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日期 : 2023-08-17 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中学刊
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
新高考改革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由原来文理选科变为“6选3”模式。改革促使高中学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选课走班。济钢高中经过五年的实践探索,在课程规划、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发展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学业质量评价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做法,进行了一系列设计和改进,在不断破解新问题中落实新课程核心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自2017年实施新课程以来,五年时间,学校在育人模式、课程体系、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和改进,在破解新问题中迈出探索的步伐。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制定和优化学校三年课程实施规划,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
严格依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在广泛调研教师、学生、家长、专家的意见基础上,着眼于我校师资、教学设施的充分利用,制定了《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课程实施规划》。充分照顾高一到高三课程体系的衔接,尽力做到三年的课程有机结合并充满活力,科学、均衡地安排高中三年必修、选修Ⅰ、选修Ⅱ课程开设,开齐必修课程和学生选择的选修Ⅰ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规范教学进度安排,严格按照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进度开展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结合校情、学情,开设校本课程和部分选修Ⅱ课程,先后开设写作、阅读、演讲、学科竞赛、运动健身、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机器人制作、无人机、生涯规划、日语、心理健康教育、廉洁教育、安全教育、皮影戏表演、橡皮章制作、衍纸制作、劳动教育等一系列基于校本的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以充分满足学生选考及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深入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制定并完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及学科教师深入研究新高考、新课程方案和《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制定并完善《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实施章程(试行)》等学生发展指导制度。
在高一年级开始生涯规划、开设心理校本课程,坚持“爱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指导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引进测评软件,对学生兴趣、优势、性格、价值观取向、决策风格等进行测评,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充分利用驻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家委会等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方式,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同问题,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选课等方面指导,引导学生了解大学的专业和职业,明确未来三年时间自己的奋斗方向,建立起当前学业与未来大学专业甚至就业的联系。
建立学生导师制,每名导师负责5-8名学生,在“爱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对学生学业、生活、心理、发展、生涯规划等进行具体指导。
三、制定并完善学生选课走班管理制度,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立足我校学情和校情,服务学生的成长需要,坚持“爱的教育”理念,尊重和保护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原有经验优势,建立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评价制度。统筹课程安排、教师调度、班级编排、学生管理、教学设施配套等资源和条件。创新教学组织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率,创造条件,提供全部20种选课组合供学生选择,保障学生的选课需求,充分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有序实施选课走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制定并完善走班教学管理制度,先后制定《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选课走班实施方案(试行)》《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制度(试行)》《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教学班课堂评价制度(试行)》《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教学班教室公物、卫生管理制度(试行)》《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教学班学生考勤制度(试行)》。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双轨制管理,继续发挥行政班的教育和教学管理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行为规范和品德教育等,行政班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各类活动的评比和社会实践均以行政班为单位组织,以增强学生班级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教学班采用任课教师负责制,负责学生的学习、考勤、突发事件处理。同时成立教学班班委会,教学班班委会负责教室的卫生、学生考勤、作业收发等工作。做到学生走而不乱,走而不散。
四、制定并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综合素质档案。
深入研究《山东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先后制定《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学生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开展和评价。指导学生客观真实、简洁有效地记录自己高中三年的表现;指导教师规范严谨、客观公平、认真负责地对学生模块修习及日常表现进行评价和认定。
五、加强学科组建设和学科质量评价研究,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路径和方法。
结合新课改理念、新高考改革和自身实际,各教研组从理论学习、队伍建设、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资料编写、特长生培养、高考备考、学科学习社团(学科竞赛)、大数据精准教学应用等方面,全面研讨并制订了符合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理念的教研组建设规划。2021年起,在各年级、各学科开展适合我校学情的“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
以新课标、新教材全面启用为契机,各学科在“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梳理学科知识脉络、形成学科教学特色”的基础上,三个年级备课组一起行动,统筹进行学科校本资料的实践、积累和完善工作,形成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数字化、体系化具有钢中特色的校本数字化资源库。
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将对新课程、新高考的研究列为每周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固定课题。全体教师转变观念,从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到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学与教的研究,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的学科教学改革途径和方法。结合校情、学情,深入研究教学的深度、广度和学生评价实施,做好过程管理,实时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学习效果评估、跟踪反馈等,确保新课堂教学质量。
六、完善修订教师评价办法,实现评价的导向性、发展性和增值性作用。
原有的教师评价方式在教学绩效方面已不适应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绩效评价。我们修订完善了《山东省济钢高级中学教学质量绩效考核评价方案(试行)》,比基础、看发展、重增量,采用增量评价法对教师教学绩效进行评价,以引导教师深刻领会新高考改革的精神内核,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评价,对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进行有深度的反思,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激励、反思、发展和增值的功能,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七、问题与思考。
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从学校到学生,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过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现在变为学生自由选择学科,实现了从选拔到选择的转变;过去是班级授课制,现在出现走班制、导师制课程的选择性学习,实现了从课堂到课程的转变;过去教育关心更多的是学生的成绩,现在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上,实现了从成绩到成长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但目前我们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教师资源不均衡问题。
1.新高考改革开始实施后,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扩大,但是大部分学生偏向于按学科的难易程度而非对学科的兴趣爱好来选课,由此带来了各科教师资源的不均,高一年级,特别是高一上学期的科目难易程度、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选择,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高一上学期的内容相对偏易,由此造成选择地理、生物和历史的人数较多。物理、化学难度偏高,选择物理、化学的学生人数较少。政治学科高一上学期的内容理论偏多,对学生而言略显枯燥,也影响了学生的选择。经过四年对师资的有意不断调整,目前我们的师资配置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历史、地理教师稍紧张些,化学教师略富裕些。随着通用版选课指引的公布,选择物理、化学的学生有所增加,现有师资结构平衡可能又会被打破。
2.物理、政治两科在高二上学期进行合格考,一方面,部分既不选政治、又未选物理的同学,开设科目较多,学业负担较重;另一方面,物理和政治两科教师在高二上学期同时有合格考和等级考任务,高二下学期则只有等级考,工作量骤减。以我校2019级政治学科为例,选考政治的同学为367人,共8个教学班,不选考政治的同学为800人,共16个教学班,按每班每周2个课时计算,政治学科高二上学期比下学期减少了32个课时,大约是3名教师的工作量。物理学科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安排一般是以学年为单位,高二下学期,这部分教师将无课可上,出现了教师资源浪费的情况。
(二)走班管理问题。
虽然我们有一系列选课走班管理制度作支撑,选课走班开展也平稳有序,但仍然存在问题。一方面,走班学生是少数,在实施选课走班的四个年级中,走班学生数最多的一个年级也仅有88名,仅占全体学生的6.8%,但涉及的班级却不少,这些学生难以融入走班的班级中,教师课下针对这部分学生的落实和辅导也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走班的多个学科同时上课,涉及多个班级、多名教师,相关学科教师如有特殊情况,根本无法调课,只能安排其他教师上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部分科目难度、深度把握不准问题。
山东省新高考已经进行三年了,从高考试题情况和上课情况来看,一方面,部分选考科目难度变化较大,教师对等级考试教学的难度、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另一方面,部分学科教材变化较大,如政治、历史等学科,许多模块都是新增的,配套教学资源不足,教师备课压力较大。
回过头来看近几年的工作,我们走过了许多弯路,解决了很多困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今后,我们将坚持初心不改,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继续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在我校更好地实施和落地,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山东教育》2023年6月第17期)