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基于全程评价的读写一体教学
发布日期 : 2024-02-26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孙忠华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作为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聚焦读写关键能力,以“基于全程评价的读写一体教学”为核心,依托单元教学,秉持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读写交互共生理念,使学生在感悟作品丰富思想内容的同时,能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坚持回归语文学科本质,将语言学习素材与运用范例相结合,从文本阅读中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激活学生的内隐思维;坚持通过写作进行言语表达的认知图式建构,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坚持通过全程评价为学习增值。
一、育人为本,拓宽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新思路
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从课程愿景和课程文化理念的视角,推进学科课程建设,拓宽课程实施的新思路。
(一)依托学科基地,做好“专题式”课程建设工作
依托学科基地平台,进行学科课程建设专题研究,做好教学的供给侧改革。语文学科内容涵盖深广,考查方式灵活多变,学校在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方案规划,确定学科课程目标,设计科学多元丰富的课程,制订可操作的评价方案,确保课程的实施落地。同时深研新高考评价体系、部编版新教材,完善学科课程,建构了“四力四育”理念引领下的“123”课程体系。“四力”即教师课程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评价力,“四育”指学科育人、活动育人、生活育人、协同育人;“123”课程体系指学科核心素养一个核心,阅读写作双聚焦,课程立足基础、立足拓展、立足提升。采用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的方式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同时针对“读写一体”教学开发三个层级“主线式”提升课程,使学生实现学科能力的飞跃,为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二)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主题研讨式”的阅读与写作关键能力培养
依托名师工作室,进行“读写一体教学”主题研讨。学校依托孙忠华首批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进行主题式课题研究和课例研究,实行学科本位乃至跨学科校本研修,如提升学生建构迁移能力的“读写转化”主题研讨和课例研究,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审辨力写作课例研究,提升学生理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时评写作,打好学生人生底座的跨学科读写,等等。主题式校本研修通过诊断学生需求,对标高考评价体系,对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进行网格化的细目分析,确定学生读写关键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耕细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三)依托学术团队,进行新高考“问题式”研究
依托学术团队,进行“问题式”研究。学校实行“问题研究反哺教学”的策略,成立学术团队,构建“贯通式三梯次”问题式科研团队:第一梯次是上接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第二梯次是下连义务教育学段,第三梯次是语文学科团队进行“大中小”一线贯穿式研究。切实研究高校需要和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与初中小学进行学科共建,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铺路夯基。特别是从接受美学、具身认知的视角对读写一体思维机制进行深度研究,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阅读速度,优化读写质量和效果。
二、创新实践,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依托学科基地平台,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不仅助推了语文学科基地建设,也推动了全市的学科建设。
(一)变革备课方式,变“顺向设计”为“逆向设计”
首先,根据新课标新教材新评价体系要求,集体备课依据学生学习层次分层确定预期学习成果,将学生自主发展成果具体化,从学生视角设计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次,通过集体备课确定评价任务和评价标准,评价任务的描述要清晰具体,让学生明确具体方向。最后,确定学习活动流程,科学安排学习任务,关注教材读写关联点,注重整合迁移,让学生的学习历经一个完整的知识建构的过程,关注读写转化。
在备课过程中,以教考和谐为基本原则,充分研究课标、教材和高考命题关系,既有每个任务群的学习大写作任务,也有每个组合微写作系列任务。集体备课研究教材的读写关联点,并确定单元拓展阅读篇目,整合教材及拓展类阅读的写作资源,形成了读写转化的两类课型:阅读教学渗透情境写作(浸润式读写)、写作教学借力教材文本(转化性写作)。
(二)变革学习方式,变“被动读写”为“深度建构”
学校语文教学坚持大阅读大写作的教学理念,通过立体的教学布局为学生写作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在特定场域情境中让学生的读写体验更深刻。基于这样的理念,变革课堂模式,变教师讲解点拨为学生深度体验,变读写分离为读写一体,变被动读写为自主“输出”,构建“学—评—教—考”一体化的深度课堂,形成目标引领—学生分享—整合建构—学以致用—内化体验的学习范式。学科组“转化性写作”“群文阅读微读写”两节省公开课课例从学生的疑难处出发,切合学情;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讲评,以学生的理解为主,进行思维的探究碰撞;关注学生建构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学评价。
(三)变革评价方式,变“随意评价”为“持续驱动”
基于学习质量评价分类理论,确立读写思维评价标准,形成系列评价量表。在大阅读大写作的基础上构建读写关键能力的大评价机制,以全程评价机制撬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持续的目标激励和评价驱动,体现评价的全过程性,让可视化评价为学习增值。
首先,为学定标。构建立体的宏观—中观—微观三维读写关键能力表现指标,从学期—单元—课时设计评价标准和任务。其次,依标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参照、运用评价标准进行学习,也启发学生开发评价量表,达到了以学促评、以评促学的目的。再次,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学习成果,通过评价标准内化升华,对学习任务进行评判。最后,反思调整。运用评价标准依据学习成果审视“学”与“教”,对学习评价进行改进。
持续的通过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的介入和干预,改变以往随意评价或者只关注成果评价的问题,优化了学习效果。
三、变革机制,展现教师教学研修的新样态
(一)以“教师研修工作坊”为运行机制,致力团队建设
学校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研修积极性,如建立“跨学科读写研修工作坊”“应用型读写工作坊”,搭建多元互动探讨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推进。组建线上交流群,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开展专题教研。开展课例深度研修,形成名师引领、骨干示范、问题导向、循证实践的研修模式。
(二)以“读写评”课例深研为中心,拓宽教师研究格局
以“读写评”为中心,为教学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指引。开发教师读写指导课程,帮助教师消除对“读写一体”教学的畏难情绪。
(三)以课题研究为增长点,促进教师科研能力提升
积极指导学科基地课题研究,学科基地阅读教学模式、写作课程群、读写关键能力培养及评价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切实的效果。
在读写一体转化性教学中,学生尝到了由输入到输出的甜头,体会到写作的现实意义,实现了“人”与“文”的融合,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了写作主体的回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发展,写作水平和个体生命同步提升;学校“研究型”“创新型”团队形成,教师专业素养有所增强;提倡真实的写作,发展“双环内生”学与教的双成长型学科教学,撬动师生的跨越式成长。
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将秉承新理念,开拓新思路,落实阶段目标,推动学科内涵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山东教育》2024年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