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顶层设计+实践创新”模式 高质量打造国家级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

发布日期 : 2023-11-21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威海市教育局   于明伟   董绍才      

2021年威海市同时获选全国义务教育“双减”试点城市和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试点城市。作为全国六个“双试点”城市之一,威海市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坚持顶层设计,以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强课提质、课程建设等为重点,选取了北京、上海、江苏等5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进行推广转化,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和实践创新,构建起具有威海特色的国家级成果推广应用典型范式,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推进“双减”工作有效落地提供有力抓手和重要支撑。

一、科学对接,探索本土化推广路径和方法

一是科学制订推广应用方案。制订出台《威海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3年)》和5大成果项目推广应用的三年行动计划,列出了5大项目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围绕项目研究的主要任务,细化制定子项目目标任务和实验区、实验校承担的工作任务,详细分解内容,严格落实责任,开展实践研究,强化成果转化实效。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工作,威海市教育局、中共威海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威海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威海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将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科学规划,重点实施。

二是系统规划推广应用有效推进路径。经过不断调研和反复论证,在市域范围内实施“科学对接—深度融合—高端引领—孵化辐射”的成果推广应用推进路径。在深入学习和了解5大项目的基础上,将推广项目与示范区对接,指导各实验区、实验校结合自身优势、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自主选择适宜项目,确定融合对接的主题、目标、任务等,明确深化研究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将推广应用与改革创新紧密结合,深入开展区本化、校本化实践研究。项目专家组定期进驻实验区、实验校进行项目指导、专题培训、评价引领等过程性跟进指导服务,筛选、总结、提升和推广应用成果。将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我市的“四名(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名课程团队)工程”“双助(农村校长、农村骨干教师助力培训)工程”“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工程”“质量下乡百校行”和教研员定点联系学校活动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相贯通融合,通过定期召开项目培训会、成果报告会、现场观摩等活动,加快成果的推广应用,扩大成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创新三大实施策略,强化推广成果的本土化和再研究

一是“大兵团作战”策略。加强统筹力度,确保每个区市各有侧重地推进1-2个成果项目,每个优秀成果由2-3个区市重点推进,重点实验区每学段有2-3所学校先行先试,进而优化形成“市级行政与教研联合规划、8大实验区协同攻关、117所实验校强强联合”的“大兵团”作战推广模式,实现了市域内各区市全部参与、实验校占比超50%的推广应用阵容。项目实施以来,实验区校联合攻关的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各实验校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将大单元学习、情境教学、作业设计等实践成果有效迁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教学新模式,涌现出大概念引领的单元教学、情境化跨学科融合课堂等大批成果。2022年项目实验校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占全国中小学立项总数的6.7%;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度山东省特等奖2项,成果获奖率达83%,超过全省均值28个百分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所推荐的威海一中、荣成一中等6所实验校在普通高中省级学科基地学校评选中,连续两届获评率达100%,全市省级学科基地学校占普通高中总数的33%,占比居全省首位;所推荐的威海市实验高中等3所实验校的省级特色高中认定率100%2023年全省高中校长培训会在威海举办,威海一中等4所实验校提供教学观摩现场,全面展示威海市特色高中建设成果。

二是融合创新策略。将长期以来深入实施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中小学深度学习行动研究”“中小学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实验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等课题和项目研究成果同确定的5项国家级优秀成果进行深度融合创新,确立了推广应用和研究的新主题和总抓手:“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学习行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情境教学策略”“项目驱动下的课程领导力提升行动研究”“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的实践研究”,各项目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其中,“作业质量提升”项目组对标上海成果,将“海派”作业设计转化为具有本地特点、操作性强的“威海标准”,出台了威海市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设计与实施质量的若干措施和各学科作业设计要求等文件,通过优化作业设计、高质量推进作业实施、系统开展作业研究等,提高作业质量,涌现出了威海市古寨中学“三学”作业单特色课堂、文登区中小学的弹性作业等一大批学校的优秀作业研究成果,加快了“双减”工作落地落实。

三是线上线下“教研训一体”推进策略。充分利用市、区市教研机构集“教研、科研、培训、信息化”四位一体的整合优势,提出和实施了“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课程系列化”和“研训一体、学用结合”教科研发展理念,建立各类教研共同体,依托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深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科研活动,有效深化了实验区校的区本化、校本化实践。

三、建立三大常态化运行机制,为成果高质量推广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日常联动协调机制。成立了由教育和教研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全市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区市成立相应机构,承担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组织实施,从政策、经费、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和推进力度。实验校实施“一把手”工程,校长作为具体负责人,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学校推广项目行动计划和年度工作安排,开展推广应用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校本研究,扎实推进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二是建立专业指导与实践研究机制。聘请全国相关领域部分知名专家、教授、名师和优秀教研员等成立专家指导组,定期进驻实验区、实验校开展项目指导、培训引领等过程性跟进式服务。建构了“市、区市、学校三级教研训共同体”。各共同体“共学”推广成果的相关论著、论文等;“共研”立项的成果推广专项课题;组内采取“依标靠学,一课三磨”策略,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共教”研讨活动;根据项目推进的痛点、堵点、重点,轮流坐庄,及时开展针对性强的“共训”活动;各组定期开展线上研讨或现场展示活动,“共享”研究成果。“五共”的实施,使共同体内的每名成员都能够迅速从边缘性参与转变到主体中心上来,确保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出台了《威海市市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威海市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实施意见》《威海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3年)》等一系列文件,将国家级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我市优秀教学成果的孵化、培育、评选、推广、应用等进行深度融合。威海市市级教学成果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目前已评选出2届共140项市级教学成果,发放奖金100余万元,成果获奖者也承担起相应的国家级成果的推广应用。定期开展成果推广应用优秀案例、先进实验区和实验校等评选活动,以评促学、以评促训、以评促改,提升推广实效。在课题立项、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对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五大项目”研究设立了“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专项课题,享有与市级规划课题等同的立项、鉴定、成果评奖等权利;每年设立专项培训经费100万元,用于项目培训、专家指导、专题研讨展示等教科研培训活动。

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改革成效获得教育部项目组、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社会效益凸显。2022年承办了教育部项目组召开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第十期暨威海专场研讨会,威海市从市、区、校三个层面进行了届中工作汇报和阶段性成果展示,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专家们一致认为,威海示范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拥有强力的推广干劲和愿景,示范区建设成效瞩目,排在全国60个示范区建设前列。同年,威海示范区被教育部项目组评定为优秀等次,并受邀参加全国第二届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4次学术年会,全面展示“威海方案”,介绍“威海经验”。20231月,示范区建设的威海模式案例被省教育厅评为“2022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山东教育》202311月第32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