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引、育、扶、管、评” 全链条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 : 2023-09-22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为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青岛市十年磨一剑,坚持问题导向,紧抓新教师专业能力不强、乡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活力不足等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教师招聘、培养、扶持、管理、评价五大环节全方位改革,唱响“引、育、扶、管、评”全链条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改革“青岛模式”,构建了多元自主的教师补充机制、立体交互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面向全员的整体提升机制、灵活高效的教师使用机制和严管厚爱的教师评价机制五大机制。

一、坚持引进为先,构建多元自主教师补充机制

(一)推行“面试前置”改革,保障学校用人自主权。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从2013年起,在事业单位统一公开招考制度的框架内,青岛率先在山东省试点“面试前置”“统一招考、自主招聘”方式,将面试权限下放给用人学校,学校根据特色办学的需求自主面试选拔需聘教师,严把教师职业能力关口、提高教师职业准入专业含金量。

 (二)推行“多元补充”改革,保障各层次教师需求。着眼于不同学校人才需求,创造性形成“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在统一招考的同时,采取高层次人才学校自主引进、用人学校赴高校直接选拔紧缺专业人才、学校自主招聘公费师范生、学校系统内自主交流调配、职业学校高水平兼职专业教师自主特聘五种教师补充方式,满足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保证教师有效补充。

(三)推行“供需结合”改革,保障教师及时配备。立足学龄人口增长需求,建立以在校在籍就读学生数量为依据适时核定编制的教师补充机制,提前调研各学校教师实际需求,根据需求核定编制,在事业编制原则上只减不增的情况下,保持了各学科教师配备与学生增长同步。近3年全市新补充教师11135名,并顺利完成全市12801名聘用制教师入编工作,有效应对入学高峰期教师需求。

二、坚持培育为本,构建立体交互教师发展机制

(一)建立教师梯队发展体系。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梯队发展的意见》,建立新任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教育名家五级梯次培养体系,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新任教师跟踪培养工程,制定新任教师五年培养规划和实施方案,采取“优秀教师和新任教师师徒结对+新教师竞赛展示+适度集中培训”模式跟踪培养,并建立新任教师教学跟岗制度,没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新任教师独立担任教学工作前,参加不少于1学期的教育教学跟岗实践;实施“菁英教师”培养工程,每年遴选35岁及以下优秀青年教师600名,为其配备名优教师导师跟踪指导,帮助培育教育教学成果,尽快形成教育教学风格;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健全市教学能手、带头人遴选制度,建立骨干教师培养人才库,每两年遴选培养1000名市教学能手和400名市学科带头人、100名班主任带头人,在学科教学、学生指导、班级管理等方面推出一批骨干力量;实施青岛名师培养工程,每三年从骨干教师或“区市名师”中择优遴选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300人,依托高校等优质培养资源进行导师制培养,通过面试答辩、论文答辩等环节,认定为“青岛名师”;实施“教育名家”培育工程,对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等进行重点支持,建立专家定期指导制度,每年资助10部专著出版,定期举行校长名师论坛,提高专业素质和影响力,推动成长为国家教学名师、国培专家、国培领航工作室主持人,逐渐成为社会公认的“教育名家”,到2025年在数量上争取达到百名以上。

(二)创新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个性化培训平台,按照人均3000元标准设立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搭建青岛教师个性化培训平台,汇聚社会教师培训资源课程1000余门,由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分主题建立工作坊,组织专题研讨交流,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选择性、个性化和实效性,每年有8万余人进行网上自主选课。构建“工作室”辐射引领的校长教师成长平台,以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为带动,青岛市每年为每个名师工作室拨付5万元经费,并在全省创新性地为省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拨付经费5万元,每个工作室由1名主持人、6-8名成员组成,打造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干部、教师合作共同体。近几年,发挥全市近300个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名家孵化作用,带动2000余名优秀校长、教师的成长。构建多元化竞赛平台,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以“课”带动,定期举办优质课、教学成果奖评选。近两年新推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引领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角色,较好地解决了新教师补充数量多、基本功不强的问题。新推出命题大赛和精品课程评选,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202240项成果获评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聚焦科研能力,坚持课题引领,设立教育学科规划教师专项课题,组织优秀科研骨干集中访学研修。近3年,组织评选教师专项课题215项,科研工作站自2007年设立以来,累计遴选1000余名优秀科研骨干教师访学研修。

三、坚持重点扶持,构建面向全员的整体提升机制

(一)全面构建乡村教师发展扶持体系。在配备上扶持,2016-2017年两年时间为乡村学校配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1800余名,集中解决了乡村音体美教师不足问题,保证开齐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4”对口贯通培养改革,自2016年启动以来每年招收100名学生,有效解决了农村全科教师短缺问题。在教学上扶持,市区两级教研员与100所薄弱校(园)建立联系,帮助乡村薄弱校(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执教能力;在青岛市优质课评选、一师一优课评选、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等活动中,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加大重点培育培养力度,乡村教师在青岛市教学能手、优质课、教学成果奖获奖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在职称评审上扶持,设置农村基层中小学高级职称,在农村任教满10年、20年、30年晋升相应职称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2020年以来,全市评审通过农村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共1212人,乡村学校平均每校至少4名高级教师。

(二)全面构建班主任发展扶持体系。构建“绩效评价”与“职称评审”并行的班主任激励体系,在年度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职称评聘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向班主任教师倾斜,对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在副高级职称评审方面给予支持,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得到激发。构建“学术成长”与“培训培养”并进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增设“班主任带头人”学术称号,建立“青年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优质课—教学能手—班主任带头人—名班主任”5级学术成长阶梯,建立覆盖全市2.8万名班主任的梯级培训模式,畅通班主任学术成长路径,推动班主任学术专业发展,22个班主任工作室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构建“管理指导”与“技能比拼”并重的能力提升体系,分学段配备市、区(市)级中小学班主任教研员13名,探索班主任日常教研集备机制,健全以赛带训机制,每年举办“班主任优质课”“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班主任能力比赛”等各类赛事活动,全面提升班主任的育人水平,先后20余位班主任在全国、全省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能力大赛等比赛中获奖。

四、坚持管理提效,构建灵活高效的教师使用机制

(一)创新县域内优秀教师均衡配置机制。构建“定期流动+优师交流”服务机制,2014年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制度,2022年进一步出台《关于义务教育学校优秀教师县域内均衡配置共享使用的意见》,将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名师、名班主任等优秀教师在一个学校工作满6年以上且认定为优秀教师满3年以上的纳入县域内优秀教师交流轮岗范围,学区内、教育集团内、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内优秀教师共享使用,引导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推进优秀教师跨校走教,每年4000余名教师参加定期交流,其中优秀骨干教师2000余名,青岛市被评为国家义务教育县管校聘示范区。构建“线上+线下”优秀教师共享机制,推进城乡结对学校、集团化办学成员校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全市中小学全部建成同步课堂教室;推出名师公益课、名师导学课,全市优秀骨干教师全面参与线上名师公益课、名师导学课,今年通过电视台、网站、APP等途径,平均每周收看名师导学课的学生达到43万人次。

(二)创新新建学校干部教师配备培养机制。坚持选拔和培育双向发力,实施新建学校师资超前储备计划,提前一年统筹考虑新建校管理人员、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配备,将引进的优秀公费师范生、高校高技能优秀毕业生、双一流等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名师名校长优先安排到新建校;实施新建校管理提升计划,提前遴选新建学校管理人员,通过“选拔多元化、培养制度化、交流经常化、考核科学化”四化一体模式,将先进教育管理模式“移植”到新建中小学,锻造新建校高素质干部队伍;实施新建校教师顶岗锻炼计划,安排新建校教师提前到优质学校顶岗培训一年,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带动了新建学校教师快速发展。

五、坚持评价激励,构建严管厚爱的教师评价机制

(一)建立底线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出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偿补课及收受礼金等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明确师德底线行为及处罚要求,并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要求。

(二)创新绩效评价机制。全面推行定工作岗位、定工作量、定工作职责、全员竞聘的“三定一聘”教师管理改革,按照事业单位竞争上岗工作相关规定进行全员竞聘,对于落聘人员通过转岗低聘、待岗培训、解聘等措施进行安置,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岗位管理机制,有效落实了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体制;同时,推进教师薪酬待遇与工作量、工作业绩、岗位职责联动机制改革,促进了职责、成效、收益的统一,激发了教师的成长内驱力,整个教师队伍更有活力。

(三)建立综合激励机制。优化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将教师绩效工资比例提高到30%,将绩效工资划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及年终绩效工资,将单位考核优秀、班主任津贴、民族班办学、寄宿制学校、普通学校跨区域合作办学、职业学校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以及技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增加的绩效工资纳入奖励性绩效工资,让每一位创新进取、教学工作有成效的教师都能得到有效激励。优化乡村教师待遇保障,专门设立海岛教师补贴,平均每月补贴600元,让每一位在艰苦岗位工作的教师都感受到温暖。优化教师课后服务保障,将教师课后托管按课时折算作支教经历,并从费用补助、评优晋级、弹性办公等方面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优化教师减负制度,全面规范、严控进校园事项,全面清理与教学无关工作,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通过底线管理减少对学校教师的干扰,把教师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优化教师关爱制度,实施教师心理体检制度,全面筛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心理危机教师及时进行干预,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持续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实施教师礼遇制度,建立教师荣休制度,组织优秀教师休养,开展“尊重老师、热爱学生”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山东教育》20239月第26期)

 

 

栏目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