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律,做真教育
发布日期 : 2023-12-19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聊城第五中学校长 徐俊峰
丹心育桃李,芳华献杏坛。26年来,我始终恪尽职守,奋战在教育一线。特别到聊城五中工作以来,带领全体教职工,践行“以父母之心真做教育,尊重规律做真教育”的办学理念,站在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创设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生态环境,打造高效课堂,做出学校特色。
一、以父母之心呵护学生心灵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当把爱作为永恒的主题融入教育工作。二十几年来,我和同事们一直践行“以父母之心真做教育”的理念,个人资助的家庭困难学生有6名。
2019年,一对亲兄弟小超和小涛来到五中求学。入校不久,我在教室里发现,他俩的手和衣服脏兮兮的,身上还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我私下给两个学生提醒,要注意讲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服,干干净净来上学。但是,第二天仍不见效果。
正当我准备找班主任了解详情时,恰巧遇到两兄弟在打扫卫生。我发现,这两兄弟捡拾垃圾很有经验,很快就能把垃圾进行分类。于是,我就对这两兄弟给予了更多关注。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我得知两兄弟家中仅靠母亲一人拾荒维生。两兄弟很懂事,白天上学,晚上帮妈妈垃圾分类,以此来分担母亲的压力。长年累月,手指甲里边存下了黑黑的泥,由于家里没有洗衣机,也没有洗澡的地方,衣服已看不出原有的颜色,身上也有股怪味。
对兄弟俩进行家访后,我第一时间成立了由校长、分管校长、主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组成的专门帮包小组,定期轮流到他们家里进行慰问。初中三年,两兄弟的校服、教辅、学习用品等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我和同事们定期给他们送去棉衣棉被和生活用品。学校成立了专人专管的助学基金库,教师不定期捐款,作为他俩的生活补助。大家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他俩处理垃圾,变废为宝。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需要线上学习,两兄弟家里没有电视、电脑,也没有手机。我带领党员教师给孩子捐赠了一部手机和3600元钱,为两兄弟提供了生活和学习保障。
初中三年,两兄弟变得阳光了,开朗了,也干净整洁了,能吃饱穿暖,乐于助人。2022年6月,他们顺利初中毕业,进入了中职学校,选择了汽车维修专业。2022年9月,两人到母校看望老师,表示是母校和老师给了他们勇气与希望,他们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回报社会。
2023年的春天,我和两位老师去中职看望了他们,给他们带去了生活费和学习用品。这也是我跟踪培养最牵挂的两个学生。他们很兴奋,激动地握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很好,请您放心!”看到他们又长高了,更懂事了,谈起学习还很专业,信心满满,我知道他们努力了。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报请学校批准,给他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解决了午餐还锻炼了体格。
二、以科研引领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科研兴校,是学校教育的共识。我们秉承“大课题引领,中课题提升和小课题普及”的思想,引领教师做研究,实现了人人有课题、题题有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主持的山东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学习的课程整合研究”,以及山东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家校协同促进中学生道德修养策略研究”,均已顺利结题。“全面推进省域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学校已经结题和在研省市区课题共有106项,课题研究成果已服务于区域学校;教师团队已有6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期刊上发表。
学校积极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教科研活动始终贯彻落实“四个三”,即“三备”“三定”“三课”和“三赛”。“三备”是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定”是指“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课”是指“汇报课、提升课、展示课”;“三赛”是指“小组赛、学科赛、校级赛”,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我带领业务校长、教务处教师组成评课小组,深入课堂推门听课,课后及时反馈。为了帮助青年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把握课堂主阵地,学校先后进行了三次大的课堂改革。第一次是统一思想,从“提分”回归“育人”;第二次是创建了“115”教学模式,即1个基点(遵循生命成长规律、遵循优质教育为基本出发点)、1条主线(学生自主学习为学习过程中的主线)、5个授课步骤(温故知新—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互相探究—分层巩固);第三次是在“115”教学模式之上提炼出学校的教学主张———“和悦课堂”。“和悦”,释义为和而不同,悦而灵动,因材施教,各美其美,从研究教到研究学,师生共同打造和谐、愉悦、灵动的生态课堂,化繁为简,全面育人。正因如此,聊城五中的教师在业务教学方面成绩突出,个人成长迅速,学校有省、区级教学能手55人,获得市、区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骨干教师、育人楷模等荣誉称号的76名。依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青蓝工程”“名师带徒”,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开展教师素养大赛、“感动五中人物”评选等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以精细化管理促家校社协同共育
十几年来我致力于家校社协同研究,推动家庭教育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共育,护航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定期召开家长会拉近家长和教师的距离,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二者紧密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开设家委会志愿者活动和家长课程,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吸纳有专业知识、技术特长的行业精英参与进来。从多角度、多层面给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知识、技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工作实践来告知学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家国情怀,让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习意识,掌握创新技能。家长开放日、亲子共学、同听一堂课、观摩阳光大课间和升旗仪式等活动,让家长近距离体验孩子的学习生活。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我和校长有话说”,家长把教育感想或者意见建议写下来,我们逐一分类,认真研究,此举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法治副校长,邀请“五老”志愿者等社会力量,让家校社共同关爱学生,培养学生。
学校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案例,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多次在各级教研会上作典型报告。学校还应邀到省内外多所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四、以开拓创新迈向未来
2020年10月,“聊城市水城名校长领航工作室”成立以来,我带领工作室9名校长共同制定了打造“学校文化融合共同体”的工作总目标,形成了区域联盟共同体。一边扎根在教学一线,一边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我公开出版了教育教学专著《倾听·追问·改变》,主编了《反思·实践·发展》一书,对周边学校以及对口帮扶的省内外学校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绿色校园”“山东省创新素养实验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我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继续坚持党建领航,努力打造党教融合教育品牌;进一步优化课堂,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有机融合,走内涵发展的路子,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共育体系,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机制,带领教师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努力让教育更加有意义、有温度、有品位。
(《山东教育》2023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