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创新实验学习共同体” 多元赋能学生创新素养提升
发布日期 : 2023-09-2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 张 福 李永琪
淄博实验中学省级化学学科基地着力打造“创新实验学习共同体”,围绕特色课程群建设、学科教室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基地辐射引领、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实践的开展,多元赋能学生创新素养提升。
一、完善“一核五体”特色课程群,促进创新素养发展
基地宗旨是“合作·创新·赋能”,基地精神是“宏微结合,证据推理,实践创新”。目前学科基地已成为学校课程资源孵化器,师生研究、交流、成长平台,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乐园,区域化学教学改革样板和质量标杆。
课程开发多元化。在学校“1122”课程体系下,建成“一核五体”的学科课程群,即以国家课程为核心的学科社团特色课程、学科融合课程、校本课程、活动体验课程、智育探究课程。学校还通过基地建设,优化育人路径,加强学科育人制度建设,发挥学科课程、学生社团和实践基地协同育人合力,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社团活动育人价值,积极拓宽校外实践路径,聚焦学科教研提质增效。多维赋能,聚势谋远,努力打造化学学科创新素养培育新高地。
学科组不断完善“一核五体”的课程群体系,每周一次的校本课程、学科社团课程保障让创新素养培育落地。中心组规范了课程开发设计流程,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提升教师课程统整能力。进行“精准教研”,以大情怀明确学科育人目的,以大概念把握学科核心结构,以大单元进入学科教学领域,开展以“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探究高阶思维课堂模型,通过开展磨课月活动,不断对研究成果进行课堂实践,最终整理收集各类高品质课例。(见右下图)
课程实施特色化。以文化引领为魂,继承创新整合资源,在微团队微项目驱动下,开拓进阶式教学建模。学校开展基于发酵工程的化学与生物接力课,学生积极参加探究实验、撰写学习报告、分享研究成果,这类特色课程均有完整的课程纲要、研究性学习报告和学习评价。学生们在科学实验比赛中的优异成绩也印证特色课程的实施效果。以学科核心素养指导引领学科课程构建,围绕国家型、探究型、活动型、校本型等方面开展,学科协同、跨学科的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得到体现。无论是学科社团活动还是校本课程开设,我们注重从课程的实施到课程的评价的真实体验,保证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呈现素养的提升。
二、打造“学科教室”实验活动区,基地建设路径化
学校投入专项资金30万用于特色教室建设,打造集实验探究、学术研讨、专业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学学科活动空间。结合学校特点和发展目标,从“环境创设、资源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建模、创新评价”五方面展开,形成“学生实践创新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化学学科教研系统”的“两中心一系统”。
(一)资源整合———继承与创新
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结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南北化学实验楼,将传统的实验室改造成多媒体化学实验室,统筹安排“4+4”模式,即4个课标教材实验室、1个数字化探究实验室、1个视频结构实验室、1个化学奥赛实验室、1个化学教学研究室。既方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方便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条件去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二)文化引领———实施路径之“魂”
学科文化精髓是客观、求实、理性的科学精神,是学校学科基地建设的“魂”。化学学科文化体现了化学学科领域特定的学术观和方法论,是学科成员在拥有自身学术价值观和学术特质的同时所共有的一种治学精神和内在力量。在学校学科基地建设中,文化建设既有渲染感召作用,同时又是将基地建设内涵深化的根本。化学学科基地结合自己学科独特的创造性特征,初期进行了“一廊”“一馆”“一报”的建设。“一廊”即为创设廊道文化,比如在化学实验室的廊道中介绍中外化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影像显示或是信息查询的“实物元素周期表”等,提供时时互动平台,让学生感受化学精神和学科特色。“廊道”还拓展到学校的景区角落,如在星湖设置“水质检测仪”,在垃圾桶上标注“可回收垃圾”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即生活,用化学视角看世界。“一馆”即基地化学馆,将基地的发展、成果、学生的建模作品、实验成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就、三年教研的材料整合、校本课程等进行展示,初期装馆定位,三年形成规模和特色。“一报”即创设《淄博实验中学化学报》,由学生主办,教师协办,刊登学习心得、学法交流、疑难解答、优秀试题、化学前沿等,择优编制成册,使淄博实验中学的化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教学建模———与课程整合的进阶发展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校课程群规划和学生的实际,在不同年级开拓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建模。“问道化学、悟道化学、创道化学”是三个进阶的层级,利用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校本课程等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双微”驱动———注入基地活力
“双微”即“微团队”和“微项目”,在教师和学生层面可分别展开。例如,在教师层面,“微团队”分别由骨干教师带领4—5名成员,对自己感兴趣的基地建设组团,申报项目,如“课题研究团队”“磨课研课团队”“宣传策划团队”“试题命制团队”等,原则就是:选准真问题,做真研究。2021年9月与北京潞河中学联研的“氧化还原反应”同课异构活动,“化学磨课团队”在几十个小时的线下讨论、十几个小时的线上交流中,备课、研课、试讲、磨课表现出很高水平,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另外,“试题命制团队”的教师们在试题命制中做到“零失误、零出错”,努力改编、创制试题,三个年级的试题命制表现出较高水准,试题被淄博六中和高青一中两校同步使用,受到较高评价。在基地建设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在基地建设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实验课堂”教改实践点,实现内涵化发展
(一)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平台
为突破高考的化学曲线图像难题和探究实验难题,对原有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进行更新,内容包括数据采集、传感、电导率仪、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氢谱仪、质谱仪、三颈烧瓶、磁力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等。学生根据新教材,设计探究活动,自选实验仪器和药品,开展丰富的探究性实验。这既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二)以基地为平台,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精准教研”
在教研室提供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优化化学课堂的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的授课模式,在如何凸显“知识—能力—素养”的转换中,力争出精品,出模式,努力打造高品质课堂。研备引领,问题导向,探索“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结合学科特色,融合劳动教育,实现学科育人。
(三)深化课堂教学研究改革
依据学科发展三年规划,继续推动学科三年整体发展。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如为改进课堂上出现的教学真问题,各组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高效课堂技能的研究。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如探究性学习方式,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该怎样设置。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形成具有实验特色的适用型课型模式。如规范好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实验课等课堂授课过程,积累好典型课例,重新思考制订不种类型的课堂观察量表。
(四)凸显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因材施教
重视拔尖创新学生组织、培训、实践、经验的总结等。实施“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加强导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室、科研实验室提升培养水平。全面落实强基计划,因材施教,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及时反思总结修正。努力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双发展,做到“双赢”;三年规划期间,要推出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等,争创市级及以上优秀科研奖。
四、构建“创新实验”学习共同体,实现由面到体的整合
淄博实验中学围绕“实验活动空间提质扩容”和“创新实验学习机制”着力打造“创新实验学习共同体”,实现由“面”到“体”整合。
实验活动空间提质扩容方面,借助学科基地奖补资金和学校专项资金,根据教学实际需求,打造化学学科教室,建成了集实验探究、学术研讨、教学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实操空间。借力新华制药、山东理工大学等优质校企资源,成立“校外创新实验基地”,助力师生开拓视野,培养实验创新能力。
创新实验学习机制方面,按照“必做实验”专人承包、“探究实验”竞争领取的原则,形成了初期实验“定规范”、中期实验“重探究”、后期实验“重应用”的“4+4”实验学习模式,致力学生创新素养提升。鼓励师生合作,以微团队形式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和跨学科融合的微项目研究。实施“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三年一体式教学设计,依托校本课程开设、学科社团活动,不断丰富实验教学开展路径,实现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学习中彼此赋能,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五、发挥“互联共研”教研新模式,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一是服务全省,发挥基地在山东省教研平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继三年两次承办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场会后,2023年6月,在“山东省普通高中线上送教助研活动”中负责送教课程的录制。
二是区域引领,在淄博市名校网络课堂、名师课堂、各年级的教研活动中,基地教师5人次作经验介绍和专题发言,助力淄博市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区域质量整体提升。
三是课题引领,积极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依托基地平台资源,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导向,申报立项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专项课题一项。
四是开展定向帮扶活动,与淄博市齐盛高级中学开展跟岗培养、联合教研、集体备课、同步教研、同步命题等活动。
五是多维赋能教师队伍培养,增加名师引领作用。教师李佳以公开课《用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认识化学平衡图像》展示了一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的授课模式。教师刘忠东作了《剖析高考有机合成新情景信息的思维及方法》的经验介绍,为全市化学教师的高考方向定位和课堂教学提供范式。教师侯春在全市名师课堂中主讲《二轮复习中的提升》,分享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突破学生思维障碍,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生长。
(《山东教育》2023年9月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