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整体推进达标课堂建设致力上好每一堂课
发布日期 : 2023-10-24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枣庄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单 波
近年来,枣庄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双减”工作,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教学教研机制创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全面建设达标课堂。
一、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实现“课堂达标”推改革
枣庄市以国家课程方案在课堂生根落地为改革目标,以“课堂”为立足点,以“达标”为着力点,创新实施“课堂达标”举措,深度探索大区域课堂教学改革途径。
全面建设达标课堂。聚焦强课提质,在全市中小学启动“新课堂达标”活动,开展了基于课堂达标的教学改进行动。围绕课堂定位,多维度立标,研发教学设计和课堂评价标准,确保课堂达成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成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教师达成专业技能指标要求;围绕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建构起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实践模型;围绕课堂环节,加强对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课堂关键要素改进,形成了以学历案为载体的“教—学—评”相一致的高效教学模式。2022年1月,“枣庄市推进‘强课提质’建设达标课堂”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一批推广的教学改革“双减”典型案例。
把作业设计融入课堂。聚焦作业“减负”,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出台加强作业建设意见,制定了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指南,将作业作为课堂教学与评价的重要环节,实行逆向设计,嵌入课堂教学,紧盯课堂达标,实现“教—学—评”相一致。对标山东省制定的教学质量基本要求,研发作业质量评价标准,系统开发义务教育各学科的作业设计,遴选1008件精品单元作业入库共享。作业纳入学校教学管理,实施作业备课提质行动、“作业+”课堂达标创新行动、多元化评价探索行动、学生作业文化建设行动,建立起“备—教—评—展”校本化作业管理模式。借助市级教育云平台,打通课堂、学校、社会作业资源,建立数字化实体平台与虚拟学习社区,中小学学科优课入库6147节。探索建立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作业评估系统,加强课堂达标的过程性诊断与监测。
建构达标课堂推进策略。充分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按照“整体建构、项目驱动、多元协同”的工作思路,通过优化整合教研环境、教研制度、教研行为、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等要素,建立起市教科院、区(市)教体局、学区、学校四位一体的管理和推进机制。创新成立多类型(学校、学科团队、工作室)“课堂达标”共同体,分区(市)、分学段建立“1+X”(1所优质学校+若干所薄弱学校)的“学校联研共同体”123个,实行区域、校际联动教研,推动学校“集群化—联盟式—集团化”发展,目前,全市已成功组建教育集团23个。2022年7月,“中小学‘课堂达标’教研支持系统建设的市域探索与实践”获得山东省2022年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3年1月,枣庄市教育局“教研支撑的中小学课堂改进支持体系建设”入选山东省2022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二、紧盯课堂达标“牛鼻子”,大练教师基本功
坚持强师战略,紧抓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关键要素,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系统性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高质量教学提供重要支撑。
创建教师课堂达标测评机制。瞄准教师教学关键技能提升,开发出课程标准分解与转化、目标确立与叙写、评价任务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学期课程纲要编制、学历案编写等系列过关指标,分学校、区(县)、市三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阶段化、模块化过关测评。测评以基本功比赛、优秀案例评选、优质课展示、精品课遴选等为载体,全员参与、层层实施。去年以来,全市评出2421套优秀单元学历案(12000多人参与),优质课537节,3200余人次参加市级基本功大赛。完善达标测评机制,持续引导教师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有力促进了全员岗位大练兵,开辟出一条教师培养的新路径。
开展多元化课程实施能力培训。强化研训一体,举办枣庄教育大讲堂50期,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名师讲学,借力专家资源,全面提升干部教师课程领导力。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多轮次组织全市义务教育段26个学科近3万名教师进行全员新课程通识与学科培训;借助省市教师培训服务平台,分学科组织开展新课程标准研训;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研究,分层开展3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实践的研讨活动,全面提升教师落实课程方案的新能力。
强化学科工作室孵化效能。市级、区(县)层层建立学科工作室,组建学科中心团队,织密教研网络。分两批选聘市级兼职教研员1097人,外聘高校课改指导专家40人,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骨干队伍,组建学科工作室1000余个,工作室核心成员多达12000余名(占中小学教师总数30%)。把工作室打造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名优教师的“孵化器”。工作室团队参与辅导的国家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省级优质课评选,入选率和优秀率均居全省前列。目前,1人成为“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首期学员,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2人入选教育部“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1人入选教育部“双名”(2022—2025)计划,65人获评“齐鲁名师名校长”,一大批骨干教师成长为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三、吹响达标保障“协奏曲”,打赢教改攻坚战
聚集校内校外“减负”合力,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坚决打赢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
给书包“瘦身”。印发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作业负担工作方案,按照“属地管理、公益属性、学生自愿参加、多种服务方式供给”的原则,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加强考试管理、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加大对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及教辅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中小学五项管理检查督导、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等多项有力举措,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留给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空间。
让学生“减负”。加强校外教育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校外教育资源免费向学生开放制度。实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全市建成市级及以上中小学研学基地26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不定期面向全市学生和家长开展作业负担调查,梳理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措施,切实保障“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为教师“添力”。印发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法定工作日从事课后服务的,按照每课时不低于50元标准进行核定补助,具体标准由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居民收入水平、现行绩效工资水平等因素确定,每2年核定一次补助标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让课后服务更优质。
(《山东教育》2023年10月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