校《积卡升级》评价系统中的“德育类”评价量表就形成了。

二、德育评价的数据采集及应用

《积卡升级》中的“德育评价”,分为四大场景,分别是:常规管理、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课后服务。“常规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职责,主要通过《积卡升级》评价系统中的《花名册》这个应用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课堂教学”是任课教师的主场地,是通过《基础课》这个应用来进行评价;班级、年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校内、校外“德育活动”,则是通过《活动吧》这个应用来评价学生。课后服务时段,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学生不在校的时候,如何评价学生呢?我们研发了《课程超市》应用,立足学生兴趣爱好,以课程选修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活动吧》和《课程超市》这两款应用,打破了学校围墙限制,将教育扩展到了社会和家庭。活动的组织者和课程的执教者不仅有学校老师,还有学生家长和社区有专长的“居民”。总之,《积卡升级》的四大场景和四大应用,助力学校实现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积卡升级》评价系统中的四大应用,全部通过手机操作,非常方便、快捷。为了直观形象、操作便捷,学校将德育评价的十个指标项做成了十张卡片,以发放“榜样卡”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以《花名册》为例,简要介绍具体操作过程。进入《积卡升级》系统,打开《花名册》应用,选择所在班级,即呈现该班级全体学生名单。选中要评价的学生(可单选,也可多选或全选),就会弹出评价窗口,呈现十张榜样卡。选择其中一张榜样卡,就会显示这张榜样卡所代表的评价指标的“具体表现”,选中其中一条“具体表现”,即可完成发卡评价。

不同场景,对应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积卡升级》系统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出发,将评价指标分为:德育、文综、理综、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与社会实践六大类。《花名册》是班主任对班级进行日常管理的工具,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调用的是“德育类”评价量表。《基础课》《活动吧》《课程超市》则会根据课程分类和活动性质,自动匹配相应的评价量表。但是,不论哪一类量表,均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不同场景、不同评价主体产生的评价数据,通过《积卡升级》系统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学生德育评价的大数据。

《积卡升级》系统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所谓“过程性评价”,就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可以发起评价;而被评价者学生,也可以随时关注到自己的评价结果。学校建有“电子班牌”,学生可以刷脸验证身份,查看自己的积卡升级情况。家长则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孩子的在校表现。为了激励学生成长,学校还动态推出“美德少年”的评选,根据各班“积卡升级”成绩,每月一次进行表彰。所谓“终结性评价”,就是学期结束时,《积卡升级》系统会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智能化生成“学生品德发展诊断报告”和“班级德育目标诊断报告”。这些诊断报告,就成了学生持续发展和班级持续改进德育工作的原动力。

三、 德育评价的特色和迭代

       《积卡升级》德育评价,秉承“全环境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了从小学到中学两个学段,覆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场域,横跨常规管理、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课后服务四大场景,实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发展。评价主体有教师,也有学生,还有家长和社区居民,多元主体,多维视角,全员评价,保证了评价数据的丰富、立体,克服了传统评价主体单一、数据扁平、视角狭窄的弊端。

《积卡升级》德育评价,用发放“榜样卡”的形式,直观形象,方便快捷,容易被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接受。一张张带有温度的“榜样卡”,汇聚成学生品德发展轨迹。在《积卡升级》1.0版的时候,卡片设计分为“表扬卡”和“批评卡”。2.0版则去掉了“批评卡”,统称“榜样卡”。这不仅仅是卡片类别的改变,更是要引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多关注被评价者的“优点”“亮点”,少盯别人的“不足”和“缺点”,以表扬激励为主,做有耐心、有温度的教育。

德育评价最容易流于空泛。《积卡升级》评价系统首先从“德育评价量表”这个源头来解决问题,每个学段均有非常具体的“德育目标”和“行动指南”,可循,可做,可评,可改。通过大数据分析而智能化形成的“学生品德发展诊断报告”和“班级德育目标诊断报告”,更是将“评价”导向“诊断”,从“定性”导向“改变”。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扬长补短;每一个班级都能根据“诊断书”来修订班级德育计划,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评价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如学业考试成绩(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参加活动的经历(写实记录)、获奖证书和荣誉证书等。主观评价,则是基于教师、家长和学生对评价对象的观察和了解,形成的一种主观认识。发放“榜样卡”,就是主观评价的一种方式。主观评价往往带有评价主体个人认识上的偏差,只有“大数据”才能将这种偏差忽略掉。数据量越大,越接近真实。可以说,《积卡升级》评价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随大数据技术发展应运而生,也必将随信息技术发展,走向智能化、人文化。

为了使评价更真实,更客观,更公正,我们的德育评价将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增补学业成绩、写实记录等客观性评价,迭代升级为《学生成长档案》。学校还将立足学生发展,探索由学生自设目标、自我评价的方式。我们要让评价成为学生不断成长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让评价为学生成长赋能,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山东教育》20243月第8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